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锥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798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锥环,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双锥环耐磨性不佳等问题。本双锥环包括呈环状的本体,本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为锥面状,于本体的轴截面上本体的外周面平行于本体的内周面设置,本体外径大的侧面具有若干块轴向延展且周向均匀分布的凸块,本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附着有通过喷涂钼丝而形成的钼表面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耐磨性好和同步性能高等优点。

A kind of double cone r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ouble cone ring,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It solves the problems of poor wear resistance of the existing biconical ring. The double cone ring comprises a ring body, an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body and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is conical, axial section on the body on the body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body parallel to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set, body side has a plurality of axially extending and circumferential projection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tology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and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is attached to a molybdenum surface layer is formed by spraying molybdenum wir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wear resistance and high synchronization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锥环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同步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双锥环。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组合型同步装置[申请号:201520920137.9;授权公告号:CN205136417U],其包括换挡齿轮,换挡齿轮轴向开设有花键孔且换挡齿轮周向啮合有齿圈,齿圈外周面开设有拨齿槽,换挡齿轮两侧均设有锥齿,锥齿和换挡齿轮之间设有同步环和用于接触同步环外周面的齿环,同步环周向均匀具有若干块穿过锥齿的凸起,齿环的外周面具有过渡齿牙,换挡齿轮周向均匀开设有滑槽一,齿环朝向换挡齿轮的侧部开设有位于滑槽一轴向延展方向的滑槽二,滑槽一和滑槽二中置有滑块,齿圈的内周面开设有供滑块穿过的滑孔,齿环内周面靠近锥齿的环口直径大于内侧环口直径使得齿环的内周面呈锥面状,同步环的外周面为配合于齿环内周面的锥面状,同步环的内周面为配合于锥环外周面的锥面状。上述的组合型同步装置中同步环(即双锥环)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为锥面状,增加了同步性能,但是同步环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的摩擦系数低,同步性能仍有提升空间,且耐磨性也不够理想,另外同步环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采用面接触,因加工精度以及导向精度的问题,难以保证有效接触面积,影响同步性能,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磨损碎屑也不易排出,影响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同步性能高、耐磨性好的双锥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锥环,包括呈环状的本体,所述的本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为锥面状,于本体的轴截面上所述的本体的外周面平行于本体的内周面设置,所述的本体外径大的侧面具有若干块轴向延展且周向均匀分布的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附着有通过喷涂钼丝而形成的钼表面层。本双锥环中钼表面层增加了本体外周面和内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了同步性能,而且钼表面层的耐磨性佳,延长了本体的使用寿命。在上述的一种双锥环中,所述的本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开设有螺旋状的螺旋槽,所述的螺旋槽的表面附着有钼表面层。螺旋槽使得本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形成螺旋状的接触表面,这样有效接触面积大,提高了同步性能,而且螺旋槽还起到容屑、过油作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微小碎屑会落于螺旋槽中,并随着本体的旋转而顺着螺旋槽的螺旋方向移动,从而随油液甩出本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处,避免碎屑干涉而造成磨损。在上述的一种双锥环中,所述的螺旋槽的槽底面于本体的轴截面上为平行于本体外周面、内周面的平面。这样碎屑于螺旋槽中移动顺畅,排出本体快速。在上述的一种双锥环中,所述的本体的外周面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道贯通本体两侧面的直槽。直槽便于油液流通,将本体外周面的螺旋槽中的碎屑带离本体。在上述的一种双锥环中,所述的直槽的槽深大于螺旋槽的槽深。这样便于油液进入,便于将螺旋槽中的碎屑冲出。在上述的一种双锥环中,所述的本体外径小的侧面开设有一圈与本体同轴设置的环形槽。环形槽起到减重作用,且起到标识作用,方便组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锥环的重量轻,外周面和内周面的摩擦系数大,有效接触面积大,同步性能高,且耐磨性好,碎屑排出顺畅,干涉磨损小,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双锥环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双锥环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2中圆圈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本体;2、凸块;3、钼表面层;4、螺旋槽;5、直槽;6、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双锥环包括呈环状的本体1,本体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为锥面状,于本体1的轴截面上,本体1的外周面平行于本体1的内周面设置,本体1外径大的侧面具有若干块轴向延展且周向均匀分布的凸块2,本实施例中凸块2的数量为六块。本体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附着有通过喷涂钼丝而形成的钼表面层3。进一步细说,本体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开设有螺旋状的螺旋槽4,螺旋槽4的表面附着有钼表面层3,螺旋槽4的槽底面于本体1的轴截面上为平行于本体1外周面、内周面的平面。本体1的外周面周向均匀分布有十八道贯通本体1两侧面的直槽5,直槽5的槽深大于螺旋槽4的槽深。为了减重和便于组装,本体1外径小的侧面开设有一圈与本体1同轴设置的环形槽6。本双锥环中钼表面层3通过现有的喷涂钼丝技术形成,钼表面层3增加了本体1外周面和内周面的摩擦系数,也提高了耐磨性,而且螺旋槽4的设置使得本体1外周面和内周面的有效接触面积大,因此本双锥环的同步性能高,而且螺旋槽4和直槽5的设置起到了容屑、过油的作用,便于碎屑排出本体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减少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锥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锥环,包括呈环状的本体(1),所述的本体(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为锥面状,于本体(1)的轴截面上所述的本体(1)的外周面平行于本体(1)的内周面设置,所述的本体(1)外径大的侧面具有若干块轴向延展且周向均匀分布的凸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附着有通过喷涂钼丝而形成的钼表面层(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锥环,包括呈环状的本体(1),所述的本体(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为锥面状,于本体(1)的轴截面上所述的本体(1)的外周面平行于本体(1)的内周面设置,所述的本体(1)外径大的侧面具有若干块轴向延展且周向均匀分布的凸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附着有通过喷涂钼丝而形成的钼表面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锥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开设有螺旋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斌标刘石林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富特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