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8241 阅读:6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4:32
一种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包括机翼、副翼,所述机翼和副翼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铰接结构,铰接结构分别包括连接机翼与副翼两侧的从动铰接结构和设置在机翼和副翼之间的用于驱动副翼摆动的主动铰接结构,该无人机机翼与副翼的连接机构采用三组铰接机构均匀分布在机翼上,且每组铰接结构中采用若干组均匀分布的凸台相互咬合配合,其中间穿有转轴,使得铰接结构受力更加均匀,摆动时更加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机翼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翼与副翼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其进行飞行的无人驾驶的飞行设备,它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作为训练用的靶机使用,无人机的用途十分广泛且成本较低,使用过程中,即使遇到意外也不会出现人员伤亡情况。无人机的生存能力强,机动性好,使用方便,在现代战争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民用领域也拥有广阔的前景。目前,现有的无人机一般在机翼后侧安装与其传动连接的副翼,通过副翼的上下摆动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方向,使无人机向上或向下飞行。但是由于副翼与机翼连接处需用合页连接,现有的无人机连接副翼的合页做工粗糙,在摆动时不够顺畅,容易使机身产生晃动,影响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机翼与副翼的连接机构,其优点是使无人机副翼与机翼连接的更加稳定,使摆动副翼的过程更加平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包括机翼、副翼,所述机翼和副翼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铰接机构,铰接机构分别包括连接机翼与副翼两侧的从动铰接结构和设置在机翼和副翼之间的用于驱动副翼摆动的主动铰接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至少三组铰接结构可以使副翼的摆动更加均匀、平稳,增加无人机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铰接结构包括与副翼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机翼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配合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转动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包括一沉头内六角的螺栓以及螺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可使侧翼以第一转轴为轴绕机翼转动,螺栓和螺母可将第一转轴固定在第一连接件上,使从动铰接结构更加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一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在背离第一固定部的一侧等间距凸起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台以及依次贯穿每一个第一凸台的第一通孔,第一固定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上固定板和第一下固定板以形成固定间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部上设置的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凸台可以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使得第二连接部受力更加均匀,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形成的间隙可以卡接机翼。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二连接部在背离第二固定部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凸台以及依次贯穿每个第二凸台的第三通孔,第二凸台刚好可以插入第一连接部上第一凸台间的间隙中,第二固定部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二上固定板和第二下固定板以形成的固定间隙,在两块固定板上还开有同轴设置的第四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部上伸出的第二凸台正好与第一凸台的缝隙吻合,使第二凸台受力更加均匀,第二固定部上的第二上固定板与第二下固定板可以卡接侧翼,并通过螺栓拧入第四通孔固定,使机翼与副翼整体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动铰接结构包括与副翼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件、与机翼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件、配合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转动的第二转轴及电动推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动铰接结构可以对从动铰接结构施加作用力,由于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铰接,当电动推杆对从动铰接结构施加作用力时,从动铰接结构会带动侧翼进行旋转,电动推杆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是无人机上驱动机构的最佳选择方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上方凸起设置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凸块,两个凸块上开有同轴的第三通孔,并且在这对凸块的外侧与第五通孔同轴处设置有第四凹坑,第三同控之间设置有光杆螺栓,所述光杆螺栓端部设置有螺母,并且在这对凸块的外侧与第五通孔同轴处设置有第四凹坑,所述光杆螺栓的头部和螺母都嵌入设置在凸块上的第二凹坑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块上开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之间设置有光杆螺栓,可以给电动推杆提供一施加作用力的载