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498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包括中内层螺旋流道和外层叠加流道,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上还设有中内层螺旋流道加热圈,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包括中层流道和内层流道,所述内层流道嵌入中层流道,所述外层叠加流道上设置有外层叠加流道加热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既满足了单独加温,又缩短了流道长度,保证外层粘性材料缩短在加热系统的滞留时间,将中内层流道设计成螺旋式,流道长度满足需要,具有相同的加工温度,外层材料的选择达到多样化,既可以选择加工温度比中内层材料高的,也可以选择较低的,并且同时缩短了流道长度,避免对外层材料的长时间加温,引起性能变化。

A special mold head for three layer coextrusion film blow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ree layer type protective film blowing machine special die, including the inner and outer spiral flow superimposed channel, the inner spiral channel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piral flow in heating ring, the inner spiral flow passage comprises a middle and inner channel, the inner channel embedded in middle the flow channel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layer superposition superposition flow heating ring. The utility model three layer type protective film blowing machine special die, both to meet the separate heating, and shorten the length of the channel, which shorten the residence time in the outer layer of a viscous material heating system, in inner channel design into a spiral, the length of the channel to meet the needs of having the same processing temperature, the outer material selection to achieve diversification, can choose the processing temperature than in the inner materials high, can also choose to lower, and at the same time shorten the channel length, avoid long time foreign material heating, caused by the property 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
本技术涉及吹膜机
,尤其是一种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
技术介绍
现有三层共挤型保护膜生产设备-吹膜机,是在基材膜生产设备逐渐经过优化改进演变过来。其中模具是关键部件之一,模具性能的优劣对薄膜的成型、性能、质量以及保护膜重要参数稳定化起着关键作用。现有设备的模具,流道的设计有两种,一种是三层流道全部设计为螺旋式,一种是三层流道全部设计成叠加式,三层流道螺旋式的缺点是三层的流道共用一个发热系统,流道内材料加工温度被限制在相同数值,无法实现各材料体系处于优良的加工状态同时也导致了材料选择的局限性,不利于发挥各材料的性能多元化和难以充分提取材料的优点实现最高的性价比;叠加模具克服了这个缺点,但是叠加模具缺点是受体积限制,流道的长度相对减小,又不利于一部分材料流变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具有外层材料的选择多样化和缩短流道长度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包括中内层螺旋流道和外层叠加流道,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上设置有中层及内层流道进料口,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上还设有中内层螺旋流道加热圈,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的一侧设有内冷进出风室,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包括中层流道和内层流道,所述内层流道嵌入中层流道,所述外层叠加流道上设置有外层叠加流道加热圈,所述外层叠加流道上设置有外层进料口,所述外层叠加流道的内侧设置有模芯,所述模芯上设置有模具内冷进出风口,所述模芯的外侧设置有模唇间隙调节环,所述外层叠加流道上设有外层流道出口,所述外层流道出口的一侧设置有中层流道出口,所述中层流道出口的一侧设置有内层流道出口,所述外层叠加流道包括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和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所述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上设有外层内部实际流道。优选的,所述中层流道出口间隙设计为2mm,内层流道出口间隙设计为1.5mm,中层流道出口与内层流道出口相距50mm。优选的,所述外层流道出口上设有外层流道出口间隙环,外层流道出口间隙固定设计在0.