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罩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9985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罩组件,包括进气侧迷宫罩体、排气侧迷宫罩体以及连接所述进气侧迷宫罩体和排气侧迷宫罩体的连接部;所述进气侧迷宫罩体设置有取气口,所述取气口位于进气侧迷宫罩体宽度方向的一边并位于远排气侧迷宫罩体侧;所述排气侧迷宫罩体设置有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中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PCV阀,所述PCV阀焊接连接在进气腔中。本气缸盖罩组件有利于进行质量控制,提高了发动机周边空间利用率,还有效地防止机油飞溅至气缸盖罩分离腔内。

Cylinder head cover assemb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ylinder cover components, including the inlet side of the labyrinth cover body, the exhaust side of the labyrinth cover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inlet side of the labyrinth cover and the exhaust side of the labyrinth cover connection body; the air inlet side of the labyrinth cov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the air outlet, the air outlet is located in the inlet side of the maze cover body width direction and is located in the far side of the exhaust side of the labyrinth cover body side; the exhaust side of the labyrinth cov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chamber, a gas flow control valve PCV is provided with the air inlet chamber, the PCV valve welding connection in the intake chamber. The cylinder head cover assembly is favorable for quality control,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peripheral space of the engine, and effectively preventing the oil splashing to the separation chamber of the cylinder head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罩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零部件,具体是涉及一种气缸盖罩组件。
技术介绍
气缸盖罩属于发动机的一种部件,其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的上方,有防止外部杂质进入发动机,防止内部机油泄露,油气分离,曲轴箱压力调节,隔离结构传递噪音,和做其它零部件的安装支座的作用。发动机在工作时,曲轴箱内、凸轮轴室内会存在诸多的油雾,油雾会和曲轴箱窜气一起通过PVC系统进入燃烧室内,由于机油不能完全燃烧,同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将会对排放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增加机油消耗,因此,气缸盖罩油气分离的作用非常重要。现有的气缸盖罩存在以下缺点:1、PCV阀通过螺纹装配在缸盖罩上,两者通过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气缸盖罩及PCV阀都是作为单个零部件进行独立开发,属于不同的供应商生产,安装时不但需要专门的工位,安装生产效率低,而且还存在发动机周边利用率较低、产品匹配性较差的现状;2、气缸盖罩的油气分离器腔体作为曲轴箱通风中油气分离的主力,其取气口位于气门室上方,可能存在因凸轮轴的高速转动导致机油飞溅至气缸盖罩分离腔内,增加机油消耗或降低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缸盖罩组件,本气缸盖罩组件提高发动机周边空间利用率,提高了产品匹配性,防止了机油飞溅至气缸盖罩分离腔内。为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一种气缸盖罩组件,包括进气侧迷宫罩体、排气侧迷宫罩体以及连接所述进气侧迷宫罩体和排气侧迷宫罩体的连接部;所述进气侧迷宫罩体设置有取气口,所述排气侧迷宫罩体设置有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中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PCV阀;所述进气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且直径不断增大的第一进气腔、第二进气腔和第三进气腔,所述第二进气腔和第一进气腔连接处构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三进气腔和第二进气腔连接处构成第二台阶;所述PCV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弹簧,所述阀体与第二台阶焊接连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将阀芯抵紧并关闭第一进气腔。PCV阀和气缸盖罩作为集成式的零部件,由单个供应商独立开发,便于质量的控制,可做到PCV阀与气缸盖罩之间良好匹配;装配工艺上可减少相关装配工位(PCV阀装配工位),同时也提高发动机周边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所述取气口位于进气侧迷宫罩体宽度方向的一边并位于远排气侧迷宫罩体侧。取气口位于进气侧迷宫罩体宽度方向的一边并位于远排气侧迷宫罩体侧,避开了气门室上方,可以防止机油飞溅至气缸盖罩分离腔内。进一步,所述阀体沿轴向设置有阀体内腔,所述阀体内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阀体内腔和第二阀体内腔,所述第一阀体内腔直径大于第二阀体内腔直径以使第一阀体内腔和第二阀体内腔连接处构成第三台阶;所述阀体上部设置有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上表面与第二台阶摩擦焊接;第一凸缘部上部设置有插接在第二进气腔下部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外径与第二进气腔下部直径相适配,第一凸缘部之下的阀体为外径由上向下逐渐缩小的第一锥形柱体部;所述阀芯上部设置有第二凸缘部且中部和下部设置有外径由上向下逐渐缩小的第二锥形柱体部,所述第二凸缘部直径与第二进气腔上部直径相适配,所述第二锥形柱体部直径小于第二阀体内腔直径且下端位于第二阀体内腔中,第二凸缘部之下的阀芯穿过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第二凸缘部下表面相抵接且下端与第三台阶相抵接。本PCV阀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效果好,阀芯的第二锥形柱体部通过上下移动可以控制气流的流通截面。