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防护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25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防护杠,包括防护杠外壳、防护杠内壳和减震装置,所述防护罩外壳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前侧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防护杠内壳底部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外侧设有减震装置防护罩,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杆、减震弹簧腔和减震弹簧,所述防护杠内壳底端左侧、中部和右侧均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弹簧板连接,所述弹簧板置于减震弹簧腔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护杠外壳和防护杠内壳闭合处填充有软质橡胶,可以在汽车前防护杠受到撞击时将撞击力分散到整个防护杠,避免防护杠受到撞击时由于形变过大造成损坏,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A front bar of a ca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front bumper bumper, including shell, inner shell protection and damping device, the bottom of the hous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protective cover are provided with a fixed bracket, the middle of the front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hole, the inner shell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protective damping device outside the shock absorbing device the protectiv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damping device, the shock-absorb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nnecting rod, a damping spring and a damping spring cavity, the bumper inner shell bottom left, middle and right are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pring plate, the inside of the spr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damping spring cavity.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rough the protective shell and the inner shell bar door closure is filled with soft rubber, the impact force dispersed throughout the protective bar in front of the car bumper impact, avoid bumper impact due to deformation caused by excessive damage, more practical,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防护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杠,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护杠。
技术介绍
目前,防护杠以金属材料为主,一般采用厚度为3毫米以上的钢板冲压成U形槽钢,表面再行镀铬处理支撑,安装时与车架铆接或者焊接在一起。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新式汽车防护杠除了保持原有功能之外,还需要追求其本身的轻量化。因此,其次材料从最初的钢板换成了塑料材质保险杠,一般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该种中间层为单层缓冲材料的安全杠在交通意外事故发生时,对车外行人及非机动车伤害较大,且在撞击严重时因其缓冲吸能能力差,无法真正有效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且现有汽车前防护杠没有减震防护措施,长时间会减少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前防护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护杠,通过防护杠外壳和防护杠内壳闭合处填充有软质橡胶,可以在汽车前防护杠受到撞击时将撞击力分散到整个防护杠,避免防护杠受到撞击时由于形变过大造成损坏,通过防护杠内壳底部设有减震装置,可以对防护杠受到的撞击力进行吸收,有利于提高防护杠的防护效果,减少撞击对汽车造成的损坏,通过减震装置外侧设有减震装置防护罩,可以减少雨水和杂质进入减震装置,影响减震装置的使用效果,有利于提高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减震弹簧腔底部的缓冲垫,可以在减震弹簧形变较大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减震弹簧形变过大造成损坏,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前防护杠,包括防护杠外壳、防护杠内壳和减震装置,所述防护罩外壳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前侧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防护杠内壳底部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外侧设有减震装置防护罩,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杆、减震弹簧腔和减震弹簧,所述防护杠内壳底端左侧、中部和右侧均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弹簧板连接,所述弹簧板置于减震弹簧腔内部,所述弹簧板底部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另一端与减震弹簧腔底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杠外壳与防护杠内壳闭合处填充有软质橡胶。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通过固定孔与汽车本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装置共有三组且三组减震装置均匀分布在固定支板顶部。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弹簧腔底端中部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形状为半圆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防护杠,通过防护杠外壳和防护杠内壳闭合处填充有软质橡胶,可以在汽车前防护杠受到撞击时将撞击力分散到整个防护杠,避免防护杠受到撞击时由于形变过大造成损坏。2.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防护杠,通过防护杠内壳底部设有减震装置,可以对防护杠受到的撞击力进行吸收,有利于提高防护杠的防护效果,减少撞击对汽车造成的损坏。3.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防护杠,通过减震装置外侧设有减震装置防护罩,可以减少雨水和杂质进入减震装置,影响减震装置的使用效果,有利于提高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4.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防护杠,通过减震弹簧腔底部的缓冲垫,可以在减震弹簧形变较大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减震弹簧形变过大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前防护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前防护杠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软质橡胶;2、防护杠外壳;3、固定支架;4、固定孔;5、减震装置;6、固定支板;7、防护杠内壳;8、减震装置防护罩;9、连接杆;10、减震弹簧腔;11、弹簧板;12、减震弹簧;13、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前防护杠,包括防护杠外壳2、防护杠内壳7和减震装置5,所述防护罩外壳2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前侧中部设有固定孔4,所述防护杠内壳7底部设有减震装置5,所述减震装置5外侧设有减震装置防护罩8,所述减震装置5包括连接杆9、减震弹簧腔10和减震弹簧12,所述防护杠内壳7底端左侧、中部和右侧均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另一端与弹簧板11连接,所述弹簧板11置于减震弹簧腔10内部,所述弹簧板11底部设有减震弹簧12,所述减震弹簧12另一端与减震弹簧腔10底部连接。其中,所述防护杠外壳2与防护杠内壳7闭合处填充有软质橡胶1,可以将撞击力进行分散,起到缓冲作用。其中,所述固定支架3通过固定孔4与汽车本体连接。其中,所述减震装置5共有三组且三组减震装置5均匀分布在固定支板6顶部,可以吸收防护杠受到的撞击力。其中,所述减震弹簧腔10底端中部设有缓冲垫13,所述缓冲垫13的形状为半圆形,防止减震弹簧12形变过大造成损坏。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固定支架3将防护杠安装到汽车前侧,在防护杠受到撞击时,先通过软质橡胶1将撞击力分散,连接杆9带动弹簧板11和减震弹簧12向下运动,当减震弹簧12形变较大时,弹簧板11会与缓冲垫13接触,进行缓冲。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前防护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防护杠,包括防护杠外壳(2)、防护杠内壳(7)和减震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外壳(2)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前侧中部设有固定孔(4),所述防护杠内壳(7)底部设有减震装置(5),所述减震装置(5)外侧设有减震装置防护罩(8),所述减震装置(5)包括连接杆(9)、减震弹簧腔(10)和减震弹簧(12),所述防护杠内壳(7)底端左侧、中部和右侧均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另一端与弹簧板(11)连接,所述弹簧板(11)置于减震弹簧腔(10)内部,所述弹簧板(11)底部设有减震弹簧(12),所述减震弹簧(12)另一端与减震弹簧腔(10)底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防护杠,包括防护杠外壳(2)、防护杠内壳(7)和减震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外壳(2)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前侧中部设有固定孔(4),所述防护杠内壳(7)底部设有减震装置(5),所述减震装置(5)外侧设有减震装置防护罩(8),所述减震装置(5)包括连接杆(9)、减震弹簧腔(10)和减震弹簧(12),所述防护杠内壳(7)底端左侧、中部和右侧均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另一端与弹簧板(11)连接,所述弹簧板(11)置于减震弹簧腔(10)内部,所述弹簧板(11)底部设有减震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张春山崔忠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民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