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起重机及其自动抓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86168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站起重机及其自动抓具,自动抓具包括抓具本体、四个旋转吊环组件、连杆机构和驱动机构:抓具本体包括第一和第二表面;四个旋转吊环组件均匀分布在抓具本体内的同一圆周上;每一旋转吊环组件包括旋转轴、平衡梁和连接耳:旋转轴穿设于抓具本体中,旋转轴包括穿出第一表面的上轴端和穿出第二表面的下轴端;平衡梁固定连接于下轴端;连接耳连接于上轴端,在旋转轴的径向上延伸;连杆机构包括主杆和一对摆杆,一对摆杆连接于主杆两侧,每一摆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上轴端的连接耳;驱动装置,驱动主杆运动,通过摆杆带动旋转轴旋转,以使平衡梁在圆周的轴向和切向之间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抓取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站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核电站起重机的自动抓具和具有该自动抓具的核电站起重机。
技术介绍
核电站起重机,或称核电站乏燃料容器吊车,是乏燃料贮存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核电站反应堆乏燃料的搬运。所述核电站起重机根据控制系统要求将乏燃料贮存罐进行吊装,并将其放入预先设定的位置进行存放,同时根据控制系统要求,将乏燃料贮存罐从指定位置吊出,放入指定的屏蔽转运罐内。乏燃料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对乏燃料贮罐的吊装和运输均在具有屏蔽设备的容器中进行,这就要求贮罐抓具能够实现自动的抓取和脱开,并且满足核电站单一故障保护的要求。现有技术的核电站起重机的自动抓具,具有多个抓爪,但并不能保证各抓爪之间的同步性,在各个抓爪不同步的情况下,影响控制系统的控制效率,需要反复检测各抓爪是否到位。在抓爪不同步时,也不能实现罐体的任意位置的高效抓取,也不能保证吊装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核电站起重机的自动抓具。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核电站起重机的自动抓具,提高抓取效率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本专利技术自动抓具的核电站起重机,提高核电站起重机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抓具:一种自动抓具,用于核电站起重机,所述自动抓具包括抓具本体、四个旋转吊环组件、连杆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抓具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四个旋转吊环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抓具本体内的同一圆周上;每一所述旋转吊环组件包括旋转轴、平衡梁和连接耳: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抓具本体中,所述旋转轴包括穿出所述第一表面的上轴端和穿出所述第二表面的下轴端;所述平衡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轴端,并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连接耳连接于所述上轴端,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延伸;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主杆和一对摆杆,所述一对摆杆连接于所述主杆两侧,每一所述摆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所述上轴端的所述连接耳;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杆运动,通过所述摆杆带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以使所述平衡梁在所述圆周的轴向和切向之间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本专利技术自动抓具的核电站起重机。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抓具,采用一个驱动装置通过连杆机构驱动4个以平衡梁形式实现的旋转钩,各个旋转钩同时旋转到位,保证了4个旋转钩之间的同步性,有效的提高了自动抓具的抓取效率,提高了核电站起重机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抓具的平衡梁位于圆周切向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抓具的平衡梁位于圆周轴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图6为图4中的B-B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动推杆2连杆机构20主杆201手动位置孔211第一过渡杆212第二过渡杆221第一摆杆222第二摆杆223第一凸耳224第二凸耳25第一限位开关26第二限位开关3旋转吊环组件30旋转轴301上轴端302下轴端31连接耳35平衡梁36销轴37垫块4抓具本体40中心孔55钢丝绳头51第一组钢丝绳头52第二组钢丝绳头53钢丝绳54固定半环55挡盖56锌合金浇筑块6乏燃料罐罐体61盖板s第一固定点q第二固定点p铰接点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说明本专利技术或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元件时,词“一”、“一个”、“该”以及“所述”意欲指的是存在着一个或更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等意欲是开放性的且指的是除了所列出的元件之外还可存在其它元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抓具,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电站起重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电站起重机,具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抓具。本专利技术的核电站起重机,可用于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乏燃料贮存系统地车。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抓具,主要包括抓具本体4、四个旋转吊环组件3、连杆机构2和电动推杆1等。其中,抓具本体4,呈圆饼形结构,具有一定厚度,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抓具本体4的中心具有中心孔40,是一种工艺孔的用途。在不考虑中心孔40的情况下,抓具本体4优选的是一个圆盘形状,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抓具本体4的具体形状。如图2和图4所示,旋转吊环组件3一共有四个,均匀分布在抓具本体4内的一个以抓具本体4的圆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也即四个旋转吊环组件3相隔90度布置;每一所述旋转吊环组件3包括旋转轴(或称心轴)30、连接耳31和平衡梁35,平衡梁35通过销轴36固定在旋转吊环组件3上,形成一种倒T型结构,平衡梁35可以认为是本专利技术自动抓具的“抓具”,平衡梁35也可称为旋转钩。旋转轴30穿设于抓具本体4中,旋转轴30包括穿出上表面的上轴端301和穿出下表面的下轴端302;优选的,抓具本体4和旋转轴30之间可安装有自润滑轴承或类似润滑装置。平衡梁35固定连接于下轴端302,并能够在旋转轴30的带动下旋转,平衡梁35的旋转角度是90度,是在四个旋转吊环组件3所在圆周的轴向位置和切向位置之间旋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抓具,如图1和图3所示,用于实现乏燃料罐罐体11的任意位置抓取,乏燃料罐罐体6顶部具有盖板61,在抓取时,如图3和图4所示,是四个平衡梁35中的每个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抓具,用于核电站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抓具包括:抓具本体,所述抓具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四个旋转吊环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抓具本体内的同一圆周上;每一所述旋转吊环组件包括:旋转轴,穿设于所述抓具本体中,所述旋转轴包括穿出所述第一表面的上轴端和穿出所述第二表面的下轴端;平衡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轴端,并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旋转;以及连接耳,连接于所述上轴端,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延伸;连杆机构,包括主杆和一对摆杆,所述一对摆杆设置于所述主杆两侧,每一所述摆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两相邻所述上轴端的所述连接耳;以及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杆运动,通过所述摆杆带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以使所述平衡梁在所述圆周的轴向和切向之间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抓具,用于核电站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抓具包括:
抓具本体,所述抓具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四个旋转吊环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抓具本体内的同一圆周上;每一所
述旋转吊环组件包括:
旋转轴,穿设于所述抓具本体中,所述旋转轴包括穿出所述第一表
面的上轴端和穿出所述第二表面的下轴端;
平衡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轴端,并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旋转;以及
连接耳,连接于所述上轴端,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延伸;
连杆机构,包括主杆和一对摆杆,所述一对摆杆设置于所述主杆两侧,
每一所述摆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两相邻所述上轴端的所述连接耳;以及
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杆运动,通过所述摆杆带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以
使所述平衡梁在所述圆周的轴向和切向之间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第
一过渡杆和第二过渡杆,所述一对摆杆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主杆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摆杆与所述第二摆杆的两相对内侧分别设置
有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所述第一过渡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凸耳与所
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过渡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推
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固定点,所述主杆的中点铰接
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的一转轴,所述推杆的自由端与所述主杆的铰接点位
于所述中点与所述主杆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东科王金华胡敦忠李悦顾红泽吴彬顾翠云武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