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阻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091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阻力器,包括外滑套、缸体、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活塞杆、活塞块和复位弹簧,所述缸体套接在外滑套的内侧,所述外滑套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缸体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外滑套的内侧中间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在缸体的内侧形成油腔,所述活塞杆在油腔内侧的部分固定设置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中间开设有两条阻尼孔,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缸体的内侧,通过在活塞杆的挡板与缸体之前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从而使得活塞杆回程速度提高,便于提高在完成阻力作用后阻力器的自动恢复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阻力器
本技术涉及阻力器
,具体为一种多用途阻力器。
技术介绍
阻力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减振消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其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液压粘滞阻尼器,在美国被结构工程界接受以前,经历了一个大量实验,严格审查,反复论证,特别是地震考验的漫长过程。。现有技术中的阻力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回程较慢,影响使用效率;2、阻力器功能性较差,只能提供单方向上的阻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阻力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阻力器,包括外滑套、缸体、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活塞杆、活塞块和复位弹簧,所述缸体套接在外滑套的内侧,所述外滑套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缸体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外滑套的内侧中间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所述缸体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在其端部和内侧中间位置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用途阻力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阻力器,包括外滑套(1)、缸体(2)、第一连接座(3)、第二连接座(4)、活塞杆(5)、活塞块(10)和复位弹簧(15),所述缸体(2)套接在外滑套(1)的内侧,所述外滑套(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3),所述缸体(2)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滑套(1)的内侧中间固定设置有活塞杆(5),所述缸体(2)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在其端部和内侧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挡块(6)和第二挡块(7),所述第一挡块(6)和第二挡块(7)的中间均开设有连通孔,所述活塞杆(5)套接在第一挡块(6)和第二挡块(7)的内侧,所述第一挡块(6)和第二挡块(7)在缸体(2)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阻力器,包括外滑套(1)、缸体(2)、第一连接座(3)、第二连接座(4)、活塞杆(5)、活塞块(10)和复位弹簧(15),所述缸体(2)套接在外滑套(1)的内侧,所述外滑套(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3),所述缸体(2)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滑套(1)的内侧中间固定设置有活塞杆(5),所述缸体(2)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在其端部和内侧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挡块(6)和第二挡块(7),所述第一挡块(6)和第二挡块(7)的中间均开设有连通孔,所述活塞杆(5)套接在第一挡块(6)和第二挡块(7)的内侧,所述第一挡块(6)和第二挡块(7)在缸体(2)的内侧形成油腔(8),所述活塞杆(5)在油腔(8)内侧的部分固定设置有活塞块(10),所述活塞块(10)的中间开设有两条阻尼孔(11),所述活塞杆(5)在缸体(2)内侧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挡板(12),所述复位弹簧(15)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巨九磊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