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06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具,其包括吊梁、第一吊爪、第二吊爪和两个连接组件,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通过连接组件与吊梁连接,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第一、第二连接板同轴铰接在吊梁上,形成第一铰接点,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吊臂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吊臂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第一、第二吊臂铰接,形成第四铰接点,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构成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第一吊臂远离第三铰接点的一端与第一吊爪连接,第二吊臂远离第二铰接点的一端与第二吊爪连接,第四铰接点位于第二铰接点与第二吊臂和第二吊爪连接处之间且位于第三铰接点与第一吊臂和第一吊爪连接处之间。

Sl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preader, comprising a hanging beam, the first hanging claw, second claw and two connecting component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claw claw through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 and the hanging beam connection, connection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a connecting plate second, the first arm and second arm,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hinged on the coaxial hanging beam, forming a first hinge point,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second arm hinged, forming second hinge points,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irst arm is formed of third joint,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arm is formed of fourth joint, the joint, second joint, third the hinge point and fourth hinge points constitute the four vertices of the quadrilateral, the first arm hinge point away from the third end and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claw, second arm away from the second hinge point claw connection, Fourth The hinge poin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econd hinge joint and the connection of the second hanging arm and the second hanging claw, and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hird hinge joint and the first hanging arm and the first hanging cla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具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吊具。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是指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承受荷载前,先在构件的受拉区内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混凝土产生一定压缩变形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面板。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一般为长方体框架,在该长方体中部设有多个横向贯穿长方体内的圆形通孔,在制作过程中,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两侧长边常形成有向内凹陷类似圆形通孔的结构。由于预应力空心板通常是在长线模台的生产流水线上一次性滑模成型,无法预制吊点,因此不能使用常见的吊具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吊装作业。在现代技术中,常使用大型的吊机作为起吊支撑点,引申出两条钢索捆绑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两端进行吊装作业,但是采用大型的吊机对吊装作业环境有一定要求,而且使用钢索捆绑的方式拆装不便,吊装过程中也不稳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目前迫切需求一种吊装方便且稳定完成吊装作业的吊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吊装方便且稳定的吊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吊具,其包括吊梁、第一吊爪、第二吊爪和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吊梁的两侧,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在其长度方向上均分别通过所述两个连接组件与所述吊梁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同轴铰接在所述吊梁上,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吊臂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吊臂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铰接,形成第四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构成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一吊臂远离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吊爪连接,所述第二吊臂远离所述第二铰接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爪连接,所述第四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第二吊臂和第二吊爪连接处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与第一吊臂和第一吊爪连接处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同侧设置。作为本技术吊具的改进,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挡块和限位座,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吊臂的其中之一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吊臂的其中另一上,所述限位挡块在第一状态下与所述限位座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二吊臂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转动以及在第二状态下脱离所述限位座。作为本技术吊具的改进,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限位挡块和限位座,所述两个连接组件的限位挡块通过连杆互相连接。作为本技术吊具的改进,所述限位座上形成有凹槽,所述限位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吊臂的其中之一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在第一状态下插入所述凹槽中并支撑所述限位座以限制所述四边形以第二铰接点为顶点的顶角角度变大。作为本技术吊具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横向突出形成连接座,所述限位挡块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挡块的另一端可绕所述连接座旋转并落入所述限位座中。作为本技术吊具的改进,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折弯形成相对设置的曲面部。作为本技术吊具的改进,所述吊梁、第一吊爪、第二吊爪沿相同方向延伸且平行设置。作为本技术吊具的改进,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上设置有多个吊环,所述吊环分布在所述第一吊爪、第二吊爪的延伸方向上。