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伟明专利>正文

中央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01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4:03
中央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包括卧筒、前盖、后盖、出气管和视液器;所述卧筒为水平放置的圆形铁筒,所述卧筒的顶部开设有安全阀和制冷剂充注阀;所述前盖为弧形球面板和圆柱壳焊接而成,所述后盖为圆板,所述出气管为两端是直管中间圆滑过渡弯折的管,所述视液器为液位仪,观察管为透明PVC制成,由丁腈橡胶垫圈密封,并由螺纹盖拧紧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制冷剂充注阀用于在需要补充制冷剂时直接进行补充,回液器在需要主动收回制冷剂时供释放制冷剂,确保气液分离器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央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央空调
,尤其涉及中央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中央空调提供冷量的机器一般是大型冷水机组,制冷剂管路中需要使用巨量的制冷剂。气液分离器的位置在制冷剂管路中的蒸发器之后,压缩机之前,一方面用于避免压缩机内含有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造成压缩机损坏,另一方面气液分离器同时起到储液的作用,因为大型冷水机组的制冷剂使用量很大,在不同工况下可以使用不同量的制冷剂。风冷机组采用风冷式冷凝器(铜管胀铝膜式),主要是用在热泵机组中液分离器,是为了热泵机组在冬天制热的时候,转换为制冷工况(融霜)时四通换向阀将冷凝器(制热时候为蒸发器)里面的大量液态制冷剂回到压缩机,这个时候气液分离器起到一个保护压缩机不会进入大量的液体制冷剂,避免压缩的湿压缩的作用。故在风冷式冷水机组中(特别是热泵机组)必须采用气液分离器。在建筑结构中,一般中央空调机组的安装层最高5m,因为受到安装环境的限制,空调的主机不能做的太高,采用卧式的气液分离器,可以在地面上扩展空间,避免在高度上占据主机的空间。但卧式气液分离器较难使用重力作为气液分离的助力,因此需要在结构上下功夫,确保达到与立式气液分离器相同的分离效果,在空间与效果之间达到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中央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中央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包括卧筒、前盖、后盖、出气管和视液器;所述卧筒为水平放置的圆形铁筒,所述前盖和后盖分别封堵于所述卧筒的前端和后端形成密封的压力容器;所述卧筒的上半部开设有圆孔,该圆孔更接近于所述后盖的方向,该圆孔的内部由焊接方式连通有进口管;所述卧筒的顶部开设有安全阀和制冷剂充注阀,所述安全阀限定为压力超过2MPa是自动泄压,所述制冷剂充注阀为角阀,所述卧筒的底部开设有回液器;所述前盖为弧形球面板和圆柱壳焊接而成,圆柱壳部分焊接于所述卧筒的前端;所述前盖的正中部设置有增压套筒;所述后盖为圆板,所述卧筒的前端焊接有一圈法兰,所述后盖与该法兰的外圆周设置一圈螺栓作为固定和密封,并在所述后盖与法兰之间设置密封垫圈;所述出气管为两端是直管中间圆滑过渡弯折的管,第一端焊接并密封于所述卧筒的顶壁并伸出于所述卧筒,该端与所述卧筒的顶壁垂直;中间圆滑过渡弯折的角度为90°,第二端为水平朝向所述前盖的方向并接近于所述前盖,间距在3-5cm之间,该第二端的出口处焊接有圆缺挡板;所述视液器为液位仪,所述卧筒的侧壁的上部和侧壁的下部各开设有一个圆孔,这两个圆孔分别焊接有水平伸出的连接管,该两个连接管的末端之间连接有透明的观察管,所述观察管为透明PVC制成,作为液位仪;所述观察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由丁腈橡胶垫圈密封,并由螺纹盖拧紧固定。本专利技术中制冷剂充注阀用于在需要补充制冷剂时直接进行补充,回液器在需要主动收回制冷剂时供释放制冷剂,确保气液分离器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以及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a)、图5(b)、图5(c)、图5(d)和图5(e)分别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进口管的5种具体结构的示意图;图6(a)、图6(b)、图6(c)和图6(d)分别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出气管的4种具体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卧筒1、前盖2、后盖3、出气管4、视液器5、进口管11、保压逆止阀21、增压套筒22、排液孔41、平衡孔42、安全阀12、制冷剂充注阀13、回液器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央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包括卧筒1、前盖2、后盖3、出气管4和视液器5;所述卧筒1为水平放置的圆形铁筒,所述前盖2和后盖3分别封堵于所述卧筒1的前端和后端形成密封的压力容器;所述卧筒1的上半部开设有圆孔,该圆孔更接近于所述后盖3的方向,该圆孔的内部由焊接方式连通有进口管11;所述卧筒1的顶部开设有安全阀12和制冷剂充注阀13,所述安全阀12限定为压力超过2MPa是自动泄压,所述制冷剂充注阀13为角阀,所述卧筒1的底部开设有回液器14;制冷剂充注阀13用于在需要补充制冷剂时直接进行补充,回液器14在需要主动收回制冷剂时供释放制冷剂,确保气液分离器安全运行。