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振动阻尼器和用于在阻尼器内管与至少一个分隔板之间产生压配合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496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振动阻尼器和用于在阻尼器内管与至少一个分隔板之间产生压配合的方法。振动阻尼器(1)包括:阻尼器外管(2);阻尼器内管(3),其具有阻尼器内管侧面,至少一个分隔板(4、4')同轴地布置在阻尼器内管侧面的区域中,阻尼器内管同轴地布置在阻尼器外管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7),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同轴地围绕阻尼器内管布置在至少一个分隔板上,在同轴地布置在阻尼器内管侧面的至少一个分隔板的区域中,用于至少一个分隔板中的每一者的凹槽(5、5')形成在阻尼器内管侧面上,至少一个分隔板中的一者布置在形成的每个凹槽中,形成的凹槽与布置在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分隔板之间的连接分别至少沿径向形成为压配合。

A vibration damper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pressure matching between a damper inner tube and at least one separa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辆的振动阻尼器和用于在阻尼器内管与至少一个分隔板之间产生压配合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振动阻尼器和用于在阻尼器内管与至少一个分隔板之间产生压配合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的多个实施例中已知用于机动车辆的振动阻尼器。以用于机动车辆的液压振动阻尼器为例,其包括填充有阻尼流体的阻尼缸,并且连接到活塞杆的阻尼活塞在该阻尼缸中滑动,该阻尼活塞设置有压力控制的节流阀并将阻尼缸分为两个工作室,并且该阻尼缸中设置有用于调节阻尼力的旁通通道,该旁路通道的流动横截面可以由布置在振动阻尼器外部并容纳在管状阀壳体中的旁通阀系统控制。在这种阻尼器中,外管与内管类似地形成为圆柱状并且同心地围绕内管。这种阻尼器安装在所有可能的安装位置,即在水平安装位置和垂直安装位置之间的整个范围内,并且这种阻尼器必须在这种安装位置保持完全的功能。DE4342883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液压可控振动阻尼器,其具有包含阻尼流体的阻尼缸。现有技术中已知实施例的问题在于内管相对于外管的密封。通常,为了密封而安装的部件经常导致噪声排放,这通常归因于这些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和/或相对于内管的运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机动车辆的改进的振动阻尼器和用于制造振动阻尼器的改进方法,特别在于提供部件在阻尼管上和/或阻尼管中的布置,其防止了上述缺点。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利用这种改进的振动阻尼器和改进方法的已知振动阻尼器的替代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该目的由根据权利要求1的振动阻尼器和根据权利要求8的用于在至少一个分隔板与阻尼器内管之间产生压配合的方法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振动阻尼器相对于传统的振动阻尼器的优势在于,例如由布置在阻尼管上和/或阻尼管中的部件(例如,板(特别是分隔板)、卡环及其组合)的轴向位移所引起的噪声排放会至少部分地减少。特别地,上述部件至少部分地由金属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在至少一个分隔板与阻尼器内管之间产生压配合的方法相对于常规方法的优势在于该方法可以简单地进行并且不需要卡环。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在于用于机动车辆的振动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外管;阻尼器内管,其具有阻尼器内管侧面,其中,至少一个分隔板同轴地布置在阻尼器内管侧面的区域中,其中,阻尼器内管同轴地布置在阻尼器外管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同轴地且周向地布置在阻尼器内管上并且布置在至少一个分隔板上,其中,在同轴地布置在阻尼器内管侧面的至少一个分隔板的区域中,用于至少一个分隔板中的每一者的凹槽形成在阻尼器内管侧面上,其中,至少一个分隔板中的一者布置在形成的每个凹槽中,其中,形成的凹槽与布置在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分隔板之间的连接分别至少沿径向形成为压配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题在于用于在阻尼器内管与至少一个分隔板之间产生压配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具有阻尼器内管外径和分隔板区域的阻尼器内管;b)提供具有分隔板内径的至少一个分隔板,其中,分隔板内径小于步骤a)中提供的阻尼器内管的阻尼器内管外径;c)将步骤(a)中提供的阻尼器内管的在分隔板区域中的外径分段地减小为比步骤b)中提供的至少一个分隔板的分隔板内径更小的外径,其中,步骤a)中提供的阻尼器内管在纵向上的外径的分段减小从阻尼器内管的末端发生以形成减小区域;d)在步骤c)中形成的减小区域中,分别为步骤b)中提供的至少一个分隔板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凹槽,以将同轴地布置到阻尼器内管的分隔板分别容纳在为分隔板(4、4')产生的凹槽(5、5')中;e)将步骤b)中提供的、位于步骤d)中相应地产生的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分隔板同轴地定位到阻尼器内管;f)至少在步骤e)中定位的至少一个分隔板的区域中,至少分段地径向加宽阻尼器内管的、位于步骤c)中形成的分隔板区域中的阻尼器内管外径,以在分段径向加宽的阻尼器内管外径与步骤e)中定位的至少一个分隔板之间形成压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内,分隔板是指可以同轴地布置在另外设置的阻尼器内管上的分隔元件,其中,分隔元件包括如下几何形态:该几何形态用于使另外设置的密封元件至少沿另外设置的阻尼器内管的纵向定位。特别地,分隔元件沿另外设置的阻尼器内管的纵向相对于另外设置的密封元件产生形配合连接。例如,通过沿另外设置的阻尼器内管的纵向定位的另外设置的密封元件,布置在另外设置的阻尼器内管上的分隔元件使如下区域流体地相互分离:分离元件布置在该区域之间以用于产生分离效果。例如,另外设置的密封元件可以径向地且周向地布置在分隔板的外周上。特别地,分隔板布置在另外设置的阻尼器内管上,使得分隔板不与围绕阻尼器内管同轴布置的另外设置的阻尼器外管接触,其中,相对阻尼器内管定位的另外设置的密封元件在纵向上相对于阻尼器外管具有密封功能。例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分隔板具有选自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塑料材料、橡胶材料、生胶材料及其组合的群组的材料成分。例如,振动阻尼器形成用于车辆的底盘,该振动阻尼器包括至少部分地填充有阻尼流体并布置在阻尼器外管中的阻尼器内管,其中,活塞杆可以在阻尼器内管中往复移动,其中,工作活塞可以与活塞杆一起移动,该工作活塞将阻尼器内管的内部分成活塞杆侧的工作室和远离活塞杆的工作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径向地且周向地布置在至少一个分隔板的外周上。