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5805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重量的增大且确保更高的强度的旋转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装置具备输出轴及支承该输出轴的输出轴壳体,其中,输出轴壳体具有:使输出轴突出的轴孔;安装部;支脚部,设置于轴孔周缘部与安装部之间;及加强筋,从该支脚部沿轴向突出。加强筋在轴孔周缘部与安装部之间具有:第1部分,位于轴孔周缘部侧;第2部分,位于安装部侧;及第3部分,位于该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并且在将加强筋投射在与轴垂直的面上的情况下,加强筋形成为以满足第1部分与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第1角度θ1>第2部分与安装面所成的第2角度θ2>第3部分与安装面所成的第3角度θ3的方式从支脚部沿轴向突出的形状。

Rotar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otating device that inhibits the increase of weight and ensures a higher strength. The rotat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n output shaft housing, an output shaft and the output shaft supporting the output shaft to the output shaft casing has a shaft hole prominent; installation; supporting foo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eriphery of a shaft hole part and the mounting part; and a reinforcing rib, from the legs protruding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Reinforcement between the shaft hole periphery and the mounting part has: the first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shaft hole periphery side; the second part is located in the installation part side; and Part 3, in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and the reinforcing rib and the vertical axis in the projection plane, the reinforcing bar as to meet the mounting surface of the first part and the installation part of the first angles of the 1, into second parts and a mounting surface angle of 2, second to third part and a mounting surface angle of 3 from the third legs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prominent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装置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9月16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82415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旋转装置,其构成为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该旋转装置具备输入轴、输出轴及支承该输出轴的壳体。支承输出轴的壳体具备:使输出轴突出的轴孔、用于将壳体安装在外部部件(例如工厂的地面)上的安装部、以及设置于轴孔周缘部与安装部之间的支脚部。并且从支脚部沿轴向突出有加强筋。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4864号公报然而,这种旋转装置的基本课题之一为将壳体设计为轻且强度高的结构。在以往的旋转装置中,壳体整体的重量大的问题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大且能够确保更高的强度的旋转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装置,其具备轴及支承该轴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使所述轴突出的轴孔;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安装在外部部件上;支脚部,设置于所述轴孔的周缘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及加强筋,从该支脚部沿轴向突出,而且,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轴孔的周缘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具有:第1部分,位于所述轴孔的周缘部侧;第2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侧;及第3部分,位于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并且在将所述加强筋投射到与轴垂直的面上的情况下,若将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1、将所述第2部分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2、将所述第3部分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3,则所述加强筋形成为以满足θ1>θ2>θ3的方式从所述支脚部沿轴向突出的形状。在本专利技术中,从支脚部沿轴向突出的加强筋设为,在轴孔的周缘部与安装部之间具备第1部分、第2部分及第3部分的形状。而且,该加强筋还设为,位于轴孔的周缘部侧的第1部分与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第1角度θ1、位于安装部侧的第2部分与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第2角度θ2、位于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的第3部分与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第3角度θ3依次变小的形状。由此,可以获得一种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大且能够确保更高的强度的旋转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一种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大且能够确保更高的强度的旋转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从负载侧的斜上方观察图1的减速装置时的立体图。图3为从与负载相反的一侧的斜上方观察图1的减速装置时的立体图。图4为从负载侧的斜下方观察图1的减速装置时的立体图。图5为从与负载相反的一侧的斜下方观察图1的减速装置时的立体图。