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转化生产10-羟基喜树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024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用生物转化的方法,采用无毒黄曲霉菌株T-419,可将在喜树中含量较高的喜树碱转化为10—羟基喜树碱,转化率达50%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并采用惰性大孔树脂的分离提取新工艺,将转化后的10—羟基喜树碱在大孔树脂上吸附和分配层析,最后可得到符合药规的产品,提取收率为50%,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10—羟基喜树碱比原方法优点是药源扩大,原材料节约.(*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应用微生物方法转化的
于1966年开始,Wall等报导从我国引种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nc)中分离得到抗癌有效成分喜树碱Camptothecine(Ⅰ),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 Camptothecine(Ⅱ)和10-甲氧基喜树碱10-Methoxy Camptothecine(Ⅲ)等。1971年Stork和Schultz等完成了喜树碱的全合成工作,我国以1969年起,陆续从喜树中也分离到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等有关的化合物,1976年又完成了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全合成。 (Ⅰ)R=H (Ⅱ)R=OH (Ⅲ)R=OCH310-羟基喜树碱的化学结构与喜树碱相似,仅在10位上的氢由羟基取代,经动物药理和临床试验证明,在治疗肿瘤方面比喜树碱有较好治疗效果和较低的毒付反应。于1977年10-羟基喜树碱作为肿瘤临床的一只新药,在国内通过鉴定,並应用于治疗肝癌、胃癌、头颈部肿瘤和白血病等。过去10-羟基喜树碱从喜树中提取,得率甚低,约为生药的十万分之二,提取过程中需用大量有毒的氯仿和甲醇,以及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生物转化喜树碱生产10—羟基喜树碱的方法,以喜树碱为原料,通过曲霉菌株T—36的生物转化和溶媒提取方法制得10—羟基喜树碱,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该方法由A.黄曲霉菌株T—419生物转化,B.发酵液经填充大孔树脂提取,C.浓缩物由醋酸乙酯甲醇迥流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由生物转化喜树碱生产10-羟基喜树碱的方法,以喜树碱为原料,通过曲霉菌株T-36的生物转化和溶媒提取方法制得10-羟基喜树碱。本发明特征在于该方法由A,黄曲霉菌株T-419生物转化。B.发酵液经填充大孔树脂提取。C.浓缩物由醋酸乙酯甲醇迥流所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A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黄曲霉菌株T-419的转化菌丝培养基为葡萄糖2.5%;黄豆并粉2.5%;淀粉1%;氯化钠0.1%;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38%;磷酸二氢钾0.04%;消前自然PH。3.根据权利要求1A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喜树碱的转化是在悬浮菌丝的磷酸缓冲液内进行,磷酸缓冲液的组成为磷酸二氢钾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关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