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副翼的飞行器机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32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机翼,该飞行器机翼包括固定翼和翼梢装置。翼梢装置能够在飞行期间使用的飞行构型与在基于地面的操作期间使用的地面构型之间移动。机翼具有与固定翼相关联的主飞行控制表面以及与翼稍装置相关联的从飞行控制表面。主飞行控制表面与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的接合部设置成当翼梢装置处于飞行构型时在主飞行控制表面与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提供刚性连接。使主控制表面绕控制轴线移动致使从控制表面绕控制轴线移动。接合部设置成当翼梢装置从飞行构型移动到地面构型中时使从控制表面与主控制表面断开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飞行器机翼的飞行器以及使飞行器机翼的主飞行控制表面与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的接合部断开联接和联接的方法。

Airfoil with ailer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craft wing,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wing and a wing tip device. The wing configuration can move between the flight configuration used during flight and the ground configuration used during ground based operation. The wing has a main flight control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the fixed wing and a flight control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the wing device. The joint between the main flight control surface and the flight control surface is set up to provide a rigi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ain flight control surface and the flight control surface when the wing tip is in the flight configuration. The main control surface moves around the control axis so that it moves around the control axis from the control surface. The joint portion is configured to disconnect the control surface from the main control surface when the wing tip device moves from the flight configuration to the ground configuration.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n aircraft including the wing of the aircraft and a method of disconnecting and connecting the main flight control surface of the wing of the aircraft with the joint between the flight control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副翼的飞行器机翼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机翼,该飞行器机翼包括飞行控制表面,例如副翼。更具体地但非排他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副翼以及翼梢装置的飞行器机翼。
技术介绍
