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及其挤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887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及其挤出方法,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质量高,清洗间隔时间长,成品厚度均匀以及温度均匀的无纺布挤出模头,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上模和下模连接形成有截面呈水滴状的流道,流道包括圆弧形部分及梯形部分,圆弧形部分的面积和梯形部分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在1.40‑1.45之间,所述流道还包括类等腰梯形状的挤出口,挤出口包括两侧导流壁,导流壁呈弧形状且呈外凸结构设置,上、下模上均设有用于输送导热油的若干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

An extrusion die for non-woven fabric and its extrus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n woven extrusion die head and its extrusion method, which aims to provide a non-woven extrusion die head with simple structure, high production quality, long cleaning interval, uniform thickness and uniform temperature. The main point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that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connect to form a channel with a water drop shaped section and a flow path package. The ratio of the area of the arc shaped part to the trapezoidal part is between 1.40 and 1.45. The passage also includes the extrusion port of the shape of the isosceles. The extrusion port includes both sides of the diversion wall, the guide wall is arc shaped and exprotruding,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dies are provided for conducting heat conduction.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field of non-wov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及其挤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生产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及其挤出方法。
技术介绍
无纺布挤出模头,用于制备无纺布的主要生产设备。目前,市场上的无纺布挤出模头,它包括上模和下模。传统的无纺布挤出模头所采用的流道设置的结构,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成品质量会随之降低,并且传统的流道设计,同时因为对挤出口的压力不均,导致生产成品的厚度不均,清洗时间间隔较短,影响了实用性,并且采用加热板对上下模进行加热,但是这样的加热方式,加热并不均匀,容易到导致成品的质量差;以及传统的挤出工艺的步骤复杂,可控性较差,成品质量较差,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质量高,清洗间隔时间长,成品厚度均匀以及温度均匀的无纺布挤出模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连接形成有截面呈水滴状的流道,上、下模上均设有用于输送导热油的若干管道,所述流道包括圆弧形部分及梯形部分,圆弧形部分的面积和梯形部分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在1.40-1.45之间,所述流道还包括类等腰梯形状的挤出口,挤出口包括两侧导流壁,导流壁呈弧形状且呈外凸结构设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形部分的深度和梯形部分的深度之间的比值在0.90-0.95之间,梯形部分的深度和挤出口的深度之间的比值在2.8-3.0之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出口包括与四边形部分连通的输入端及输出端,输入端的端口宽度和输出端的端口宽度之间的比值在5-5.2之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相邻管道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管道的外壁上设有波纹状接触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1)、通过将挤出模头的流道设置为包括圆弧形部分及梯形部分,圆弧形部分的面积和梯形部分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在1.40-1.45之间,通过将流道采用特定结构设置,确保对流道挤出口压力保持一致,在提高了产量的同时,确保了无纺布的生产质量;(2)流道的挤出口,挤出口包括两侧导流壁,导流壁呈弧形状且呈外凸结构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外凸结构,降低了挤出口与成型无纺布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确保了残留的原料,保证了增加了清洗的间隔时长;(3)上、下模上均设有用于输送导热油的若干管道,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结构简单,提高了加热均匀程度,确保了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的保证;(4)圆弧形部分的深度和梯形部分的深度之间的比值在0.90-0.95之间,梯形部分的深度和挤出口的深度之间的比值在2.8-3.0之间,进一步确保了对流道挤出口压力保持一致,在提高了产量的同时,确保了无纺布的生产质量;(5)挤出口包括与四边形部分连通的输入端及输出端,输入端的端口宽度和输出端的端口宽度之间的比值在5-5.2之间,进一步确保了对流道挤出口压力保持平衡,在提高了产量的同时,确保了无纺布的生产质量;(6)两相邻管道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管道的外壁上设有波纹状接触壁,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提高呈加热的均匀程度,以及保证了上下模的充分受热,提高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的挤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1)预备:用于制备无纺布的原材料、挤出模头以及导热油;(2)预热:通过将上、下模头连通导热油管道,确保对上、下模头进行预热,控制导热油的流速及温度,使上、下模充分受热;(3)制备:将原材料导入模腔内,并通过流道的挤出口进行挤出,控制原材料导入模腔内时的流速保持均匀,保证流速对挤出口的压降保持均匀,确保挤出的无纺布的厚度均匀;(4)冷却:挤出后,控制对成型无纺布的牵引速度,使得成型后的无纺布能在常温下进行自然冷却,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对牵引速度进行控制;(5)卷材:通过牵引辊对无纺布进行收卷,控制牵引辊的旋转速度,确保成型无纺布残余温度使无纺布具备良好的收复性;(6)收集:裁边,复卷。