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进一步提高旋转装置的密封部件的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装置(12)具备封装有润滑剂的外壳(50)及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外壳的旋转轴(22),该旋转装置具备:润滑剂的甩板(82),与旋转轴一体旋转;固定壁部件(62),与外壳主体(55A)成为一体且在轴向上与甩板对置;排气机构(84),使第1空间与旋转装置的外部空间(PE1)连通;及连通通道(86),使连通第1空间与第2空间连通,其中,第1空间(P1)为所述固定部壁部件的与甩板相反的一侧的空间,第2空间(P2)为所述固定壁部件与甩板之间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3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56996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旋转装置,其具备封装有润滑剂的外壳及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外壳的旋转轴。近年来,为了严格防止润滑剂的泄漏,对外壳密封度更高的旋转装置的需求越来越高。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旋转装置中,在旋转轴的外周与外壳的内周之间沿轴向并排配置有2个油封,由此提高外壳与旋转轴之间的密封度。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66247号公报提高了外壳密封度的旋转装置中,基于组装该旋转装置时的周围温度、组装旋转装置的场所的地理高度(标高)或组装旋转装置时的大气压等,旋转装置内部的初始气压大致固定。但是,旋转装置需要具有耐得住实际使用场所的外部气压(大气压)与因运行时的温度上升而大幅上升的内部压力之间的差压的密封性能。因此,密封外壳的油封等密封部件的负担加大,成为该密封部件的寿命变短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部件的寿命的旋转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结构来解决上述课题,一种旋转装置,其具备封装有润滑剂的外壳及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外壳的旋转轴,该旋转装置具备:润滑剂的甩板,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旋转;固定壁部件,与所述外壳成为一体且在轴向上与
所述甩板对置;排气机构,使第1空间与所述旋转装置的外部空间连通;及连通通道,使第1空间与第2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第1空间为所述固定壁部件的与甩板相反的一侧的空间,所述第2空间为所述固定壁部件与所述甩板之间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装置中,外壳内的空气能够经由连通通道及排气机构而排出到旋转装置的外部。另一方面,通过甩板抑制润滑剂涌至连通通道,并且通过固定壁部件抑制润滑剂向旋转装置外流出。因此,能够减轻油封等密封部件的负担,从而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装置的密封部件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准双曲面齿轮马达(旋转装置)的结构例的正剖视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准双曲面齿轮马达(旋转装置)的结构例的侧剖视图。图3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罩体的主视图。图4为图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5为进一步放大表示图4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连接罩体的主视图。图7为表示该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相当于图4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8为进一步放大表示图7的主要部分的相当于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中:12-准双曲面齿轮马达(旋转装置),14-马达,16-减速机,22-马达轴(旋转轴),50-外壳,55-连接罩体,55A-连接罩主体(外壳主体),60-油封配置部,62-固定壁部件,81-油封,82-甩板,84-通气装置(排气机构),86-连通通道,96-肋,97-壁部件间隙,98-肋贯穿孔,99-槽(间隙),P1-第1空间,P2-第2空间,PE1-外部空间,PG1-减速机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准双曲面齿轮马达(旋转装置)的结构例的正剖视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准双曲面齿轮马达(旋转装置)的结构例的侧剖视图,图3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罩体的主视图。准双曲面齿轮马达12具备马达14和减速机16。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准双曲面齿轮马达12以马达14朝向铅垂方向上侧的状态装配。另外,图1的减速机16示出了图2中的1A-1A截面部分。马达14具备:定子18、转子20、与该转子20成为一体的马达轴22(旋转轴)。