所述前盖2为弧形球面板和圆柱壳焊接而成,圆柱壳部分焊接于所述卧筒1的前端;所述前盖2的正中部设置有增压套筒22;法兰端容易提供拆解检验,焊接端提供较高的结构强度。所述后盖3为圆板,所述卧筒1的前端焊接有一圈法兰,所述后盖3与该法兰的外圆周设置一圈螺栓作为固定和密封,并在所述后盖3与法兰之间设置密封垫圈;法兰端容易提供拆解检验,焊接端提供较高的结构强度。所述出气管4为两端是直管中间圆滑过渡弯折的管,第一端焊接并密封于所述卧筒1的顶壁并伸出于所述卧筒1,该端与所述卧筒1的顶壁垂直;中间圆滑过渡弯折的角度为90°,第二端为水平朝向所述前盖3的方向并接近于所述前盖3,间距在3-5cm之间,该第二端的出口处焊接有圆缺挡板;制冷剂在出口管4中的弯折处形成离心力,液态制冷剂更容易沉积;圆缺挡板能够将制冷剂中的液体阻挡住,提高分离效率;水平的第二端使制冷剂流动速度较快,不受重力的影响。所述视液器5为液位仪,所述卧筒1的侧壁的上部和侧壁的下部各开设有一个圆孔,这两个圆孔分别焊接有水平伸出的连接管,该两个连接管的末端之间连接有透明的观察管,所述观察管为透明PVC制成,作为液位仪;所述观察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由丁腈橡胶垫圈密封,并由螺纹盖拧紧固定。液位仪能够实时观察液面位置,更为准确;而且PVC观察管更为坚固不易损坏,避免了玻璃管的脆弱问题。所述回液器14包括焊接于所述卧筒1的底部的内螺纹套管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套管的外螺纹套管。所述前盖2的厚度为3-5mm。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中央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

【技术保护点】
中央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卧筒、前盖、后盖、出气管和视液器;所述卧筒为水平放置的圆形铁筒,所述前盖和后盖分别封堵于所述卧筒的前端和后端形成密封的压力容器;所述卧筒的上半部开设有圆孔,该圆孔更接近于所述后盖的方向,该圆孔的内部由焊接方式连通有进口管;所述卧筒的顶部开设有安全阀和制冷剂充注阀,所述安全阀限定为压力超过2MPa是自动泄压,所述制冷剂充注阀为角阀,所述卧筒的底部开设有回液器;所述前盖为弧形球面板和圆柱壳焊接而成,圆柱壳部分焊接于所述卧筒的前端;所述前盖的正中部设置有增压套筒;所述后盖为圆板,所述卧筒的前端焊接有一圈法兰,所述后盖与该法兰的外圆周设置一圈螺栓作为固定和密封,并在所述后盖与法兰之间设置密封垫圈;所述出气管为两端是直管中间圆滑过渡弯折的管,第一端焊接并密封于所述卧筒的顶壁并伸出于所述卧筒,该端与所述卧筒的顶壁垂直;中间圆滑过渡弯折的角度为90°,第二端为水平朝向所述前盖的方向并接近于所述前盖,间距在3‑5cm之间,该第二端的出口处焊接有圆缺挡板;所述视液器为液位仪,所述卧筒的侧壁的上部和侧壁的下部各开设有一个圆孔,这两个圆孔分别焊接有水平伸出的连接管,该两个连接管的末端之间连接有透明的观察管,所述观察管为透明PVC制成,作为液位仪;所述观察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由丁腈橡胶垫圈密封,并由螺纹盖拧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央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卧筒、前盖、后盖、出气管和视液器;所述卧筒为水平放置的圆形铁筒,所述前盖和后盖分别封堵于所述卧筒的前端和后端形成密封的压力容器;所述卧筒的上半部开设有圆孔,该圆孔更接近于所述后盖的方向,该圆孔的内部由焊接方式连通有进口管;所述卧筒的顶部开设有安全阀和制冷剂充注阀,所述安全阀限定为压力超过2MPa是自动泄压,所述制冷剂充注阀为角阀,所述卧筒的底部开设有回液器;所述前盖为弧形球面板和圆柱壳焊接而成,圆柱壳部分焊接于所述卧筒的前端;所述前盖的正中部设置有增压套筒;所述后盖为圆板,所述卧筒的前端焊接有一圈法兰,所述后盖与该法兰的外圆周设置一圈螺栓作为固定和密封,并在所述后盖与法兰之间设置密封垫圈;所述出气管为两端是直管中间圆滑过渡弯折的管,第一端焊接并密封于所述卧筒的顶壁并伸出于所述卧筒,该端与所述卧筒的顶壁垂直;中间圆滑过渡弯折的角度为90°,第二端为水平朝向所述前盖的方向并接近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明梁辉周永潮周嘉欣梁靖玮梁舒欣吴建龙龙炽坚梁美芳谭锦荣陈志雄周友开梁美莹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李伟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