例如,至少一个分隔板和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是一体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至少沿径向形成的压配合包括根据2010年的ISO286-1的至少12μm的径向过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分隔板的表面与阻尼器内管的侧面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形成凸缘。凸缘的形成由阻尼器内管的成形处理所引起的材料位移而产生。特别地,凸缘形成在分隔板的表面与阻尼器内管的和其接触的侧面之间的区域中。特别地,凸缘以如下方式形成:在分隔板与抵靠分隔板的凸缘之间形成压配合,并且至少部分地减小分隔板相对于阻尼器内管的相对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至少沿径向形成压配合之前,为至少一个分隔板中的每一者形成的凹槽至少部分地包括梯形轮廓,并且布置在相应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分隔板至少部分地包括梯形内轮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梯形轮廓和梯形内轮廓分别形成为具有底边和两个镜对称的侧边的等边梯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梯形内轮廓的由底边和两个镜像对称的侧边中的一者所围成的角度分别大于为至少一个分隔板中的每一者形成的凹槽的梯形轮廓的相应的紧邻的围成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梯形内轮廓的由底边和两个镜像对称的侧边中的一者所围成的角度分别位于92°至135°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步骤d)中的凹槽的产生还包括多个凹槽的产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步骤d)中的凹槽的产生至少部分地通过切割和/或变形加工处理来进行。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d)中产生凹槽期间,凹槽至少部分地形成有梯形轮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步骤b)中提供的至少一个分隔板至少部分地包括梯形内轮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步骤f)中的阻尼器内管外径的至少分段径向加宽至少部分地通过沿步骤a)中提供的阻尼器内管的纵向的轴向和/或径向加工处理来进行。附图说明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振动阻尼器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在阻尼器内管与至少一个分隔板之间产生压配合的方法。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振动阻尼器的纵向截面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机动车辆的振动阻尼器和用于在阻尼器内管与至少一个分隔板之间产生压配合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振动阻尼器(1),包括:阻尼器外管(2);阻尼器内管(3),其具有阻尼器内管侧面,其中,至少一个分隔板(4、4')同轴地布置在所述阻尼器内管侧面的区域中,其中,所述阻尼器内管(3)同轴地布置在所述阻尼器外管(2)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7),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7)同轴地围绕所述阻尼器内管(3)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上,其特征在于,在同轴地布置在所述阻尼器内管侧面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的区域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中的每一者的凹槽(5、5')形成在所述阻尼器内管侧面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中的一者布置在形成的每个凹槽(5、5')中,其中,形成的所述凹槽(5、5')与布置在所述凹槽(5、5')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之间的连接分别至少沿径向形成为压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30 DE 102016219117.9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振动阻尼器(1),包括:阻尼器外管(2);阻尼器内管(3),其具有阻尼器内管侧面,其中,至少一个分隔板(4、4')同轴地布置在所述阻尼器内管侧面的区域中,其中,所述阻尼器内管(3)同轴地布置在所述阻尼器外管(2)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7),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7)同轴地围绕所述阻尼器内管(3)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上,其特征在于,在同轴地布置在所述阻尼器内管侧面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的区域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中的每一者的凹槽(5、5')形成在所述阻尼器内管侧面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中的一者布置在形成的每个凹槽(5、5')中,其中,形成的所述凹槽(5、5')与布置在所述凹槽(5、5')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之间的连接分别至少沿径向形成为压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至少沿径向形成的压配合包括根据2010年ISO286-1的至少12μm的径向过盈。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板(4、4')的表面与所述阻尼器内管侧面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形成有凸缘(6、6')。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在至少沿径向形成压配合之前,为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中的每一者形成的所述凹槽(5、5')至少部分地包括梯形轮廓,并且布置在相应的所述凹槽(5、5')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至少部分地包括梯形内轮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轮廓和所述梯形内轮廓分别形成为具有底边和两个镜像对称的侧边的等边梯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内轮廓的由所述底边和所述两个镜像对称的侧边中的一者围成的角度分别大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4、4')中的每一者形成的所述凹槽(5、5')的所述梯形轮廓的相应的紧邻的围成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内轮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朋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