存在朝向越来越大的客机发展的趋势,为此期望相应地具有大的机翼跨度(span,翼展)。然而,最大的飞行器跨度通过管理在机场周围操纵时所要求的各种间隙(比如登机口和安全滑行道使用所需的跨度和/或离地净空)的机场运行规则而被有效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包括可移动的翼梢装置的各种布置,该翼梢装置尤其能够使跨度在地面构型中减小。例如,WO2015/150835是具有沿着倾斜切割面分离的翼梢装置和固定翼的示例,其中,翼梢装置能够绕垂直于该切割面的旋转轴线旋转。然而,这种翼梢装置的使用意味着通常朝向机翼的端部定位的副翼必须在机翼上向内侧移动或者减小长度,因为在可移动的翼梢装置与固定翼之间存在的连接意味着常规副翼将不能被操作。这降低了副翼的有效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轻上述问题。替代性地或另外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飞行器机翼。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机翼,所述飞行器机翼包括固定翼和位于固定翼的梢部处的翼梢装置,其中,翼梢装置能够在飞行期间使用的飞行构型与在基于地面的操作期间使用的地面构型之间移动,在地面构型中,翼梢装置移动离开飞行构型,使得飞行器机翼的跨度减小,机翼还包括与固定翼相关联的主飞行控制表面以及与翼稍装置相关联的从飞行控制表面,在主飞行控制表面与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具有接合部,其中,接合部设置成当翼梢装置处于飞行构型时在主飞行控制表面与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提供刚性连接,并且主控制表面绕两个飞行控制表面共同的控制轴线移动,由此也致使从控制表面绕控制轴线移动,并且其中,接合部还设置成在翼梢装置从飞行构型移动到地面构型中时使从控制表面与主控制表面断开联接。飞行控制表面可以位于机翼的后缘处。飞行控制面可以是副翼。飞行控制表面可以位于机翼的前缘处。飞行控制表面可以是缝翼或襟翼。主飞行控制表面与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的接合部可以是被动接合部。在使用术语“被动接合部”的情况下,意在是指不需要任何专用的和/或主动的致动来接合/断开接合的接合部。例如,接合部可以通过使翼梢装置移动到飞行构型中而简单地接合,以及通过使翼梢装置移动到地面构型中而断开接合。接合部可以由主飞行控制表面和从飞行控制表面上的一系列槽、突出部或者结构而形成,所述接合部在翼梢装置处于飞行构型时互相接合。当翼梢装置处于飞行构型中时,该接合部可以形成为互锁部。翼梢装置从飞行构型到地面构型的运动可以使所述一系列槽、突出部或结构断开接合。翼梢装置从飞行构型至地面构型的运动可以使互锁部断开接合。固定翼可以包括与主飞行控制表面相关联的一个或更多个致动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致动器可以控制主飞行控制表面的运动。主飞行控制表面与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的接合部可以设置成在翼梢装置处于飞行构型时使得主飞行控制表面的运动驱动从飞行控制表面的运动。在这种布置中,不需要给从飞行控制表面提供独立的致动。这可以简化机翼的构造。在已经使用术语固定翼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固定翼是机翼的当飞行器使用飞行器机翼被构造时意在相对于飞行器机身被固定的一部分。翼梢装置和固定翼可以沿着穿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倾斜切割面而分离,倾斜切割面定向成与翼梢装置的旋转轴线正交。倾斜面和旋转轴线可以使得固定翼和翼梢装置在飞行构型与地面构型之间旋转时不会发生碰撞。在WO2015/150835中示出了能够以这种方式旋转的翼梢装置的示例。旋转轴线的取向优选地使得当翼梢装置绕轴线从飞行构型旋转至地面构型时,飞行器机翼的跨度减小。切割面可以是倾斜的。沿着机翼的上表面从机翼的根部到切割面(即,到切割面与上表面相交的位置)的距离可以小于沿着机翼的下表面从机翼的根部到切割面(即,到切割面与下表面相交的位置)的距离。因此,切割面可以相对于固定翼产生顶切(overcut)。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沿着机翼的上表面从机翼的根部到切割面(即,到切割面与上表面相交的位置)的距离可以大于沿着机翼的下表面从机翼的根部到切割面(即,到切割面与下表面相交的位置)的距离。因此,切割面可以相对于固定翼产生底切(undercut)。沿着机翼的边缘的前缘从机翼的根部至切割面与前缘相交的位置的距离可以大于沿着机翼的后缘从机翼的根部至切割面与后缘相交的位置的距离。替代性地,沿着机翼的后缘从机翼的根部至切割面与后缘相交的位置的距离可以大于沿着机翼的前缘从机翼的根部至切割面与前缘相交的位置的距离。主飞行控制表面与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的接合部可以位于与倾斜切割面相同的平面中。该接合部可以构造成使得翼梢装置在飞行构型与地面构型之间的旋转可以使接合部断开联接,使得翼梢装置绕垂直于倾斜切割面的轴线旋转。翼梢装置在地面构型与飞行构型之间的旋转可以使翼梢装置与固定翼之间的接合部联接。飞行控制轴线——当翼梢装置处于飞行构型时,主飞行控制表面和从飞行控制表面可以绕飞行控制轴线旋转——与翼梢装置的旋转轴线可以设置成既不同轴也不平行。旋转轴线和飞行控制轴线位于不同的方向中允许翼梢装置与固定翼之间关于第一方向(绕飞行轴线)上的运动存在刚性连接,并且还允许翼梢装置与固定翼之间的接合部在第二方向(旋转轴线)上断开联接。倾斜切割面优选地是使固定翼和翼梢装置分离的假想面(例如在翼的设计阶段期间产生的切割面)。应当理解的是,切割面本身不需要一定表现为贯穿机翼的深度的物理的、平面的表面。翼梢装置的旋转轴线可以定向成与纵向方向成一定角度(即,不包括平行于或垂直于纵向方向)。