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管牵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49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管牵引机,属塑管牵引设备技术领域。该塑管牵引机由机架、上牵引器、下牵引器、升降缸和驱动器构成:机架上固装有下牵引器;下牵引器上方通过升降缸活动安装有上牵引器;下牵引器和上牵引器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器:所述的上牵引器和下牵引器分别由装配支架、主动辊、从动辊、传动链和牵引块构成;装配支架上通过对称状设置的主动辊和从动辊装有传动链;传动链上均布有牵引块。该塑管牵引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的牵引机需通过多台动力机,才能完成塑管的牵引工作的问题和现有牵引机无法将塑管夹紧,从而产生打滑刮伤塑管表面的问题;满足了企业生产使用的需要。

A plastic tube tra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lastic pipe traction machin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lastic pipe traction equipment. The plastic pipe traction machine consists of frame, tractor, tractor, lifting cylinder and drive components: rack is fixedly mounted on the tractor under the tractor; under the above through the lifting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tractor; under the tractor and tractor is arranged on one end of the drive: on the tractor and under the traction device are respectively composed of mounting bracket, driving roller, a driven roller and a transmission chain and a traction block; a driving roller and a driven roller assembly bracket through a symmetrical set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mission chain; a traction block uniform transmission chain. The plastic pipe traction mach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solv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ction machine through multiple power machine to complete the work of the plastic pipe traction and the existing traction machine cannot be plastic pipe clamping, resulting in slippage scratch plastic pipe surface;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duc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管牵引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管牵引机,属塑管牵引设备

技术介绍
在塑管加工制造领域;塑管制造成型后需通过牵引机将成型的塑管牵引至盘管装置上,完成塑管的盘管打包工作。现有的牵引机需通过多台动力机同时工作,才能完成塑管的牵引工作;存有制作成本高的问题;而且现有牵引机是通过传动链完成塑管的牵引工作的,在这一过程中,传动链经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形变变长,进而使牵引机无法将塑管夹紧,从而产生打滑刮伤塑管表面的问题;不能满足企业生产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解决现有牵引机存有的制造成本高和易刮伤塑管问题的塑管牵引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管牵引机,它由机架、上牵引器、下牵引器、升降缸和驱动器构成:机架上固装有下牵引器;下牵引器上方通过升降缸活动安装有上牵引器;下牵引器和上牵引器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与下牵引器和上牵引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牵引器和下牵引器分别由装配支架、主动辊、从动辊、传动链和牵引块构成;装配支架上通过对称状设置的主动辊和从动辊装有传动链;传动链上均布有牵引块;各主动辊的一端延伸至装配支架外侧,延伸至装配支架外侧的主动辊端头上固装有驱动齿轮;各驱动齿轮与驱动器连接。所述的牵引块的外端端面设置有弧形驱动面,弧形驱动面上对称状设置有多组驱动槽。所述的上牵引器两端的机架上分别设置有滑轨;上牵引器的装配支架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的上牵引器装配支架的一端设置有长滑孔;从动辊通过长滑孔滑动安装在装配支架上;从动辊两端端头一侧的装配支架上分别通过固定块螺纹安装有收紧螺栓;各收紧螺栓分别对应的从动辊端头抵触连接。所述的上牵引器和下牵引器两端的机架上通过调节滑孔分别对称状安装有限位滚轮。所述的驱动器由涨紧齿轮、驱动链、动力机和动力齿轮构成;下牵引器下方通过动力机装有动力齿轮;动力齿轮上方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涨紧齿轮;动力齿轮通过驱动链与涨紧齿轮、下牵引器的驱动齿轮和上牵引器的驱动齿轮相连接,驱动链的内侧与涨紧齿轮和上牵引器的驱动齿轮啮合连接;驱动链的外侧与下牵引器的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的上牵引器的装配支架上通过限位块螺纹装有限位螺杆;限位块下方的下牵引器的装配支架上固装有限位卡块;限位螺杆的下端穿过限位卡块的卡口后,螺纹安装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的外径大于限位卡块卡口的直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塑管牵引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一台动力机即可将下牵引器和上牵引器同时驱动,解决了现有的牵引机需通过多台动力机,才能完成塑管牵引工作的问题,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该塑管牵引机还采用了在传动链上设置牵引块和在装配支架上设置收紧螺栓的结构设计;采用该种设计后,即提高了牵引机工作时的摩擦系数,又可调整从动辊的安装位置,使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始终处于涨紧状态,进而解决了现有牵引机长时间使用后,牵引机无法将塑管夹紧,从而产生打滑刮伤塑管表面的问题;满足了企业生产使用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牵引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升降缸,3、装配支架,4、主动辊,5、从动辊,6、传动链,7、牵引块,8、驱动齿轮,9、弧形驱动面,10、驱动槽,11、滑轨,12、长滑孔,13、固定块,14、收紧螺栓,15、限位滚轮,16、涨紧齿轮,17、限位螺母,18、驱动链,19、动力机,20、动力齿轮,21、限位块,22、限位螺杆,23、限位卡块。