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将外层的流道设计为叠加方式,既满足了单独加温,又缩短了流道长度,保证外层粘性材料缩短在加热系统的滞留时间,将中内层流道设计成螺旋式,流道长度满足需要,具有相同的加工温度,将叠加流道与螺旋流道合理的整合在一起,设计一套新模式模具,增加粘性材料的多元化,外层材料的选择达到多样化,既可以选择加工温度比中内层材料高的,也可以选择较低的,并且同时缩短了流道长度,避免对外层材料的长时间加温,引起性能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层叠加流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中:1中内层螺旋流道、2外层进料口、3外层叠加流道、4模唇间隙调节环、5模具内冷进出风口、6模芯、7外层叠加流道加热圈、8中层及内层流道进料口、9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10外层叠加流道上半部、11外层内部实际流道、12内冷进出风室、13中内层螺旋流道加热圈、14外层流道出口间隙环、15外层流道出口、16中层流道出口、17内层流道出口、18中层流道、19内层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包括中内层螺旋流道1和外层叠加流道3,因共挤保护膜的外层流道加工的材料是粘性材料,一般有POE、SEBS、弹性体以及增粘树脂等,不同材料加工温度变化较大,要求模具流道长度相对要短一些,现将外层的流道设计为叠加方式,既满足了单独加温,又缩短了流道长度,保证外层粘性料缩短在加热系统的滞留时间,同时中层与内层流道加工材料品种型号变化不大,基本上固定在相近物理性能的几个型号材料,所以将中内层流道设计成螺旋式,流道长度满足需要,具有相同的加工温度,将叠加流道与螺旋流道合理的整合在一起,设计一套新模式模具,增加粘性材料的多元化,中内层螺旋流道1上设置有中层及内层流道进料口8,中层与内层从进料开始,均依循1分2,2分4,4分8模式分散流道,中层出料口间隙设计为2mm,距离进料口580mm,内层出料口间隙设计为1.5mm,距离进料口530mm,中,内层出料口相距50mm,中内层螺旋流道1上还设有中内层螺旋流道加热圈13,中层与内层共用一套加热圈,具有相同的加热温度,中内层螺旋流道1的一侧设有内冷进出风室12,中内层螺旋流道1包括中层流道18和内层流道19,中层以及内层按螺旋流道方式设计,两层进料口在模具底部,相同高度,在同一平面,中层选择按Ф75螺杆挤出量设计流道直径,内层按Ф65螺杆挤出量设计流道直径,内层流道19嵌入中层流道18,中层流道18和内层流道19采用相嵌式组合,内层嵌入中层,内层出料在中层出料口与中层料汇合,外层叠加流道3上设置有外层叠加流道加热圈7,外层叠加流道3单独安装外层叠加流道加热圈7,独立加热,外层叠加流道3上设置有外层进料口2,外层叠加流道3的内侧设置有模芯6,外层叠加流道3依循1分2,2分4,4分8模式分散流道,外层流道出口15比中层流道出口16高出70mm,中层与内层复合料在外层流道出口15与外层材料会合,复合后流向模具的模芯6,模芯6上设置有模具内冷进出风口5,模芯6的外侧设置有模唇间隙调节环4,外层叠加流道3上设有外层流道出口15,外层流道出口15上设有外层流道出口间隙环14,外层流道出口15间隙固定设计在0.6mm,外层流道出口15的一侧设置有中层流道出口16,中层流道出口16的一侧设置有内层流道出口17,中层流道出口16间隙设计为2mm,内层流道出口17间隙设计为1.5mm,中层流道出口16与内层流道出口17相距50mm,外层叠加流道3包括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9和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10,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9上设有外层内部实际流道11,外层按叠加平面流道设计,放置在模具上端,由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9和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10组成,外层内部实际流道11在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9,本技术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将外层的流道设计为叠加方式,既满足了单独加温,又缩短了流道长度,保证外层粘性材料缩短在加热系统的滞留时间,将中内层流道设计成螺旋式,流道长度满足需要,具有相同的加工温度,将叠加流道与螺旋流道合理的整合在一起,设计一套新模式模具,增加粘性材料的多元化,外层材料的选择达到多样化,既可以选择加工温度比中内层材料高的,也可以选择较低的,并且同时缩短了流道长度,避免对外层材料的长时间加温,引起性能变化。综上所述:本技术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将外层的流道设计为叠加方式,既满足了单独加温,又缩短了流道长度,保证外层粘性材料缩短在加热系统的滞留时间,将中内层流道设计成螺旋式,流道长度满足需要,具有相同的加工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包括中内层螺旋流道(1)和外层叠加流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1)上设置有中层及内层流道进料口(8),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1)上还设有中内层螺旋流道加热圈(13),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1)的一侧设有内冷进出风室(12),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1)包括中层流道(18)和内层流道(19),所述内层流道(19)嵌入中层流道(18),所述外层叠加流道(3)上设置有外层叠加流道加热圈(7),所述外层叠加流道(3)上设置有外层进料口(2),所述外层叠加流道(3)的内侧设置有模芯(6),所述模芯(6)上设置有模具内冷进出风口(5),所述模芯(6)的外侧设置有模唇间隙调节环(4),所述外层叠加流道(3)上设有外层流道出口(15),所述外层流道出口(15)的一侧设置有中层流道出口(16),所述中层流道出口(16)的一侧设置有内层流道出口(17),所述外层叠加流道(3)包括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9)和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10),所述外层叠加流道下半部(9)上设有外层内部实际流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共挤型保护膜吹膜机专用模头,包括中内层螺旋流道(1)和外层叠加流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1)上设置有中层及内层流道进料口(8),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1)上还设有中内层螺旋流道加热圈(13),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1)的一侧设有内冷进出风室(12),所述中内层螺旋流道(1)包括中层流道(18)和内层流道(19),所述内层流道(19)嵌入中层流道(18),所述外层叠加流道(3)上设置有外层叠加流道加热圈(7),所述外层叠加流道(3)上设置有外层进料口(2),所述外层叠加流道(3)的内侧设置有模芯(6),所述模芯(6)上设置有模具内冷进出风口(5),所述模芯(6)的外侧设置有模唇间隙调节环(4),所述外层叠加流道(3)上设有外层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广新邓隽李代珍潘永赞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元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