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8814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实施了电磁干扰对策。同轴连接器(10)具备触头(1)与内部壳体(5)。此外,同轴连接器(10)具备套壳(3)与电磁屏蔽板(6)。触头(1)具有能够与对象侧触头连接的触头连接部(11)以及对中心导体(Wc)进行了压接的压接部(12)。内部壳体(5)具有在后端部开口的触头收容室(51r),在触头收容室(51r)中保持有触头(1)。套壳(3)具有套壳本体部(31)与线缆夹(32)。套壳本体部(31)覆盖内部壳体(5)的外周。线缆夹(32)固定了同轴线缆(Cb)的终端。套壳本体部(31)具有锁定片(31r)。在锁定片(31r)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缝隙(31s、31s)。电磁屏蔽板(6)具有配置于内部壳体(5)的上表面、针对内部壳体(5)屏蔽一对缝隙(31s、31s)的部分的一个片(61)。

Coaxial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axial connector, in which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trategy is actually applied. The coaxial connector (10) has a contact (1) and an inner shell (5). In addition, the coaxial connector (10) is equipped with a casing (3) and an electromagnetic shield (6). The contact (1) has a contact part (11) capable of connecting the contact with the object side contact and a pressing joint (12) for pressing the central conductor (Wc). The inner shell (5) has a contact holding chamber (51r) opening at the back end, and a contact (1) is maintained in the contact chamber (51r). The casing (3) has a casing body (31) and a cable clamp (32). The casing body part (31) covers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inner shell (5). The cable clamp (32) fixed the terminal of the coaxial cable (Cb). The casing body part (31) has a locking plate (31R). A pair of crevice (31s, 31s) is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lock sheet (31R). A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anel (6) has a piece (61) configured on an upper surface of an internal shell (5) and a part of a pair of gaps (31s, 31s) shielded by an internal shell (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同轴连接器。特别涉及在固定同轴线缆的终端、能够与印刷基板上安装的对象侧的同轴连接器电连接的同轴连接器中,需要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对策的同轴连接器的构造。
技术介绍
例如,同轴连接器由安装于同轴线缆的终端的同轴插头和安装于印刷基板的插座构成。通过将同轴插头连接于插座,能够将高频信号从同轴线缆传送至印刷基板,或者,将高频信号从印刷基板传送至同轴线缆。一般来说,同轴线缆由圆形的中心导体、包围中心导体的周围的氟系树脂等电介体、包围电介体的周围的编织线等外部导体、以及包覆保护外部导体的绝缘护套构成。例如,日本特开2006-33902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的同轴插头具备圆筒状的外部触头、方筒状的壳体以及凹状的保持器。壳体具有一面侧开口的触头收容室,触头收容室中能够插入带同轴线缆的外部触头。插入至该触头收容室中的外部触头的端子部具有这样的结构:在一端部压接同轴线缆的绝缘护套以及外部导体,并且,在另一端部对同轴线缆的插入有中心导体的圆柱状的绝缘部件从其外周方向进行压接。专利文献1的同轴插头由于方筒状的壳体不小,因此,插座的小型化并不容易。即,存在降低插座的安装高度的所谓的低高度化并不容易的不良情况。对于这样的不良情况,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258108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容易实现插座的低高度化的同轴连接器。专利文献2的同轴连接器中,对同轴线缆的触头连接部的内部壳体进行覆盖的套壳与外部壳体嵌合。上述套壳具有从外部壳体突出的端部,并插入连接于插座中。在该套壳的端部设有锁定片,锁定与插座的连接。另外,在外部壳体的上表面上,以与嵌合于外部壳体中的上述套壳的上述锁定片联动的方式设置有锁定解除杆。即,通过对锁定解除杆进行按动操作,使锁定片变形,从而能够解除连接状态下的同轴连接器与插座的锁定。在专利文献2的同轴连接器的上述结构中,为了套壳的锁定片的可动区域,在锁定片的侧部开口有一对缝隙。因此,经由该缝隙,噪声信号可能从触头泄漏。此外,经由该缝隙,噪声信号可能被输入到触头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与现有技术的同轴连接器的互换性,并且实施了电磁干扰对策的同轴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认为:通过使覆盖内部壳体的上表面与后端部的电磁屏蔽板介于内部壳体与套壳之间,能够抑制噪声信号从触头泄漏,或者,能够抑制噪声信号输入到触头,基于此,从而专利技术出实施了以下的新电磁干扰对策的同轴连接器。(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在同轴线缆的终端构成了连接端子部,该同轴线缆具有:中心导体;包围该中心导体的电介体;覆盖该电介体的外部导体;以及包覆该外部导体的绝缘护套,所述同轴连接器具备:触头,其能够与对象侧触头连接,在一端部侧具有触头连接部,在另一端部侧具有能够压接所述中心导体的压接部;方筒状的内部壳体,其在内部具有触头收容室,该触头收容室以所述触头连接部为前头,且能够收容该触头连接部,该触头收容室的后端部是开口的,所述内部壳体将所述触头保持于所述触头收容室中;导电性的套壳,其具有:覆盖所述内部壳体的外周的方筒状的套壳本体部;以及线缆夹,其从所述套壳本体部连续地突出,能够将所述同轴线缆的终端固定为与所述套壳本体部同轴;以及L字状的电磁屏蔽板,其介于所述套壳与所述内部壳体之间,且外装于所述内部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线缆夹包括:能够压接所述外部导体的导电筒部;以及能够压接所述绝缘护套的绝缘钳紧部,所述套壳本体部在上表面的两侧具有一对缝隙,所述套壳本体部具有呈悬臂状地支承在该上表面上的锁定片,所述电磁屏蔽板具有一个片,该一个片被配置于所述内部壳体的上表面上,并针对该内部壳体而屏蔽了一对所述缝隙的部分。