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炉炉壁溅渣护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512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对转炉炉壁溅渣护炉法,即,用顶吹喷枪将惰性气体喷射到出钢后炉内残留渣中使渣飞散附着在炉壁上,使炉体倾动渣覆盖法不能修补的炉腹耳轴侧也均匀附着,使全部炉壁形成稳定均匀的覆盖层,即控制喷枪高度距炉底0.7m~3.0m、气流量250~600Nm↑[3]/min,最好渣固相率为0.5~0.7,按气体喷射后残渣组成添加含MgO或CaO的渣固化剂,控制渣飞散高度和对炉壁固着量。和一种能检出该转炉炉底厚度的上升,并能调整转炉炉底厚度实施对转炉炉壁溅渣护炉时转炉炉底的管理方法。(*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为提高转炉炉龄,是关于用顶吹喷枪喷射气体使融渣飞散、均匀附着到历来采用的炉体倾动渣覆盖护炉的方法中所不可能修补的炉腹和至炉口颈缩部的耳轴侧,而延长炉龄的和实施该溅渣护炉的转炉的转炉炉底管理方法。作为转炉的炉底和炉壁的修补技术之一,有历来被称呼为所谓渣覆盖护炉的技术,这是一种将转炉精炼产生的渣直接用来保护下一炉热的炉底和炉壁耐火材料的技术,无论顶吹转炉还是顶底吹转炉都能够适用,作为迅速修补法是十分方便的,而且目前正盛行利用(例如,参照特开昭53-37120号公报)。这种修补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转炉精炼的钢液出钢后,排渣时将至少一部分熔融渣残留在炉内,一边将白云石等固化剂添加到该残留渣中,一边以耳轴为中心摇动,使渣附着在炉底和炉壁的耐火物上。这里,渣的固化剂用来提高渣的熔点、降低它的流动性,以提高它的附着效果。但是有以下的缺点,在转炉的结构上、配设耳轴的位置(以下、称作耳轴侧)的下方成为摇动的死角,渣不能充分附着,对耐火物的保护几乎没有用。所以,象特开昭57-16111号公报公开的那样,提出了在底吹转炉和顶底吹转炉中,从底吹喷嘴吹入惰性气体、由底吹喷嘴用惰性气体将炉内的残留渣吹飞到上方,使其附着在炉壁耐火物上的渣覆盖护炉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论是耳轴侧还是炉底和炉壁都能够被渣覆盖。但是,在这种方法中,即使一边控制惰性气体的流量一边实施,也的确很难定下渣的飞散位置,渣在炉壁耐火材料上均匀附着是十分困难的。另外,在特开平7-41815号公报中,由本申请人提出了对于顶吹转炉和顶底吹转炉,不从底吹喷嘴而从顶吹喷枪吹入惰性气体的溅渣护炉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可以对耳轴侧、特别是修补困难的炉喉(颈)部(炉底和炉壁的边界处)以及炉底实行溅渣护炉。但是,该方法不是最合适的修补方法,这是由于用惰性气体吹入,使渣吹起并集聚到炉壁侧,再使炉壁上升来实施渣覆盖护炉,因此溅渣护炉的范围受到限制,对炉壁耐火物上的溅渣护炉不能够十分均匀,特别是对耳轴侧的炉腹的渣覆盖护炉不十分均匀,而且渣覆盖要达到炉口颈缩部是困难的。如上所述,特开昭53-37120号公报所公开的、在炉内残留一部分熔渣、添加固化剂、以耳轴为中心摇动、使渣在炉底或炉壁耐火材料上附着的方法,存在着无法修补耳轴侧的问题。而特开昭57-16111号公报公开的、从底吹喷嘴用惰性气体将炉内残留渣吹飞到上方,附着在炉壁耐火物上的方法,存在着难以确定渣飞散位置的问题。又特开平7-41815公报公开的、在残留渣中添加固化剂、从顶吹喷枪吹入惰性气体、使渣吹起并集聚在炉壁侧、并附着在炉壁耐火材料上的方法,存在着溅渣护炉范围有限以及喷枪高度、气体流量、添加固化剂造成的渣的性状难以明确地进行控制、渣覆盖护炉常常可能不均匀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方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对于炼钢用转炉,由顶吹喷枪在出钢后的炉内残留渣中喷射气体,使渣飞散附着在炉壁上,并在附着之时,使喷枪高度、气体流量、添加渣固化剂等造成的的渣的性状适宜化,籍此能够使渣飞散并均匀地附着至历来炉体倾动的溅渣护炉方法不可能修补的炉腹耳轴侧和到炉口颈缩部的侧壁之间、能够稳定、均匀地使全炉壁内覆盖,从而延长了转炉的炉龄。另外,在转炉中反复实施溅渣护炉操作时,渣在炉底凝固,造成转炉炉底厚度增加。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对转炉炉壁溅渣护炉实施时的转炉炉底管理方法,能够检测转炉炉底厚度的增加,而且能够调整转炉炉底的厚度。