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敏感控制阀和负载敏感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6538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敏感控制阀和负载敏感控制系统。负载敏感控制阀包括进油联。进油联包括用于与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连接的负载敏感通道、用于排油的回油通道和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与负载敏感通道连接,流量控制阀的出油口与回油通道连接且控制从负载敏感通道流向回油通道的油液的流量为恒定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负载敏感控制阀通过在负载敏感通道与回油通道之间设置流量控制阀来控制有一恒定的流量从负载敏感通道流到回油通道中,从而降低负载敏感通道的压力波动与冲击,实现负载敏感压力的稳定,从而使泵的流量的调节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载敏感控制阀和负载敏感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载敏感控制阀和负载敏感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多路阀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位于泵和执行元件之间,用于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大小和流向,从而集中控制工程机械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工程机械初期广泛应用节流型多路阀,节流型多路阀主要靠进油节流调节执行机构的流量,因此调速特性受负载压力影响很大。为提高多路阀的调控性能,负载敏感多路阀应运而生。由于负载敏感多路阀具有控制性能优越、结构紧凑灵活,对各类工程设备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在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港口机械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工程机械施工工况恶劣,负载压差变化大造成负载敏感多路阀反馈的负载压力波动与冲击严重,反馈到负载敏感泵的变量机构后,导致负载敏感泵反复变化排量,导致系统流量不稳,使整个系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敏感控制阀和负载敏感控制系统,以提高负载敏感泵的流量的稳定性。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载敏感控制阀,包括进油联,进油联包括用于与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连接的负载敏感通道、用于排油的回油通道和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与负载敏感通道连接,流量控制阀的出油口与回油通道连接且控制从负载敏感通道流向回油通道的油液的流量为恒定值。进一步地,流量控制阀包括第一节流元件和定差减压阀,第一节流元件的进油口与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连接,第一节流元件的出油口与定差减压阀的进油口连接,定差减压阀的出油口与流量控制阀的出油口连接,定差减压阀的第一压力比较端与第一节流元件的进油口连接,定差减压阀的第二压力比较端与第一节流元件的出油口连接以控制第一节流元件的出油口与其进油口之间的压差为恒定值进而控制从负载敏感通道流向回油通道的油液的流量为恒定值。进一步地,流量控制阀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一过滤装置设置于第一节流元件的进油口与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之间。进一步地,进油联还包括设置于负载敏感通道与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之间的单向阻尼阀,单向阻尼阀包括并联设置的单向阀和第二节流元件,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连接,单向阀的出油口与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连接。进一步地,进油联还包括用于与负载敏感泵的泵出口连接的进油通道和用于为工作联供油的供油通道,进油通道通过先导减压阀与供油通道连接。进一步地,进油联还包括通油口,先导减压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支路与通油口连接且先导减压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支路与供油通道连接,其中,通油口用于与外部油源连接以为供油通道供油;或者,通油口用于为外部先导元件提供先导油源。进一步地,进油联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设置于第二支路上。进一步地,进油联包括流量调节结构,流量调节结构设置于先导减压阀的出油口处,先导减压阀通过流量调节结构与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连接,其中,当通油口用于与外部油源连接以为供油通道供油时,流量调节结构为堵塞元件;或者,当通油口用于为外部先导元件提供先导油源时,流量调节结构为第三节流元件。进一步地,进油联还包括与进油通道连通的至少两个进油口,至少两个进油口在进油联的阀体上的位置不同。进一步地,进油联还包括设置于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之间的卸荷阀,卸荷阀的进油口与进油通道连通,卸荷阀的出油口与回油通道连通,卸荷阀的第一压力比较端与进油通道连接,卸荷阀的第二压力比较端与负载敏感通道连接以使进油通道的压力与负载敏感通道的压力的差值达到一定值时卸荷。进一步地,进油联包括设置于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之间的第一溢流阀;和/或,进油联包括设置于负载敏感通道与回油通道之间的第二溢流阀。进一步地,负载敏感控制阀为多路阀。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负载敏感控制系统,负载敏感控制系统包括用于与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连接的负载敏感通道、用于排油的回油通道和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与负载敏感通道连接,流量控制阀的出油口与回油通道连接且控制从负载敏感通道流向回油通道的油液的流量为恒定值。进一步地,负载敏感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负载敏感通道与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之间的单向阻尼阀,单向阻尼阀的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连接,单向阻尼阀的单向阀的出油口与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连接。基于本技术提供的负载敏感控制阀和负载敏感控制系统,负载敏感控制阀包括进油联。进油联包括用于与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连接的负载敏感通道、用于排油的回油通道和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与负载敏感通道连接,流量控制阀的出油口与回油通道连接且控制从负载敏感通道流向回油通道的油液的流量为恒定值。本技术的负载敏感控制阀通过在负载敏感通道与回油通道之间设置流量控制阀来控制有一恒定的流量从负载敏感通道流到回油通道中,从而降低负载敏感通道的压力波动与冲击,实现负载敏感压力的稳定,从而使泵的流量的调节更加稳定。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路阀的进油联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进油联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进油联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进油联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进油联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负载敏感控制阀和负载敏感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敏感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联,所述进油联包括用于与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连接的负载敏感通道、用于排油的回油通道和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负载敏感通道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通道连接且控制从所述负载敏感通道流向所述回油通道的油液的流量为恒定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敏感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联,所述进油联包括用于与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连接的负载敏感通道、用于排油的回油通道和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负载敏感通道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通道连接且控制从所述负载敏感通道流向所述回油通道的油液的流量为恒定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第一节流元件和定差减压阀,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进油口与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出油口与所述定差减压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定差减压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定差减压阀的第一压力比较端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定差减压阀的第二压力比较端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出油口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出油口与其进油口之间的压差为恒定值进而控制从所述负载敏感通道流向所述回油通道的油液的流量为恒定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敏感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阀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进油口与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负载敏感通道与所述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之间的单向阻尼阀,所述单向阻尼阀包括并联设置的单向阀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敏感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联还包括用于与负载敏感泵的泵出口连接的进油通道和用于为工作联供油的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通过先导减压阀与所述供油通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敏感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联还包括通油口,所述先导减压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支路与所述通油口连接且所述先导减压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支路与所述供油通道连接,其中,所述通油口用于与外部油源连接以为所述供油通道供油;或者,所述通油口用于为外部先导元件提供先导油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敏感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灿杰王普长王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