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油采用烷基苯型导热油、烷基萘型导热油、烷基联苯型导热油、联苯和联苯醚低熔混合物型导热油或二甲苯基醚型导热油,同时预热的温度控制在60℃-120℃之间,导热油的温度控制在160℃-200℃之间,导热油的流速在0.6m/s-6m/s。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生产时间处于夏季时,牵引速度则控制在8m/min-10m/min,生产时间处于冬季时,牵引速度则控制在4m/min-6m/min之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牵引辊的旋转速度控制在10转/min-15转/min之间,并牵引辊进行预热,预热温度在40℃-60℃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加工步骤简单,生产加工程度便捷,生产效率高,生产质量高,从预热时所选择的导热油,确保了预热以及加热的均匀程度,提高生产质量,以及控制原材料导入模腔内时的流速,则确保了产品的厚度的均匀程度,最后成品的收集也保证了便捷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实施例流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的挤出方法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的挤出方法实施例的成品各项目检测表。图中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3-流道,30-圆弧形部分,31-梯形部分,32-挤出口,320-导流壁。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及其挤出方法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连接形成有截面呈水滴状的流道3,上、下模上均设有用于输送导热油的若干管道4,两相邻管道4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管道4的外壁上设有波纹状接触壁,如采用波纹管等,流道3包括圆弧形部分30及梯形部分31,圆弧形部分30的面积和梯形部分31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在1.40-1.45之间,流道3还包括类等腰梯形状的挤出口32,因为原材料流体是匀速流动,对挤出口32的压力则转化成了流道圆弧形部分和梯形部分之间体积的比值,因此可以通过圆弧形部分的面积和梯形部分的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来计算对挤压口的压力,并且将挤出口设置为包括两侧导流壁320,导流壁320呈弧形状且呈外凸结构设置,采用外凸结构,降低了挤出口与成型无纺布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确保了残留的原料,保证了增加了清洗的间隔时长,圆弧形部分的深度和梯形部分的深度之间的比值在0.90-0.95之间,梯形部分的深度和挤出口的深度之间的比值在2.8-3.0之间,上述比值设置,同样是为了在原材料逐渐填充流道时,保持对挤出口的压力的波动范围保持相对恒定,进而确保无纺布的厚度保持均匀。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挤出口包括与四边形部分连通的输入端及输出端,输入端的端口宽度和输出端的端口宽度之间的比值在5-5.2之间,进一步确保了对流道挤出口压力保持平衡,在提高了产量的同时,确保了无纺布的生产质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圆弧部分的半径设置为25mm,梯形部分的上底为10.5mm,如图中L2所示长度,下底为45.5mm,如图中L1所示长度,圆弧部分的深度为35.5mm,如图中L4所示长度,梯形部分的深度为37.4mm,如图中L5所示长度,挤出口的上底为2mm,如图中L3所示长度,挤出口的下底为10.5mm,如图中L2所示长度,且外凸部分的半径为41mm,挤出口的深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及其挤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上模和下模连接形成有截面呈水滴状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圆弧形部分及梯形部分,圆弧形部分的面积和梯形部分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在1.40‑1.45之间,所述流道还包括类等腰梯形状的挤出口,挤出口包括两侧导流壁,导流壁呈弧形状且呈外凸结构设置,上、下模上均设有用于输送导热油的若干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上模和下模连接形成有截面呈水滴状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圆弧形部分及梯形部分,圆弧形部分的面积和梯形部分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在1.40-1.45之间,所述流道还包括类等腰梯形状的挤出口,挤出口包括两侧导流壁,导流壁呈弧形状且呈外凸结构设置,上、下模上均设有用于输送导热油的若干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其特征是:所述圆弧形部分的深度和梯形部分的深度之间的比值在0.90-0.95之间,梯形部分的深度和挤出口的深度之间的比值在2.8-3.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其特征是:所述挤出口包括与四边形部分连通的输入端及输出端,输入端的端口宽度和输出端的端口宽度之间的比值在5-5.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其特征是:两相邻管道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管道的外壁上设有波纹状接触壁。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挤出模头的挤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1)预备:用于制备无纺布的原材料、挤出模头以及导热油;(2)预热:通过将上、下模头连通导热油管道,确保对上、下模头进行预热,控制导热油的流速及温度,使上、下模充分受热;(3)制备:将原材料导入模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晶威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