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扒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320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扒渣装置,它包括铁水罐和与此罐相配套的扒渣器,这两者的配套使用,能快速有效地扒掉脱硫渣。这里所说的铁水罐,是由上部的长方槽和下部的圆形桶所组成。这里所说的扒渣器最好用弧形耙头,耙头的长度比铁水罐长方槽的宽度稍小。由于耙头长度与罐壁间始终保持较小间隙,弧形耙头有一定聚渣、存渣作用,减少或避免了渣的回流,使扒渣效率提高。扒净一个铁水罐的脱硫渣只需3~8次,约2分钟,为原有扒渣时间的1/4。大幅度减少罐内铁水的温降。(*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钢铁冶炼设备,尤其涉及铁水罐和从铁水罐中扒渣的装置。现有各钢铁厂所用铁水罐均是圆形罐口,用丁字型耙头伸入罐内渣层向外扒渣时,由于脱硫渣流动性好, 渣子常从耙头两侧回流在罐内,造成扒渣效率不高,扒渣时间长达6~8分钟,这样一来,铁水温降大,铁水损耗也增加。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上下截面不同的铁水罐,并配以可以容纳一定渣量的耙,耙头的长度比铁水罐的上部截面宽度稍小,这两种装置的配套使用,就能达到快速扒渣的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方案来实现的。快速扒渣装置由铁水罐和扒渣器组成,所述的扒渣器包括耙头和耙杆,耙头长度P与配套使用的铁水罐的宽度b有关,b-p=60~150mm,耙头的形状为曲面形。如弯月形、人字形或门字形等。所述的铁水罐的下部为圆形桶状,上部为长方形槽状,槽的一端做成倾斜状,其倾斜角度为与铁水罐中心线的夹角α为60~20°长方形槽的深度h值的确定,在铁水罐倾斜扒渣时,h值比最低渣线还低30~100mm。当把上述的扒渣器与上述的铁水罐配套使用时,由于①耙头长度与罐壁间始终保持较小间隙,②弯月型(或其他弧形)的耙头有一定聚渣作用,减少或避免了渣的回流,使扒渣效率提高。扒净一个铁水罐的脱硫渣只需3~8次,约2分钟,为原有扒渣时间的1/4。大幅度减少罐内铁水的温降。采用本技术只需变更铁水罐罐口形状和扒渣机的耙头即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 铁水罐正视图图2 铁水罐俯视图图3 弯月型耙子结构图4 人字形耙子结构图5 门字形耙子结构铁水罐的上部做成长方槽1,下部仍保持圆形桶2。槽的两则可以做成直立状的或其他形状的,槽1的一端做成一字形或弧形,最好与耙头的外形相一致,以便在扒渣时,能最大限度的将渣扒干净。槽1的另一端(俗称罐嘴)做成与铁水罐中心线成60~20°夹角的斜坡。槽1的高度h按罐的吨位决定,一般要求在铁水罐倾斜扒渣时,h值比铁水罐倾斜时最低渣线还低30~100mm。槽1的宽度b和长度a尺寸的确定要考虑脱硫喷枪下枪(或搅拌器安装)方便和兑转炉的可靠以及铁水罐的长方槽与下部圆形罐体衔接处耐火衬成形不困难等因素来决定。扒渣器由耙头3和耙杆4组成。耙头3最好为弯月形、人字形、门字形的,统称为弧形的,耙头的弧形矢高r根据罐的吨位大小不同,取r/p=0.05~0.7。权利要求1.一种属于炼钢领域的快速扒渣装置,它由铁水罐和扒渣器组成,所述的扒渣器包括耙头(3)和耙头杆(4),其特征在于耙头(3)长度p与配套使用的铁水罐的宽度b有关,b-p=60~150mm,耙头的形状为曲面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耙头(3)的形状可为弯月形、人字形或门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水罐的下部为圆形桶状,上部为长方形槽状,槽的一端做成倾斜状,其倾斜角度为,与铁水罐中心线的夹角α为60~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长方形槽的深度h值的确定,在铁水罐倾斜扒渣时,h值比最低渣线还低30~100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扒渣装置,它包括铁水罐和与此罐相配套的扒渣器,这两者的配套使用,能快速有效地扒掉脱硫渣。这里所说的铁水罐,是由上部的长方槽和下部的圆形桶所组成。这里所说的扒渣器最好用弧形耙头,耙头的长度比铁水罐长方槽的宽度稍小。由于耙头长度与罐壁间始终保持较小间隙,弧形耙头有一定聚渣、存渣作用,减少或避免了渣的回流,使扒渣效率提高。扒净一个铁水罐的脱硫渣只需3~8次,约2分钟,为原有扒渣时间的1/4。大幅度减少罐内铁水的温降。文档编号C21B3/00GK2203305SQ9322223公开日1995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陈既明, 余维江, 张凤兰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属于炼钢领域的快速扒渣装置,它由铁水罐和扒渣器组成,所述的扒渣器包括耙头(3)和耙头杆(4),其特征在于耙头(3)长度p与配套使用的铁水罐的宽度b有关,b-p=60~150mm,耙头的形状为曲面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既明余维江张凤兰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