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特螺旋霉素的基因工程菌株螺旋霉素链霉菌WSJ-195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72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生素基因工程菌株螺旋霉素链霉菌WSJ-195,它是在维持4”-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整合状态下通过诱变、自然分离等手段提高整合型原始菌株WSJ-1发酵产生必特螺旋霉素的能力,获得高产菌株WSJ-195,其平均发酵效价3020微克/豪升,比质粒型p66B-F21菌株发酵效价高6倍多,比整合型原始菌株WSJ-1的发酵效价高3倍多,不仅发酵单位稳定,所产生的必特螺旋霉素的化学组分也稳定,从而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产生抗生素的基因工程菌菌株。
技术介绍
必特螺旋霉素(原名生技霉素)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碳霉素产生菌4”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p66B转入螺旋霉素链霉菌获得的克隆菌株(Streptomycesspiramyceticus p66B-F21)的发酵产物,必特螺旋霉素是以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三个组分为主的混合物,含有一定量的(异)丁酰、丙酰、乙酰螺旋霉素III及(异)丁酰、丙酰、乙酰螺旋霉素II,其化学结构及组分如下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 R=COCH2CH3R’=COCH2CH(CH3)2异戊酰螺旋霉素II R=COCH3R’=COCH2CH(CH3)2异戊酰螺旋霉素I R=H R’=COCH2CH(CH3)2异丁酰螺旋霉素III, R=COCH2CH3R’=COCH(CH3)2异丁酰螺旋霉素II R=COCH3R’=COCH(CH3)2丁酰螺旋霉素III R=COCH2CH3R’=COCH2CH2CH3丁酰螺旋霉素IIR=COCH3R’=COCH2CH2CH3丙酰螺旋霉素III R=COCH2CH3R’=COCH2CH3丙酰螺旋霉素IIR=COCH3R’=COCH2CH3 乙酰螺旋霉素IIIR=COCH2CH3R’=COCH3乙酰螺旋霉素II R=COCH3R’=COCH3其中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应不低于30%;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应不低于65%。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表明,必特螺旋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对耐红霉素、耐β内酰胺酶的金葡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部分阴性菌如卡他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和部分军团菌及厌氧菌有效,尤其对肺炎支原体的活性显著;药代动力学试验表明,必特螺旋霉素口服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组织渗透性好,组织分布广、维持时间长;急、慢性及生殖毒性和致突变等研究显示,在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必特螺旋霉素的毒性最低。以上特点说明必特螺旋霉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必特螺旋霉素于2001年7月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临床试验的批文(批准文号为2001XL029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生技霉素(必特螺旋霉素)的方法已于2000年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97104440.6)。该克隆菌株所含有的4”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p66B是以质粒状态存在,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GMCC No.0304。质粒型p66B-F21菌种的发酵单位平均为每毫升450微克,为了在螺旋霉素产生菌维持外源4”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的稳定性,在菌种传代斜面中必须加入硫链丝菌素以保持质粒的存在,这些缺点影响了基因工程必特螺旋霉素的实际应用。为了获得产生必特螺旋霉素的基因稳定型菌株,本专利技术人利用基因整合技术,通过基因同源重组将4”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整合在螺旋霉素链霉菌染色体上,获得了基因整合型菌株螺旋霉素链霉菌WSJ1,WSJ1菌株在不加压情况下连续传代,发酵效价及所产生的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稳定,而且发酵效价比质粒型菌株提高1倍以上(生物工程学报15卷2期171-176,1999),但是这样的发酵水平仍不符合生产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稳定的必特螺旋霉素高产菌株,以满足制药工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在维持4”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整合状态下,通过紫外、微波、甲基磺酸乙酯等化学诱变剂处理、并应用自然分离手段提高WSJ-1发酵产生必特螺旋霉素的能力,获得高产菌株WSJ-195及其突变体,该菌株或其突变体连续多次在黄豆饼粉—淀粉—琼脂孢子斜面培养基传代,经种子培养和在淀粉—鱼粉—玉米浆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验证;以藤黄微球菌为检定菌,用微生物法测定发酵液效价;发酵液在微硷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等溶媒提取,提取物经薄层色谱分析或高压液相色谱进行分析;以遗传标记的方法对4”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在染色体的整合状态进行考察。结果显示,WSJ—195及其突变体的发酵水平稳定(平均发酵效价为3020微克/毫升),所产生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可进入试生产工艺的研究。本专利技术获得的高产菌株WSJ-195已于2002年9月27日送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GMCCNo.0801。本专利技术将提供高产菌株发酵条件;提供多次传代菌株发酵单位稳定、所产生的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稳定的试验证明,并对该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描述。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高产菌株,其发酵水平较原始质粒型菌株提高了6倍多,比整合型原株提高了3倍多,该菌株发酵效价及所产生的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稳定,可应用于制药工业规模化生产。表一 WSJ-195菌株发酵效价 实施例3WSJ-195菌株的发酵产物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的验证取实施例2中得到的发酵液,用氢氧化钠(1%)调节pH至8.0-9.0,加入1/2体积的乙酸乙酯混合、静止,分离乙酸乙酯层,在用0.1%氢氧化钠处理过的碱性硅胶薄层板上点样后,在苯∶甲醇2∶1中展开,用碘蒸汽显迹,以螺旋霉素为对照,Rf值高于螺旋霉素的显迹点,即为必特螺旋霉素(图2)。利用ShimadzuLC-6A高压液相色谱仪及Shimadzu Shim-pack CLC-ODS Φ6.0×150mm分析柱,进行WSJ-195的发酵产物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的反相高效液相分析,流动相为CH3OH∶1%NaH2PO4(53∶47),检测波长231nm,流速1ml/min,必特螺旋霉素的组分分析结果见高压液相色谱(图3)。表二 螺旋霉素链霉菌WSJ-195生理生化特征 WSJ-195显示能降解黄嘌呤、水解淀粉、在0.1%酚中生长,并能还原硝酸盐,在3-7%的氯化钠中生长良好。WSJ-195能利用多种碳源,仅在棉籽糖、木糖和D-Saccharic acid上不生长。WSJ-195菌种生理生化特征见表二。本专利技术WSJ-195菌株与螺旋霉素链霉菌原株(微生物学报22(1)13-16,1982)及文献报道的螺旋霉素产生菌-生二素链霉菌(Pinnert-Sindico,SAnn.Inst.Pasteur.,87703-709,1954)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差异见表三、四。表三 WSJ-195和螺旋霉素链霉菌原株及生二素链霉菌形态学差异 表四 WSJ-195和螺旋霉素链霉菌原株及生二素链霉菌生理生化学差异 权利要求1.一株基因工程螺旋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WSJ-195CGMCC No.0801及其变异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工程螺旋霉素链霉菌WSJ-195及其变异体,其特征在于经孢子斜面、种子及发酵培养产生以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异戊酰螺旋霉素II、异戊酰螺旋霉素I三个组分为主的酰化螺旋霉素混合物-必特螺旋霉素。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抗生素基因工程菌株螺旋霉素链霉菌WSJ-195,它是在维持4”-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整合状态下通过诱变、自然分离等手段提高整合型原始菌株WSJ-1发酵产生必特螺旋霉素的能力,获得高产菌株WSJ-195,其平均发酵效价3020微克/豪升,比质粒型p66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株基因工程螺旋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WSJ-195 CGMCC No.0801及其变异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以光戴剑漉尚广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京泰投资管理中心北京首科集团公司北京宝亿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