马达轴22兼作减速机16的输入轴。减速机16具有准双曲面齿轮组24和平行轴齿轮组26。准双曲面齿轮组24具备:以直切方式形成在与马达轴22成为一体的输入轴上的准双曲面小齿轮28、与该准双曲面小齿轮28啮合的准双曲面齿轮30。平行轴齿轮组26具备:固定在(固定有准双曲面齿轮30的)中间轴32的中间齿轮34、与该中间齿轮34啮合的输出齿轮36。输出齿轮36与减速机16的输出轴38形成为一体(也可以独立形成)。准双曲面齿轮马达12的外壳50具备:马达外壳体51、马达罩体52、减速机外壳体53、减速机盖体54、连接罩体55。马达外壳体51的整体呈圆筒状,其与马达14的定子18成为一体并且容纳马达14的转子20。马达罩体52覆盖马达外壳体51的轴向上的负载相反侧,并且经由负载相反侧轴承64支承马达轴22的负载相反侧。减速机外壳体53容纳减速机16的准双曲面齿轮组24及平行轴齿轮组26。减速机外壳体53的整体形成为圆筒状且其轴向上与马达相反的一侧被封闭,并且侧部的一部分开有较大开口。减速机盖体54覆盖减速机外壳体53的侧部的开口部分。马达外壳体51与减速机外壳体53经由连接罩体55连结。即,连接罩体55兼具覆盖马达14的轴向上的负载侧的罩体的功能和覆盖减速机16的轴向上的负载相反侧的罩体的功能。马达外壳体51、马达罩体52及连接罩体55通过贯穿螺栓66紧固并连结在一起。减速机外壳体53及减速机盖体54经由连结螺栓68连结在一起。连接罩体55及减速机外壳体53通过连结螺栓74连结在一起。在由减速机外壳体53、减速机盖体54及连接罩体55形成的减速机空间PG1内封装有润滑剂(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润滑脂,也可以是润滑油)。即,减速机空间PG1为需要设为密封状态的密封空间。为了确保减速机空间PG1的密封状态,在减速机外壳体53与减速机盖体54之间配置有O型环76。在减速机外壳体53与连接罩体55之间配置有O型环78。而且,在连接罩体55与马达轴22之间配置有油封81。并且,在输出轴38与减速机外壳体53之间配置有油封73。在输出轴38与减速机盖体54之间配置有油封75。油封81的与轴平行的截面呈“コ”字形。为了满足“防止减速机空间PG1内的润滑剂泄漏到马达14侧”的密封特性,油封81的“コ”字形截面的开放侧朝向减速机16的内部侧。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较高地确保减速机空间PG1的密封度,在马达轴22的油封载置部92沿轴向并排配置2个油封81。以下,参考图4及图5,对马达轴22的油封81附近的密封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4为图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5为进一步放大表示图4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准双曲面齿轮马达12(旋转装置)具备与马达轴22(旋转轴)一体旋转的润滑剂的甩板82。在该实施方式中,甩板82由与马达轴22同心的圆板状部件构成。马达轴22上的甩板82的组装部22F的外径小于油封载置部92的外径。甩板82被台阶面93和挡圈91夹持,其中,所述台阶面93通过马达轴22的油封载置部92的外径和组装部22F的外径之差而形成且与轴成直角,所述挡圈91嵌入于形成在马达轴22上的挡圈槽94中。甩板82通过过盈配合组装于马达轴22,甩板82能够与马达轴22一体旋转。另外,挡圈91是为了防止甩板82脱落而安装的。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准双曲面齿轮马达12具备与外壳50的连接罩体55成为一体且与甩板82在轴向上对置的固定壁部件62。首先,从连接罩体55的结构开始说明。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装置,其具备封装有润滑剂的外壳及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外壳的旋转轴,该旋转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润滑剂的甩板,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旋转;固定壁部件,与所述外壳成为一体且在轴向上与所述甩板对置;排气机构,使第1空间与所述旋转装置的外部空间连通;及连通通道,使第1空间与第2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第1空间为所述固定壁部件的与甩板相反的一侧的空间,所述第2空间为所述固定壁部件与所述甩板之间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9 JP 2015-0569961.一种旋转装置,其具备封装有润滑剂的外壳及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外壳的旋转轴,该旋转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润滑剂的甩板,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旋转;固定壁部件,与所述外壳成为一体且在轴向上与所述甩板对置;排气机构,使第1空间与所述旋转装置的外部空间连通;及连通通道,使第1空间与第2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第1空间为所述固定壁部件的与甩板相反的一侧的空间,所述第2空间为所述固定壁部件与所述甩板之间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的所述第2空间侧的开口的最外部位于所述甩板的最外部的径向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崎哲志,伊藤隆章,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