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共挤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026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共挤模头,旨在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均匀程度高以及成型效果好的三层共挤模头,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模头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唇、第二模唇、第三模唇以及第四模唇,第一模唇和第二模唇之间设有上层流道;第二模唇和第三模唇之间设有中层流道;第三模唇和第四模唇之间设有下层流道,上、中、下层流道均呈“T”字状,第一模唇和第四模唇中间设有出料流道,上、中、下层流道均与出料流道相互连通,出料流道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出料流道的内径由输入端往输出端方向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模头技术领域。

A three layer coextrusion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ree layer coextrusion die head, which aims to provide a good cushioning effect, high degree of uniformity and good forming effect of the three layer co extrusion di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the die body comprises a first die lip, connected the lip, lip and the second mock exam third fourth upper die lip. The channe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die lip and the middle passag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ip and the second mock exam; in the second mock exam lip and third die lip; the lower channe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hird and fourth die lip lip, and the lower channel showed \T\ shape,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and fourth die lip lip is provided with a discharge port, and middle and lower passage and the discharge passage are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the discharge channel comprises an input end and an output end of the discharging channel from the input end to the output end of the diameter direction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cable to the field of die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共挤模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头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层共挤模头。
技术介绍
在塑料薄膜的制备过程中,通常使用单层挤出模头和双层共挤模头。单层挤出模头,便于单一要求或转用塑料薄膜的生产;双层共挤出模头,可以两层做不同的配方,达到功能,颜色的不同要求,如双层双色塑料薄膜。目前,市场上的三层共挤模头,它包括模头本体。传统的三层共挤模头因为各层之间均需要出口,但是传统的三层共挤模头的出料流道的流道设计,出料时的冲击较大,容易时成型的材料均匀度较差,从而影响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均匀程度高以及成型效果好的三层共挤模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层共挤模头,包括模头本体,所述模头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唇、第二模唇、第三模唇以及第四模唇,第一模唇和第二模唇之间设有上层流道;第二模唇和第三模唇之间设有中层流道;第三模唇和第四模唇之间设有下层流道,上、中、下层流道均呈“T”字状,所述第一模唇和第四模唇中间设有出料流道,上、中、下层流道均与出料流道相互连通,所述出料流道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出料流道的内径由输入端往输出端方向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头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唇、第二模唇、第三模唇以及第四模唇,第一模唇和第二模唇之间设有上层流道;第二模唇和第三模唇之间设有中层流道;第三模唇和第四模唇之间设有下层流道,通过设置的上、中、下层流道,在各层之间设置独立的流道,并且第一模唇和第四模唇中间设有出料流道,通过将上、中、下层流道均与出料流道相互连通,则保证了各层流道之间良好的结合效果,并且上、中、下层流道均呈“T”字状,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的流道,增加了流体的出料时的面积,则减小出料时的冲击,并且出料流道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出料流道的内径由输入端往输出端方向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出料流道,则保证了减小出料时的冲击,确保了良好的缓冲效果,并且减小了出料的量,提高了可控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流道与出料流道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流道,第一连接流道包括与上层流道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出料流道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流道的内径由第一连接端往第二连接端方向逐渐减小,下层流道与出料流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流道,第二连接流道包括与下层流道连接的第三连接端以及与出料流道连接的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流道的内径由第三连接端往第四连接端方向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流道与出料流道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流道,下层流道与出料流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流道,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流道和第二连接流道,则提高了各层流道与出料流道之间的出料平稳性,进而提高了良好成型效果,进一步地,将第一连接流道包括与上层流道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出料流道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流道的内径由第一连接端往第二连接端方向逐渐减小,以及将第二连接流道包括与下层流道连接的第三连接端以及与出料流道连接的第四连接端,第二连接流道的内径由第三连接端往第四连接端方向逐渐减小,通过将第一连接流道和第二连接流道如上述结构设置,则提高了出料时的稳定性,减小了出料时与中层流道之间的冲击,从而提高了良好的成型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模唇内设有加热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模唇内设有加热棒,通过在第一模唇内设有的加热棒,从而提高了流道内流体流动时的顺滑效果,进而提高了出料时的均匀程度,以保证良好的成型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三层共挤模头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技术一种三层共挤模头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三层共挤模头,包括模头本体,模头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唇1、第二模唇2、第三模唇3以及第四模唇4,第一模唇1和第二模唇2之间设有上层流道10;第二模唇2和第三模唇3之间设有中层流道20;第三模唇3和第四模唇4之间设有下层流道30,通过设置的上、中、下层流道,在各层之间设置独立的流道,并且第一模唇1和第四模唇4中间设有出料流道21,通过将上、中、下层流道均与出料流道21相互连通,则保证了各层流道之间良好的结合效果,并且上、中、下层流道均呈“T”字状,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的流道,则减小出料时的冲击,并且出料流道21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出料流道21的内径由输入端往输出端方向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出料流道,则保证了减小出料时的冲击,确保了良好的缓冲效果,并且减小了出料的量,提高了可控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上层流道10与出料流道2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流道11,下层流道30与出料流道21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流道31,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流道11和第二连接流道31,则提高了各层流道与出料流道之间的出料平稳性,进而提高了良好成型效果,进一步地,将第一连接流道11包括与上层流道10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出料流道21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流道11的内径由第一连接端往第二连接端方向逐渐减小,以及将第二连接流道31包括与下层流道30连接的第三连接端以及与出料流道21连接的第四连接端,第二连接流道31的内径由第三连接端往第四连接端方向逐渐减小,通过将第一连接流道11和第二连接流道31如上述结构设置,则提高了出料时的稳定性,减小了出料时与中层流道20之间的冲击,从而提高了良好的成型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模唇1内设有加热棒12,通过在第一模唇1内设有的加热棒12,从而提高了流道内流体流动时的顺滑效果,进而提高了出料时的均匀程度,以保证良好的成型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层共挤模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层共挤模头,包括模头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模头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唇、第二模唇、第三模唇以及第四模唇,第一模唇和第二模唇之间设有上层流道;第二模唇和第三模唇之间设有中层流道;第三模唇和第四模唇之间设有下层流道,上、中、下层流道均呈“T”字状,所述第一模唇和第四模唇中间设有出料流道,上、中、下层流道均与出料流道相互连通,所述出料流道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出料流道的内径由输入端往输出端方向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共挤模头,包括模头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模头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模唇、第二模唇、第三模唇以及第四模唇,第一模唇和第二模唇之间设有上层流道;第二模唇和第三模唇之间设有中层流道;第三模唇和第四模唇之间设有下层流道,上、中、下层流道均呈“T”字状,所述第一模唇和第四模唇中间设有出料流道,上、中、下层流道均与出料流道相互连通,所述出料流道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出料流道的内径由输入端往输出端方向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模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晶威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