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411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旨在提供一种产量高、清理间隔长、挤出效果好的挤出模头,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适用上述挤出生产方法的挤出模头,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料流道、主流道、调节流道和挤出流道,进料流道与主流道连接呈衣架式结构,主流道包括分别置于上模体和下模体上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流道壁,流道壁包括沿料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垂直壁、弧形壁和倾斜壁,两倾斜壁之间的最大间距H与主流道的最大长度L比值为0.67‑0.72,两倾斜壁之间所呈夹角C为42‑44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

An extrusion die for butyl rubb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xtrusion die for butyl rubber, aiming at providing an extrusion die with high output, long cleaning interval and good extrusion effect. The key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die is an extrusion die suitable for the above extrusion production method, including an upper die and a lower die. The upper die and a lower die are connected in sequence. The main passage consists of two flow passage walls which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respectively. The flow passage wall includes vertical wall, arc wall and inclined wall which are arranged in turn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material body, and two inclined walls. The ratio of the maximum distance between walls H to the maximum length L of the main channel is 0.67 0.72, and the angle C between two inclined walls is 42 44 degrees.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hemica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生产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挤出模头。
技术介绍
丁基橡胶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胎、减震材料、建筑防水等领域,因此如何提高其性能尤为重要,挤出模头是用于丁基橡胶的挤出成型,挤出模头内流道的设计,会直接影响挤出效果及挤出速率,现有挤出机的产量通常每小时为100-300KG,产量较低,且料体容易附着在流道壁上,焦烧后影响挤出效果,导致一周左右就需要换模清理流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后性能优良的丁基橡胶生产方法及其产量高、清理间隔长、挤出效果好的挤出模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配料:由以下组份按重量份数计组成:丁基橡胶40-50份、聚丙烯5-10份、聚异丁烯5-10份、弹性体5-8份、秸秆粉末20-30份、聚乳酸10-20份、稀土3-4份、滑石粉3-5份、炭黑2-3份、阻燃剂2-5份;二、研磨:将上述配料研磨成粉末,粉末颗粒为目数400目。三、炼胶:将丁基橡胶、聚丙烯、聚异丁烯先行加入炼胶机中混炼至均匀无颗粒状;再将入弹性体、秸秆粉末和聚乳酸加入混炼20分钟,最后依次加入稀土、滑石粉、炭黑和阻燃剂混炼均匀,制得颗粒胶料;四、挤出成型;将胶料加入挤出成型机中,通过挤出模头挤出成型。一种适用上述挤出生产方法的挤出模头,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料流道、主流道、调节流道和挤出流道,进料流道与主流道连接呈衣架式结构,主流道包括分别置于上模体和下模体上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流道壁,流道壁包括沿料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垂直壁、弧形壁和倾斜壁,两倾斜壁之间的最大间距H与主流道的最大长度L比值为0.67-0.72,两倾斜壁之间所呈夹角C为42-44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体包括上模唇,下模体包括下模唇,上模唇和下模唇之间形成挤出流道,上模唇上设有用于与上模体连接的粗调螺栓,上模体上设有用于调节上模唇和下模唇之间间距的微调螺栓。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体内设有用于控制调节流道深度的阻流条和调节阻流条升降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包括螺杆、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螺帽,螺杆一端与阻流条连接,螺杆另一端与螺帽连接,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相叠合且均固定于上模体上,第一固定块正对第二固定块的一侧上设有限位环槽,螺帽上设有与限位环槽适配的限位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出流道的深度由进料端至出料端呈逐渐减小,挤出流道包括置于上模唇上的第一流道壁和置于下模唇上的第二流道壁,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所呈夹角D为9.5-10.5度,第一流道壁与阻流条的外壁之间通过弧形过渡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体和上模体上均设有第一导热油流道,上模唇和下模唇上均设有第二导热油流道。