体,并且凸块的外侧与第五通孔同轴处设置有第四凹坑,可以容纳光杆螺栓的螺母,使整体更加平滑,减少空气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动推杆包括安装固定在机翼上的导套,导套与伸缩杆滑移连接,伸缩杆与连杆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连杆在背离与伸缩杆转动连接的一端安装有套环,所述套环套在安装在凸块上的光杆螺栓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套环与光杆螺栓转动连接,可以保证套环对电动推杆的运动不产生阻碍,使电动推杆自由伸缩来控制副翼的摆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机翼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二上固定板和第二下固定板适配的第二凹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凹坑可以将机翼与副翼的连接部零件完全嵌入第二凹坑内,使无人机整体呈流线型,整体结构更加平滑,减少其在空中飞行时的空气阻力,使无人机的飞行更加平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该无人机机翼与副翼的连接机构采用三组铰接机构均匀分布在机翼上,且每组铰接结构中采用若干组均匀分布的凸台相互咬合配合,其中间穿有转轴,使得铰接结构受力更加均匀,摆动时更加平稳。二:该无人机机翼与副翼的连接机构中每用到螺母的部分均设置有与螺母体积适配的凹坑,使得螺母正好嵌入坑内,并且铰接机构与机翼以及侧翼的连接处也设置有凹坑,使得无人机整体更趋近于流线型,无人机在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更小,飞行所消耗的电能量也更少。附图说明图1为无人机的轴测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从动铰接结构的爆炸图;图4为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主动铰接结构的轴测图。图中,1、无人机;11、机翼;111、电动推杆;112、第二凹坑;1111、导套;1112、伸缩杆;1113、连杆;1114、套环;12、副翼;121、第一凹坑;2、从动铰接结构;21、第一连接件;211、第一连接部;2111、第一通孔;2112、第一凸台;212、第一固定部;2121、第一上固定板;2122、第一下固定板;2123、第一固定间隙;2124、第二通孔;22、第二连接件;221、第二连接部;2211、第二凸台;2212、第三通孔;222、第二固定部;2221、第二上固定板;2222、第二下固定板;2223、第二固定间隙;2224、第三凹坑;2225、第四通孔;23、第一转轴;231、螺栓;232、螺母;3、主动铰接结构;31、第三连接件;311、凸块;3111、第五通孔;3112、第四凹坑;3113、光杆螺栓;32、第四连接件;33、第二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包括机翼11和副翼12,机翼11和副翼12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铰接机构,本实施例中设置为3个,以下说明均以三个为例。铰接机构分别包括连接机翼11与副翼12两侧的从动铰接结构2和设置在机翼11和副翼12之间的主动铰接结构3(见图5)。参照图2和图3所示,从动铰接结构2包括与副翼12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1、与机翼11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2以及配合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转动的第一转轴23。第一连接件21包括一体的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一固定部212。其中,第一连接部211在背离第一固定部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凸台2112以及依次贯穿每一个第一凸台2112的第一通孔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包括机翼(11)、副翼(12),其特征是:所述机翼(11)和副翼(12)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铰接机构,铰接机构分别包括连接机翼(11)与副翼(12)两侧的从动铰接结构(2)和设置在机翼(11)和副翼(12)之间的用于驱动副翼(12)摆动的主动铰接结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包括机翼(11)、副翼(12),其特征是:所述机翼(11)和副翼(12)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铰接机构,铰接机构分别包括连接机翼(11)与副翼(12)两侧的从动铰接结构(2)和设置在机翼(11)和副翼(12)之间的用于驱动副翼(12)摆动的主动铰接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从动铰接结构(2)包括与副翼(12)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1)、与机翼(11)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2)以及配合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转动的第一转轴(23),第一转轴(23)包括一沉头内六角的螺栓(231)以及螺母(2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件(21)包括一体的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一固定部(212),第一连接部(211)在背离第一固定部(212)的一侧等间距凸起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台(2112)以及依次贯穿每一个第一凸台(2112)的第一通孔(21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件(22)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二固定部(222),第二连接部(221)在背离第二固定部(222)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凸台(2211)以及依次贯穿每个第二凸台(2211)的第三通孔(2212),第二凸台(2211)刚好可以插入第一连接部(211)上第一凸台(2112)间的间隙中,第二固定部(222)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二上固定板(2221)和第二下固定板(2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利天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