(2)在(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内部壳体的后端部包括第1圆形开口,所述外部导体能够从轴向导入该第1圆形开口中,该第1圆形开口与所述触头收容室连通,所述电磁屏蔽板还包括另一个片,该另一个片能够屏蔽所述内部壳体的后端部,并在所述内部壳体的后端部处具有与所述第1圆形开口成同心状配置的第2圆形开口。(3)在(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的基础上,其中,所述电磁屏蔽板的所述一个片与所述另一个片以大致正交的状态连续。(4)在(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同轴连接器还具备方筒状的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在中心部具有能够插入所述套壳本体部的嵌合孔,所述外部壳体被固定在所述套壳本体部的后端部侧,所述外部壳体具有能够按动所述锁定片的前部的锁定解除杆。(5)在(2)或(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同轴线缆还具有隔着所述外部导体而压缩所述电介体的具有导电性的圆筒状的套箍,所述电磁屏蔽板在所述另一个片上具有一个以上的突片,该突片从所述套箍的外周方向与该套箍的外周接触,该突片从所述第2圆形开口的内周断续地突出。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电磁屏蔽板,该电磁屏蔽板具有被配置于内置有触头的内部壳体的上表面上、且针对内部壳体对套壳的上表面上开口的一对缝隙的部分进行屏蔽的一个片,因此,借助于电磁屏蔽板的一个片,能够抑制噪声信号从触头泄漏,或者,借助于电磁屏蔽板的一个片,能够抑制噪声信号输入到触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具有电磁屏蔽板,该电磁屏蔽板6具有被配置于内置有触头的内部壳体的后端部、对内部壳体的后端部进行屏蔽的另一个片,因此,借助于电磁屏蔽板的另一个片,能够抑制噪声信号从触头泄漏,或者,借助于电磁屏蔽板的另一个片,能够抑制噪声信号输入到触头。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表示安装外部壳体前的状态。图3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纵剖视立体图。图4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表示应用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同轴线缆的结构的立体图,表示对同轴线缆的终端进行了加工处理后的状态。图6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有的触头的结构的立体图,表示在触头的末端部压接有同轴线缆的芯线的状态。图7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图8A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具有沿着同轴连接器的中央线的纵剖面的立体图。图8B为表示保持器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有的套壳的端部抵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有的内部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表示从前方侧观察内部壳体的状态。图10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有的内部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表示从后方侧观察内部壳体的状态。图11A为从上表面侧观察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有的电磁屏蔽板的立体图。图11B为从下表面侧观察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有的电磁屏蔽板的立体图。图11C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有的电磁屏蔽板的右侧视图。图12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有的内部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表示在内部壳体上安装有电磁屏蔽板的状态。图13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有的内部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表示在内部壳体上安装电磁屏蔽板、并且使套箍从内部壳体的后端部伸出的状态。图14为将图2的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同轴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在同轴线缆的终端构成了连接端子部,该同轴线缆具有:中心导体;包围该中心导体的电介体;覆盖该电介体的外部导体;以及包覆该外部导体的绝缘护套,所述同轴连接器具备:触头,其能够与对象侧触头连接,在一端部侧具有触头连接部,在另一端部侧具有能够压接所述中心导体的压接部;方筒状的内部壳体,其在内部具有触头收容室,该触头收容室以所述触头连接部为前头且能够收容该触头连接部,该触头收容室的后端部是开口的,所述内部壳体将所述触头保持于所述触头收容室中;导电性的套壳,其具有:覆盖所述内部壳体的外周的方筒状的套壳本体部;以及线缆夹,其从所述套壳本体部连续地突出,能够将所述同轴线缆的终端固定为与所述套壳本体部同轴;以及L字状的电磁屏蔽板,其介于所述套壳与所述内部壳体之间,且外装于所述内部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线缆夹包括:能够压接所述外部导体的导电筒部;以及能够压接所述绝缘护套的绝缘钳紧部,所述套壳本体部在上表面的两侧具有一对缝隙,所述套壳本体部具有呈悬臂状地支承在该上表面上的锁定片,所述电磁屏蔽板具有一个片,该一个片被配置于所述内部壳体的上表面上,并针对该内部壳体而屏蔽了一对所述缝隙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9 JP 2016-176705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在同轴线缆的终端构成了连接端子部,该同轴线缆具有:中心导体;包围该中心导体的电介体;覆盖该电介体的外部导体;以及包覆该外部导体的绝缘护套,所述同轴连接器具备:触头,其能够与对象侧触头连接,在一端部侧具有触头连接部,在另一端部侧具有能够压接所述中心导体的压接部;方筒状的内部壳体,其在内部具有触头收容室,该触头收容室以所述触头连接部为前头且能够收容该触头连接部,该触头收容室的后端部是开口的,所述内部壳体将所述触头保持于所述触头收容室中;导电性的套壳,其具有:覆盖所述内部壳体的外周的方筒状的套壳本体部;以及线缆夹,其从所述套壳本体部连续地突出,能够将所述同轴线缆的终端固定为与所述套壳本体部同轴;以及L字状的电磁屏蔽板,其介于所述套壳与所述内部壳体之间,且外装于所述内部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线缆夹包括:能够压接所述外部导体的导电筒部;以及能够压接所述绝缘护套的绝缘钳紧部,所述套壳本体部在上表面的两侧具有一对缝隙,所述套壳本体部具有呈悬臂状地支承在该上表面上的锁定片,所述电磁屏蔽板具有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田宽筒井隆史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