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驱动轮毂轴承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毂轴承单元,尤其涉及一种非驱动轮毂轴承单元。
技术介绍
本领域现有的非驱动轮毂轴承单元目前设计为两列滚动体规格和数量均一致,这种设计导致轮毂轴承单元内外侧承载能力相同,车辆满载情况下,当车辆内侧所提供装配空间有限时,存在轮毂轴承单元承载能力不足的弊端。中国专利申请CN201520322239.0一种轮毂单元塑料保持架,通过改变保持架的结构来增加承载力,延长轮毂轴承单元的使用寿命,但并不能解决靠车辆外侧端的轮毂轴承单元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201520452025.5一种轮毂单元,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内经不相等,达到实现增大承载力的效果,但是此结构对安装的精度要求比较高,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的非驱动轮毂轴承单元。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驱动轮毂轴承单元,与轮毂本体相互作用,包含传感器端盖、齿圈、内圈、内滚动体、内保持架、外圈、外保持架、外滚动体、外密封圈、螺栓和法兰盘;所述的法兰盘设在轮毂本体外表面,并有螺栓贯穿其中;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驱动轮毂轴承单元,与轮毂本体相互作用,包含传感器端盖(1)、齿圈(2)、内圈(3)、内滚动体(4)、内保持架(5)、外圈(6)、外保持架(7)、外滚动体(8)、外密封圈(9)、螺栓(10)和法兰盘(11);所述的法兰盘(11)设在轮毂本体外表面,并有螺栓贯穿其中;所述的内圈(3)设在轮毂本体上,所述的外圈(6)套设在轮毂本体外,外圈(6)和法兰盘(11)之间设有外密封圈(9);所述的内保持架(5)、外保持架(7)用来隔开内滚动体(4)和外滚动体(8);内圈(3)的最左端设有齿圈(2);齿圈(2)的外侧设有传感器端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滚动体(4)的数量少于外滚动体(8)的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驱动轮毂轴承单元,与轮毂本体相互作用,包含传感器端盖(1)、齿圈(2)、内圈(3)、内滚动体(4)、内保持架(5)、外圈(6)、外保持架(7)、外滚动体(8)、外密封圈(9)、螺栓(10)和法兰盘(11);所述的法兰盘(11)设在轮毂本体外表面,并有螺栓贯穿其中;所述的内圈(3)设在轮毂本体上,所述的外圈(6)套设在轮毂本体外,外圈(6)和法兰盘(11)之间设有外密封圈(9);所述的内保持架(5)、外保持架(7)用来隔开内滚动体(4)和外滚动体(8);内圈(3)的最左端设有齿圈(2);齿圈(2)的外侧设有传感器端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滚动体(4)的数量少于外滚动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汪峰,周旭,夏侃,李红梅,沈冲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万向精工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