作为本技术吊具的改进,其还包括重物块,所述重物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吊爪和/或第二吊爪的中部。作为本技术吊具的改进,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四铰接点连接形成第一直线,所述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第三铰接点连接形成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垂直平分所述第二直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具,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铰接形成连接组件,第一吊臂与第二吊臂交叉重叠于第四铰接点,第一吊臂与第二吊臂可以第四铰接点为顶点张开夹角,抓取各种规模的预应力空心板,稳定预制预应力空心板的吊点,使吊装过程稳定;而且,利用重力完成预应力空心板与第一吊爪、第二吊爪的吊装,拆装方便,大大提高了吊装效率和吊装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Ⅰ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吊具处于第一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吊具处于第二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二吊臂与第二吊爪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第一吊臂与第一吊爪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吊梁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具在吊装作业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将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考图1至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吊具,包括吊梁1、第一吊爪2、第二吊爪3和两个连接组件4,第一吊爪2和第二吊爪3可由长角钢制成,第一吊爪2和第二吊爪3相对地设置于吊梁1的两侧,如图1的左右两侧。第一吊爪2和第二吊爪3在其长度方向上均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组件4与吊梁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长度方向即为长角钢的长边两端延长的方向,两个连接组件4均与第一吊爪2和第二吊爪3连接,且在第一吊爪2和第二吊爪3的长度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为了保持吊具的平衡,两个连接组件4在第一吊爪2和第二吊爪3的连接位置基本上以吊梁1为轴对称设置。请参考图3和图4,连接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第一吊臂43和第二吊臂44,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可通过销轴同轴铰接在吊梁1上,形成第一铰接点A,即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的一端与吊梁1铰接第一铰接点A。第一连接板41与第二吊臂44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B,即第一连接板41的另一端(远离第一铰接点A的一端)与第二吊臂44的一端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B。第二连接板42与第一吊臂43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C,即第二连接板42的另一端(远离第一铰接点A的一端)与第一吊臂43的一端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C。第一吊臂43和第二吊臂44铰接,形成第四铰接点D,即第一吊臂43、第二吊臂44交叉重叠铰接形成第四铰接点D。第一铰接点A、第二铰接点B、第三铰接点C和第四铰接点D构成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第一吊臂43远离第三铰接点C的一端与第一吊爪2连接,第二吊臂44远离第二铰接点B的一端与第二吊爪3连接,第四铰接点D位于第二铰接点B与第二吊臂44和第二吊爪3连接处之间且位于第三铰接点C与第一吊臂43和第一吊爪2连接处之间,即第一吊臂43的中部与第二吊臂44的中部交叉重叠并连接形成第四铰接点D。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分别与第一吊爪2和第二吊爪3同侧设置,如图1的左右两侧。第四铰接点D与第一吊臂43、第二吊臂44形成抓取夹角(未示出),第四铰接点D与第一铰接点A连接形成第一直线E。在使用吊具进行吊装作业时,第一铰接点A与吊梁1连接,第二铰接点B、第三铰接点C以及第四铰接点D相对于第一铰接点A运动,第一铰接点A与第四铰接点D在第一直线E上移动。当第一铰接点A与第四铰接点D之间直线距离发生改变时,第一吊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吊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梁、第一吊爪、第二吊爪和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吊梁的两侧,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在其长度方向上均分别通过所述两个连接组件与所述吊梁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同轴铰接在所述吊梁上,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吊臂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吊臂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铰接,形成第四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构成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一吊臂远离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吊爪连接,所述第二吊臂远离所述第二铰接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爪连接,所述第四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第二吊臂和第二吊爪连接处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与第一吊臂和第一吊爪连接处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同侧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梁、第一吊爪、第二吊爪和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吊梁的两侧,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在其长度方向上均分别通过所述两个连接组件与所述吊梁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同轴铰接在所述吊梁上,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吊臂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吊臂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铰接,形成第四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构成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第一吊臂远离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吊爪连接,所述第二吊臂远离所述第二铰接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爪连接,所述第四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第二吊臂和第二吊爪连接处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与第一吊臂和第一吊爪连接处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吊爪和第二吊爪同侧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挡块和限位座,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吊臂的其中之一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吊臂的其中另一上,所述限位挡块在第一状态下与所述限位座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二吊臂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转动以及在第二状态下脱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超
申请(专利权)人:维拓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