图6为图1的减速装置的左视图。图7为图1的减速装置的主视图。图8为图1的减速装置的俯视图。图9为图1的减速装置的仰视图。图10为图1的减速装置的右视图。图11为图1的减速装置的后视图。图12为从负载侧的斜上方观察图1的减速装置的输出轴壳体时的立体图。图13为从与负载相反的一侧的斜上方观察图1的减速装置的输出轴壳体时的立体图。图14为图1的减速装置的输出轴壳体的左视图。图15为图1的减速装置的输出轴壳体的主视图。图16为图1的减速装置的输出轴壳体的俯视图。图17为图1的减速装置的输出轴壳体的仰视图。图18为沿图1的箭头XⅧ-XⅧ线的剖视图。图19为沿图18的箭头ⅪX-ⅪX线的剖视图。图20为沿图18的箭头XX-XX线的剖视图。图21为从负载侧的斜上方观察上述减速装置的其他应用例所涉及的带有马达的减速装置时的立体图。图22为从与负载相反的一侧的斜上方观察图21的减速装置时的立体图。图23为图21的减速装置的左视图。图24为图21的减速装置的主视图。图25为图21的减速装置的俯视图。图26为图21的减速装置的仰视图。图27为图21的减速装置的右视图。图28为图21的减速装置的后视图。图中:12-减速装置,40-输出轴,46-输出轴壳体,68-主体部,70-轴孔,72-轴孔周缘部,74-地面(外部部件),76-安装部,78-支脚部,80-加强筋,81-第1部分,82-第2部分,83-第3部分,94-安装面,θ1~θ3-第1角度~第3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图5为分别从四个方向观察该减速装置时的立体图,图6~图11为该减速装置的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右视图、后视图这六个视图,图12及图13为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该减速装置的输出轴壳体时的立体图,图14~图17为该输出轴壳体的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这四个视图。首先,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旋转装置)的减速机构的结构开始进行说明。主要参考图1,本减速装置12具备:两片外齿轮14,沿轴向排列配置;及内齿轮16,与该外齿轮14啮合。在该例子中,内齿轮16具备:内齿轮主体16A,与减速机构壳体18一体化;支承销16B,组装于该内齿轮主体16A;及内齿辊16C,旋转自如地外嵌于该支承销16B,且构成内齿轮16的内齿。内齿轮16的齿数比外齿轮14的齿数稍多(在该例中仅多1个)。并且,减速装置12具备配置于从内齿轮16的轴心C16偏移的位置上的多个(该例子中为三个)曲轴20。各个曲轴20通过设置于输入轴22的输入小齿轮24及同时与该输入小齿轮24啮合的三个分配齿轮26而被驱动。曲轴20经由设置于该曲轴20的偏心体28及偏心体轴承30而能够使外齿轮14摆动旋转。在外齿轮14的轴向上的两侧,以彼此对置方式配置有轮架32及输出法兰34。轮架32与输出法兰34通过轮架销(连结部件)36而连结在一起。曲轴20经由曲轴轴承38支承于轮架32及输出法兰34。输出法兰34与减速装置12的输出轴40一体化(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化)。输出轴40通过一对输出轴轴承(即,负载侧输出轴轴承88及负载相反侧输出轴轴承92,对此将在后面叙述)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输出轴壳体46。本减速装置12的壳体Ca1由如下部件构成:所述减速机构壳体18,主要容纳减速机构17;输入轴壳体44,主要容纳输入轴22;输出轴壳体46,主要容纳输出轴40;及罩壳体47,覆盖输出轴壳体46的负载侧。由于减速机构壳体18容纳本减速装置12的减速机构17,因此其形成为径向厚度较厚的环状。如前述,减速机构壳体18兼作内齿轮16的内齿轮主体16A。输入轴壳体44通过连通螺栓42而连结于减速机构壳体18的负载相反侧端面18A。输入轴壳体44的直径随着朝向与负载相反的一侧而以阶梯状变小。利用该随着朝向与负载相反的一侧直径变小的形状,在直径变小的部分配置支承输入轴22的输入轴轴承48,并在直径变得最小的部分组装输入侧油封50。并且,通过采用该直径依次变小的形状而产生空间P1,并且利用该空间P1,组装有通过输入轴22的旋转而被驱动的风扇52及风扇罩54。风扇罩54经由螺栓56及间隔件58而固定于输入轴壳体44的负载相反侧端面44A。在风扇罩54的负载相反侧面54A形成有用于抽吸空气的多个抽吸孔54B(参考图3、图5等)。输出轴壳体46通过(用于连结输入轴壳体44的)所述连通螺栓42以与输入轴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转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装置,其具备轴及支承该轴的壳体,所述旋转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使所述轴突出的轴孔;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安装在外部部件上;支脚部,设置于所述轴孔的周缘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及加强筋,从所述支脚部沿轴向突出,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轴孔的周缘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具有:第1部分,位于所述轴孔的周缘部侧;第2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侧;及第3部分,位于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在将所述加强筋投射到与轴垂直的面上的情况下,若将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角度设为θ1、将所述第2部分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2、将所述第3部分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3,则所述加强筋形成为以满足θ1>θ2>θ3的方式从所述支脚部沿轴向突出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16 JP 2016-1824151.一种旋转装置,其具备轴及支承该轴的壳体,所述旋转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使所述轴突出的轴孔;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安装在外部部件上;支脚部,设置于所述轴孔的周缘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及加强筋,从所述支脚部沿轴向突出,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轴孔的周缘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具有:第1部分,位于所述轴孔的周缘部侧;第2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侧;及第3部分,位于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在将所述加强筋投射到与轴垂直的面上的情况下,若将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角度设为θ1、将所述第2部分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2、将所述第3部分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3,则所述加强筋形成为以满足θ1>θ2>θ3的方式从所述支脚部沿轴向突出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塚正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