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气腔、第三进气腔和第二阀体内腔均为直径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的锥形柱体形。锥形柱体形的第二进气腔和第三进气腔便于阀体和阀芯的安装,锥形柱体形的阀体内腔和阀芯的第二锥形柱体部组合,便于控制气流的流通量。进一步,所述第二凸缘部外周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过流槽,所述过流槽沿阀芯轴向贯通第二凸缘部上下表面。当阀芯向下运动后,设置的过流槽便于气流通过。进一步,所述阀芯上端设置有环形密封部,所述环形密封部内径小于第一进气腔直径且外径大于第一进气腔直径。环形密封部增加了阀芯的密封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PCV阀和气缸盖罩作为集成式的零部件,由单个供应商独立开发,便于质量的控制,可做到PCV阀与气缸盖罩之间良好匹配;装配工艺上可减少相关装配工位(PCV阀装配工位),同时也提高发动机周边空间利用率;2、取气口位于进气侧迷宫罩体宽度方向的一边并位于远排气侧迷宫罩体侧,避开了气门室上方,可以防止机油飞溅至气缸盖罩分离腔内,在发动机内部设计独立的油气混合气通道经气缸盖直连通缸体曲轴箱,及将混合气直接引向气缸盖罩进行分离;由于混合气的主要集中产生在缸体曲轴箱,直通缸体曲轴箱的通道可较快的将新鲜混合气进行分离并排出,实现缸体曲轴箱通风快速循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气缸盖罩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气缸盖罩组件取气线路示意图。附图中:1-气缸盖罩;2-气缸盖;3-缸体曲轴箱;11-进气侧迷宫罩体;12-排气侧迷宫罩体;13-连接部;14-PCV阀;15-取气口;121-第一进气腔;122-第二进气腔;123-第三进气腔;141-阀体;142-阀芯;143-弹簧;1411-第一凸缘部;1412-第一锥形柱体部;1413-插接部;1421-第二凸缘部;1422-第二锥形柱体部;1423-环形密封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气缸盖罩组件,具有进气侧迷宫罩体11、排气侧迷宫罩体12以及连接进气侧迷宫罩体11和排气侧迷宫罩体12的连接部13;进气侧迷宫罩体11设置有取气口15,排气侧迷宫罩体12设置有进气腔,进气腔中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PCV阀14;进气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且直径不断增大的第一进气腔121、第二进气腔122和第三进气腔123,第二进气腔122和第一进气腔121连接处构成第一台阶,第三进气腔123和第二进气腔122连接处构成第二台阶;PCV阀14包括阀体141、阀芯142和弹簧143,阀体141与第二台阶焊接连接,自然状态下弹簧143将阀芯142抵紧并关闭第一进气腔121。如图1和图2所示,PCV阀14和气缸盖罩1作为集成式的零部件,由单个供应商独立开发,便于质量的控制,可做到PCV阀14与气缸盖罩1之间良好匹配;装配工艺上可减少相关装配工位(PCV阀装配工位),同时也提高发动机周边空间利用率。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取气口15位于进气侧迷宫罩体11宽度方向的一边并位于远排气侧迷宫罩体12侧。这样,取气口15避开了气门室上方,在发动机内部设计独立的油气混合气通道经气缸盖2直连通缸体曲轴箱3,及将混合气直接引向气缸盖罩1进行分离;由于混合气的主要集中产生在缸体曲轴箱3,直通缸体曲轴箱3的通道可较快的将新鲜混合气进行分离并排出,实现缸体曲轴箱3通风快速循环。如图2所示,阀体141沿轴向设置有阀体内腔,阀体内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阀体内腔和第二阀体内腔,第一阀体内腔直径大于第二阀体内腔直径以使第一阀体内腔和第二阀体内腔连接处构成第三台阶;阀体141上部设置有第一凸缘部1411,第一凸缘部1411上表面与第二台阶摩擦焊接;第一凸缘部1411上部设置有插接在第二进气腔122下部的插接部1413,插接部1413外径与第二进气腔122下部直径相适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缸盖罩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盖罩组件,包括进气侧迷宫罩体(11)、排气侧迷宫罩体(12)以及连接所述进气侧迷宫罩体(11)和排气侧迷宫罩体(12)的连接部(13);所述进气侧迷宫罩体(11)设置有取气口(15),所述排气侧迷宫罩体(12)设置有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中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PCV阀(1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且直径不断增大的第一进气腔(121)、第二进气腔(122)和第三进气腔(123),所述第二进气腔(122)和第一进气腔(121)连接处构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三进气腔(123)和第二进气腔(122)连接处构成第二台阶;所述PCV阀(14)包括阀体(141)、阀芯(142)和弹簧(143),所述阀体(141)与第二台阶焊接连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143)将阀芯(142)抵紧并关闭第一进气腔(1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罩组件,包括进气侧迷宫罩体(11)、排气侧迷宫罩体(12)以及连接所述进气侧迷宫罩体(11)和排气侧迷宫罩体(12)的连接部(13);所述进气侧迷宫罩体(11)设置有取气口(15),所述排气侧迷宫罩体(12)设置有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中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PCV阀(1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且直径不断增大的第一进气腔(121)、第二进气腔(122)和第三进气腔(123),所述第二进气腔(122)和第一进气腔(121)连接处构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三进气腔(123)和第二进气腔(122)连接处构成第二台阶;所述PCV阀(14)包括阀体(141)、阀芯(142)和弹簧(143),所述阀体(141)与第二台阶焊接连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143)将阀芯(142)抵紧并关闭第一进气腔(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气口(15)位于进气侧迷宫罩体(11)宽度方向的一边并位于远排气侧迷宫罩体(12)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缸盖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41)沿轴向设置有阀体内腔,所述阀体内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阀体内腔和第二阀体内腔,所述第一阀体内腔直径大于第二阀体内腔直径以使第一阀体内腔和第二阀体内腔连接处构成第三台阶;所述阀体(141)上部设置有第一凸缘部(1411),所述第一凸缘部(141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印凌青海冯开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