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切换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来进行运转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如下冷却设备:构成为将气液分离器设置在压缩机的吸入侧,蒸发的制冷剂由气液分离器进行了气液分离之后,被吸入到压缩机而再次压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01563号公报(第10页,图8)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制冷循环装置中,通过了减压装置之后的液体制冷剂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中成为气体制冷剂,该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在理想情况下是气体状态。这是因为若液体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则可能会导致压缩机的故障,另外会使制冷循环的运转效率下降。为了避免发生液体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的回液(日文:液バック),也有对减压装置进行过热度控制以使蒸发器的出口侧即压缩机的吸入侧的过热度接近于目标值的制冷循环装置。然而,在运转模式的变更时或起动制冷循环装置时的过渡状态下,通过了蒸发器之后的制冷剂可能会包含液体制冷剂。例如,作为使附着在制热模式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上的霜融化的除霜模式,有使制冷剂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其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串联地连接,容量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小;第一减压装置,其连接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流路切换装置,其在制冷模式及除霜模式下形成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动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流路,在制热模式下形成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动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流路;制冷剂罐回路,其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分支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与所述第一减压装置并联设置,且将第二减压装置、制冷剂罐及对所述制冷剂罐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其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串联地连接,容量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小;第一减压装置,其连接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流路切换装置,其在制冷模式及除霜模式下形成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动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流路,在制热模式下形成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动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流路;制冷剂罐回路,其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分支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与所述第一减压装置并联设置,且将第二减压装置、制冷剂罐及对所述制冷剂罐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流路进行开闭的阀串联地连接;以及控制装置,其对所述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第二减压装置及所述阀进行控制,在开始所述除霜模式时,所述第一减压装置调整制冷剂的流量以使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于目标值,所述控制装置以形成所述第一流路的方式控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进行将所述第二减压装置和所述阀中的一方打开并将另一方关闭的制冷剂释放运转,在所述制冷剂释放运转之后,保持形成有所述第一流路的状态不变,进行将所述第二减压装置及所述阀打开的制冷剂回收运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在所述制冷剂释放运转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第二减压装置打开且将所述阀关闭,使所述制冷剂罐内的制冷剂流入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在所述制冷剂释放运转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第二减压装置关闭且将所述阀打开,使所述制冷剂罐内的制冷剂经由所述阀流入到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在所述制冷剂释放运转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第二减压装置打开且将所述阀关闭,使所述制冷剂罐内的制冷剂流入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之后,将所述第二减压装置关闭且将所述阀打开,使所述制冷剂罐内的制冷剂经由所述阀流入到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正纮,田中航祐,伊藤拓也,大越靖,石田和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