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调节挤出宽度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座、滑座、固定杆和挡板,固定板置于挤出模头的两侧,固定座和固定杆均固定于固定板上,滑座中心穿过固定杆,且滑座一端与挡板连接,滑座另一端与固定座滑动连接,上模唇和下模唇上均设有第一滑槽,挡板上设有与第一滑槽适配的滑轨,固定座上设有第二滑槽,滑座上设有与第二滑槽适配的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丁基橡胶改性后柔软性好,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热性、耐老化性以及优良的防水性,产品的配方中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害的,且无任何溶剂成分,因此对环境和生产、使用者无任何危害性,且具有降解性,使用安全环保;通过采用上述挤出模头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生产速率,产量每小时可达400-500KG,且挤出厚度均匀,差值能够控制在2丝以内;料体不易附着在流道内壁,不易产生焦烧现象,流道的清理间隔可延长至1个月;且不会产生漏胶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实施例图1中M-M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实施例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实施例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实施例图2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实施例图1中N-N向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上模体,2-下模体,3-进料流道,4-主流道,5-调节流道,6-挤出流道,7-垂直壁,8-弧形壁,9-倾斜壁,10-上模唇,11-下模唇,12-粗调螺栓,13-微调螺栓,14-阻流条,16-第一固定块,16-第二固定块,17-螺帽,18-限位环槽,19-第一流道壁,20-第二流道壁,21-弧形过渡壁,22-第一导热油流道,23-第二导热油流道,24-固定板,25-固定座,26-滑座,27-固定杆,28-挡板,29-滑轨,30-滑块,31-螺杆。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6对本专利技术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配料:由以下组份按重量份数计组成:丁基橡胶40份、聚丙烯5份、聚异丁烯5份、弹性体5份、秸秆粉末20份、聚乳酸10份、稀土3份、滑石粉3份、炭黑2份、阻燃剂2份;二、研磨:将上述配料研磨成粉末,粉末颗粒为目数400目;三、炼胶:将丁基橡胶、聚丙烯、聚异丁烯先行加入炼胶机中混炼至均匀无颗粒状,其中加热温度控制在85度,混炼时间通常为6-8分钟;再将入弹性体、秸秆粉末和聚乳酸加入混炼20分钟,温度控制在90度,最后依次加入稀土、滑石粉、炭黑和阻燃剂混炼均匀6分钟,温度控制在80度,制得颗粒胶料;四、挤出成型;将胶料加入挤出成型机中,通过挤出模头挤出成型。通过上述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是在原丁基橡胶的基础性进一步改性,其目的是获得性能更为优越的性能,其中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加速混炼,提高其混炼效果,加入聚异丁烯和聚丙烯提高改性定基橡胶的耐候性和耐温性,弹性体可以增加其延展性及弹性减震效果,聚乳酸和秸秆粉末可以增加其降解率,滑石粉和炭黑用于作用强化改质的填充剂,稀土的加入使挤出成型过程中料体不易粘黏在挤出模头流道内壁,阻燃剂的加入进一步增加其耐热性能。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配料:由以下组份按重量份数计组成:丁基橡胶50份、聚丙烯10份、聚异丁烯10份、弹性体8份、秸秆粉末30份、聚乳酸20份、稀土4份、滑石粉5份、炭黑3份、阻燃剂5份。实施例三: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配料:由以下组份按重量份数计组成:丁基橡胶45份、聚丙烯8份、聚异丁烯8份、弹性体6份、秸秆粉末25份、聚乳酸15份、稀土3份、滑石粉3份、炭黑3份、阻燃剂4份。实施例四: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配料:由以下组份按重量份数计组成:丁基橡胶40份、聚丙烯5份、聚异丁烯5份、弹性体8份、秸秆粉末30份、聚乳酸20份、稀土4份、滑石粉5份、炭黑3份、阻燃剂5份。通过对上述实施例制得0.5mm厚度的产品进行试验检测得出:实施例1产品的延伸率能达到1600%,抗拉强度达到0.13Mpa,降解率35%,在90℃的条件下加热无气味不流淌。实施例2产品的延伸率能达到1500%,抗拉强度达到0.12Mpa,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包括上模体(1)和下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1)与下模体(2)之间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料流道(3)、主流道(4)、调节流道(5)和挤出流道(6),进料流道(3)与主流道(4)连接呈衣架式结构,主流道(4)包括分别置于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上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流道壁,流道壁包括沿料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垂直壁(7)、弧形壁(8)和倾斜壁(9),两倾斜壁(9)之间的最大间距H与主流道(4)的最大长度L比值为0.67‑0.72,两倾斜壁(9)之间所呈夹角C为42‑44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包括上模体(1)和下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1)与下模体(2)之间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料流道(3)、主流道(4)、调节流道(5)和挤出流道(6),进料流道(3)与主流道(4)连接呈衣架式结构,主流道(4)包括分别置于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上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流道壁,流道壁包括沿料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垂直壁(7)、弧形壁(8)和倾斜壁(9),两倾斜壁(9)之间的最大间距H与主流道(4)的最大长度L比值为0.67-0.72,两倾斜壁(9)之间所呈夹角C为42-44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1)包括上模唇(10),下模体(2)包括下模唇(11),上模唇(10)和下模唇(11)之间形成挤出流道(6),上模唇(10)上设有用于与上模体(1)连接的粗调螺栓(12),上模体(1)上设有用于调节上模唇(10)和下模唇(11)之间间距的微调螺栓(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丁基橡胶的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1)内设有用于控制调节流道(5)深度的阻流条(14)和调节阻流条(14)升降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包括螺杆(31)、第一固定块(15)、第二固定块(16)和螺帽(17),螺杆(31)一端与阻流条(14)连接,螺杆(31)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晶威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