在解决上述课题时,本专利技术人对在炼钢用转炉中,出钢后使转炉炉底残留熔渣,由顶吹喷枪喷射气体,使渣飞散,附着在炉壁上的炉内覆盖护炉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为了使渣飞散到炉内所需修补处,控制喷枪距炉底的高度和控制气体流量在所定的适当范围,在惰性气体喷射开始后至所定时间后,根据渣的组成,添加含有MgO或CaO的渣固化剂以控制渣固相率在所定的适当范围,通过调节渣的飞散高度和对炉壁的附着性,能够使全炉壁均匀覆盖,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其特征在于,在炼钢用转炉中,出钢后使转炉炉底残留熔融渣,由顶吹喷枪喷射气体,使渣飞散、附着在炉壁上,此时控制喷枪高度距炉底0.7m以上至不足3.0m,并且控制气体流量在250~600Nm3/min,使渣向炉内修补处飞散,根据气体喷射后残留渣的组成,添加含有MgO或CaO的渣固化剂,以控制渣的飞散高度及对炉壁的固着量。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其特征在于,在炼钢用转炉中,出钢后使转炉炉底残留熔融渣,用顶吹喷枪喷射惰性气体,使渣飞散、附着在炉壁上,此时控制喷枪高度距炉底1.0m以上至不足3.0m,并且控制惰性气体流量在250~600Nm3/min,使渣向炉内修补处飞散,根据惰性气体喷射后残留渣的组成添加含有MgO或CaO的固化剂,调节渣的固相率为0.5~0.7,以控制渣的飞散高度及对炉壁的固着量。这里,前述向炉内残留渣添加渣固化剂最好是在气体喷射开始之后至2分钟后进行。另外,在前述气体喷射中,表示渣中氧位的T.Fe〔%〕在22%以上时,最好除了加入渣固化剂,还添加还原剂,以提高渣的固相率至0.5~0.7。这里,所说T.Fe指的是渣中的全铁分,从粒铁、氧化铁(FeO、Fe2O3、Fe3O4等所有的形式)中求出。另外,为使前述渣飞散所用的前述气体最好是惰性气体、空气和/或其混合气体,前述惰性气体是氮气、氩气和/或其混合气体。另外,最好根据修补处距炉底的高度控制流量,使得当所需修补处距炉底高度在3m以下时,气体流量削减至250Nm3/min,距炉底高度在7m以上的炉口颈缩部时,用最大流量600Nm3/min,使使用的成本为最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对转炉炉壁溅渣护炉实施时的转炉炉底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溅渣护炉的转炉操作时,检测出从转炉底吹风口供给炉内的气体压力的风口背压,由该风口背压上升检测出转炉炉底厚度的上升。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对转炉炉壁溅渣护炉实施时的转炉炉底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因溅渣护炉反复操作造成的转炉炉底厚度上升时,在出钢后转炉炉底残留的熔融渣中添加使该渣熔点降低的熔剂、并用底吹风口及/或顶吹喷枪搅拌渣。以下在附图所示的适宜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对转炉炉壁溅渣护炉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对转炉炉壁的溅渣护炉方法(以下简称溅渣护炉方法)的炼钢用转炉一个实施方式的断面说明图。图2(a)、(b)和(c)分别是本专利技术溅渣护炉方法的一例的各工序的说明图。在图1中,符号1为炼钢用顶底吹转炉、符号3是转炉1内配置的吹入惰性气体用喷枪、符号6为投入渣固化剂或还原剂的投入贮槽、符号7是支持转炉1的可摇动的耳轴、符号5是转炉1的包括设置耳轴7的侧面炉壁(炉腹)部分和炉口颈缩部5’在内的耳轴侧范围、符号10表示底吹喷嘴。另外,符号2是残留在转炉1内的残留渣、符号4是吹入的气体、符号8是因从喷枪3喷射的气体4而跳起向炉壁飞散的溅渣、符号9是由溅渣8形成的渣覆盖层。在本专利技术的溅渣护炉方法中,首先,如图1和图2(a)所示那样,出钢后在转炉1内、即炉底残留适量的渣2、例如一部分或全部作为残留渣2。接着,如图1和图2(a)所示那样,将喷枪3降到转炉1内一定的位置并设置在距炉底一定的高度。其次,在渣2上方以一定的流量从喷枪3喷射气体4,同时如图1和图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对转炉炉壁溅渣护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炼钢用转炉中,出钢后使转炉炉底残留熔融渣,用顶吹喷枪喷射气体,使渣飞散、附着在炉壁上,此时控制喷枪高度距炉底0.7m以上至不足3.0m,并且控制气体流量在250~600Nm↑[3]/min,使渣向炉内修补处飞散,根据气体喷射后残留渣的组成,添加含有MgO或CaO的固化剂,以控制渣的飞散高度及对炉壁的固着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芳幸北川伸和奥田治志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