该轴线优选地与横向方向成一定角度(即,不包括平行于或垂直于横向方向)。该轴线优选地与竖向方向成一定角度(即,不包括平行于或垂直于竖向方向)。竖向方向、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可以相互垂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和竖向方向可以在绝对的参照系中(即,纵向为机首-机尾方向,横向为左舷-右舷方向,并且竖向为相对于地面的竖向)。纵向方向可以为翼弦方向;横向方向可以为翼展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机翼的局部的参照系中可以适当地使用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和竖向方向。例如,对于后掠翼而言,纵向方向可以替代地沿着机翼的长度,并且横向方向可以沿着机翼的宽度(即,从前缘至后缘垂直于纵向方向测量到的距离)。替代性地或另外地,对于具有反角的机翼而言,竖向方向可以垂直于机翼的平面。翼梢装置优选地可以绕单个旋转轴线旋转。例如,翼梢装置的旋转优选地不是复合旋转(即,由绕单独轴线的多个单独旋转产生的净旋转)的结果。该角度优选为斜角。该轴线优选地与竖向方向成小于45度的角度,并且更优选地小于25度。该轴线可以与竖向轴线成15度的角度。已经发现本专利技术在轴线与竖向方向成相对较小的角度的实施方式中是特别有益的,因为轴线的取向产生了浅的切割面并且因此固定翼与翼梢装置之间的接合部的面积可以相对较大。倾斜切割面可以是主切割面。当翼梢装置处于飞行构型时,固定翼的外端部和翼梢装置的内端部可以沿着使固定翼的外表面和翼梢装置的外表面分开的接合切割线而会合。接合切割线可以包括:(i)第一长度,该第一长度通过穿过第一平面中的外表面的切割而形成,该第一平面平行于主切割面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副翼的飞行器机翼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行器机翼,所述飞行器机翼包括固定翼和位于所述固定翼的梢部处的翼梢装置,其中,所述翼梢装置能够在飞行期间使用的飞行构型与在基于地面的操作期间使用的地面构型之间移动,在所述地面构型中,所述翼梢装置移动离开所述飞行构型使得所述飞行器机翼的跨度减小,所述飞行器机翼还包括与所述固定翼相关联的主飞行控制表面以及与所述翼稍装置相关联的从飞行控制表面,在所述主飞行控制表面与所述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具有接合部,其中,所述接合部设置成当所述翼梢装置处于所述飞行构型时在所述主飞行控制表面与所述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提供刚性连接,并且所述主飞行控制表面绕两个飞行控制表面共同的控制轴线移动,由此也致使所述从飞行控制表面绕所述控制轴线移动,并且其中,所述接合部还设置成在所述翼梢装置从所述飞行构型移动到所述地面构型中时使得所述从飞行控制表面与所述主飞行控制表面断开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12 GB 1617308.01.一种飞行器机翼,所述飞行器机翼包括固定翼和位于所述固定翼的梢部处的翼梢装置,其中,所述翼梢装置能够在飞行期间使用的飞行构型与在基于地面的操作期间使用的地面构型之间移动,在所述地面构型中,所述翼梢装置移动离开所述飞行构型使得所述飞行器机翼的跨度减小,所述飞行器机翼还包括与所述固定翼相关联的主飞行控制表面以及与所述翼稍装置相关联的从飞行控制表面,在所述主飞行控制表面与所述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具有接合部,其中,所述接合部设置成当所述翼梢装置处于所述飞行构型时在所述主飞行控制表面与所述从飞行控制表面之间提供刚性连接,并且所述主飞行控制表面绕两个飞行控制表面共同的控制轴线移动,由此也致使所述从飞行控制表面绕所述控制轴线移动,并且其中,所述接合部还设置成在所述翼梢装置从所述飞行构型移动到所述地面构型中时使得所述从飞行控制表面与所述主飞行控制表面断开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机翼,其中,所述飞行控制表面位于所述飞行器机翼的后缘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行器机翼,其中,所述飞行控制表面是副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机翼,其中,所述飞行控制表面位于所述飞行器机翼的前缘处。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飞行器机翼,其中,所述飞行控制表面是缝翼或襟翼。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飞行器机翼,其中,所述主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肖恩·凯利斯图尔特·亚历山大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英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英国,GB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