具体实施方式该塑管牵引机由机架1、上牵引器、下牵引器、升降缸2和驱动器构成:机架1上固装有下牵引器;下牵引器上方活动设置有上牵引器。上牵引器和下牵引器分别由装配支架3、主动辊4、从动辊5、传动链6和牵引块7构成;装配支架3上通过对称状设置的主动辊4和从动辊5装有传动链6。装配支架3的一端设置有长滑孔12;从动辊5通过长滑孔12滑动安装在装配支架3上;从动辊5两端端头一侧的装配支架3上分别通过固定块13螺纹安装有收紧螺栓14;各收紧螺栓14分别与对应的从动辊5的端头抵触连接。当传动链6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形变变长的问题,设置收紧螺栓14后,可随时拧紧收紧螺栓14,使从动辊5与主动辊4之间的距离变长,从而使传动链6始终保持绷紧状态,进而避免了传动链6变长呈松垮状态,不能将塑管夹紧产生打滑刮伤塑管表面的问题。传动链6上均布有牵引块7;牵引块7的外端端面设置有弧形驱动面9,弧形驱动面9上对称状设置有多组驱动槽10。弧形驱动面9的中部呈光面结构;将牵引块7的外端端面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以增加弧形驱动面9与塑管的贴合面积和增强其表面的粗糙度,进而使弧形驱动面9获得较大的摩擦系数,以便于各牵引块7通过摩擦力带动塑管移动。各主动辊4的一端延伸至装配支架3外侧,延伸至装配支架3外侧的主动辊4端头上固装有驱动齿轮8。驱动齿轮8转动时可带动主动辊4一起转动;主动辊4在从动辊5的配合下可带动传动链6转动。下牵引器和上牵引器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由涨紧齿轮16、驱动链18、动力机19和动力齿轮20构成;下牵引器下方通过动力机19装有动力齿轮20;动力齿轮20上方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涨紧齿轮16;涨紧齿轮16带有松紧机构;当上牵引器在升降缸2的带动下上下移动时,涨紧齿轮16可始终将驱动链18涨紧,使其始终保持绷紧状态。动力齿轮20通过驱动链18与涨紧齿轮16、下牵引器的驱动齿轮8和上牵引器的驱动齿轮8相连接,驱动链18的内侧与涨紧齿轮16和上牵引器的驱动齿轮8啮合连接;驱动链18的外侧与下牵引器的驱动齿轮8啮合连接。动力机19带动动力齿轮20顺时针转动过程中,会带动驱动链18一起顺时针转动,驱动链18转动过程中在涨紧齿轮16的作用下,会带动上牵引器的驱动齿轮8顺时针转动,下牵引器的驱动齿轮8逆时针转动(参见说明书附图1)。上牵引器上方固装有升降缸2,升降缸2与上牵引器的装配支架3活动连接。上牵引器装配支架3两端的机架1上分别设置有滑轨11;上牵引器装配支架3与滑轨11滑动连接。升降缸2可带动上牵引器沿滑轨11上下滑动。设置升降缸2的目的在于:通过升降缸2可调整上牵引器与下牵引器之间的间距,使上牵引器与下牵引器之间的间隔与塑管直径相对应;进而确保该牵引机工作时,上牵引器的牵引块7和下牵引器的牵引块7既能将塑管夹紧使其相互间的摩擦力能够牵引塑管移动,又不至于将塑管压缩变形,以使该牵引机适应多种直径塑管的牵引。上牵引器的装配支架3上通过限位块21螺纹装有限位螺杆22;限位块21下方的下牵引器装配支架3上固装有限位卡块23;限位螺杆22的下端穿过限位卡块23的卡口后,螺纹安装有限位螺母17;限位螺母17的外径大于限位卡块23卡口的直径。设置限位螺母17的目的在于:当升降缸2带动上牵引器上移时,上牵引器上的限位块21和限位螺杆22会随着上牵引器一起上移,当限位螺杆22的限位螺母17与限位卡块23抵触时,限位卡块23会通过限位螺杆22和限位块21限制上牵引器进一步上移,因此设置限位块21、限位螺杆22和限位卡块23后,能防止升降缸2带动上牵引器上移到位后,进一步上移问题的发生。上牵引器和下牵引器两端的机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塑管牵引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管牵引机,它由机架(1)、上牵引器、下牵引器、升降缸(2)和驱动器构成:机架(1)上固装有下牵引器;下牵引器上方通过升降缸(2)活动安装有上牵引器;下牵引器和上牵引器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与下牵引器和上牵引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牵引器和下牵引器分别由装配支架(3)、主动辊(4)、从动辊(5)、传动链(6)和牵引块(7)构成;装配支架(3)上通过对称状设置的主动辊(4)和从动辊(5)装有传动链(6);传动链(6)上均布有牵引块(7);各主动辊(4)的一端延伸至装配支架(3)外侧,延伸至装配支架(3)外侧的主动辊(4)端头上固装有驱动齿轮(8);各驱动齿轮(8)与驱动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管牵引机,它由机架(1)、上牵引器、下牵引器、升降缸(2)和驱动器构成:机架(1)上固装有下牵引器;下牵引器上方通过升降缸(2)活动安装有上牵引器;下牵引器和上牵引器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与下牵引器和上牵引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牵引器和下牵引器分别由装配支架(3)、主动辊(4)、从动辊(5)、传动链(6)和牵引块(7)构成;装配支架(3)上通过对称状设置的主动辊(4)和从动辊(5)装有传动链(6);传动链(6)上均布有牵引块(7);各主动辊(4)的一端延伸至装配支架(3)外侧,延伸至装配支架(3)外侧的主动辊(4)端头上固装有驱动齿轮(8);各驱动齿轮(8)与驱动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管牵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块(7)的外端端面设置有弧形驱动面(9),弧形驱动面(9)上对称状设置有多组驱动槽(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管牵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牵引器两端的机架(1)上分别设置有滑轨(11);上牵引器的装配支架(3)与滑轨(11)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管牵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支架(3)的一端设置有长滑孔(12);从动辊(5)通过长滑孔(12)滑动安装在装配支架(3)上;从动辊(5)两端端头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勋耀周支昌雷元德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亮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