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油气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3361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油气回收系统,所述燃油油气回收系统包括燃油箱及用于吸附所述燃油箱内的油气的碳罐,所述燃油油气回收系统还包括具有进气口的油气罐,所述燃油箱通过第一排气管路与所述油气罐的所述进气口连接,其中在所述燃油箱和所述油气罐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管路上设置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将所述燃油箱的油气泵入所述油气罐中并使得油气在所述油气罐中至少部分被加压形成油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油油气回收系统能够减轻碳罐的工作压力,无需设置较大容积的碳罐,节省布置空间。而且解决了加油时油气泄漏的问题。

Oil and gas recovery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uel vapor recovery system, the fuel oil and gas recovery system includes a fuel tank and tank for carbon adsorption of the fuel tank of oil and gas, the fuel oil and gas recovery system also includes an air inlet of the oil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of the fuel tank through the first exhaust pipe road with the oil tank, in which the fuel between the fuel tank and the oil tank of the first exhaust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vacuum pump, the vacuum pump to the fuel tank of the oil pump into the oil tank and the oil and gas in the oil tank is pressurized to form at least in part oil. The oil and gas recovery syste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working pressure of the carbon tank, without the need to set up the larger volume of carbon tank, and save the layout space. I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of oil and gas leakage at the time of refue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油油气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燃油油气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ORVR(OnboardRefuelingVaporRecovery,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是一种车辆排放控制系统,它能够收集燃油箱中挥发出来的燃油油气。ORVR系统设置在燃油箱和发动机之间,其工作原理是:燃油箱内的油气积攒达到一定压力值时,燃油箱上的泄压阀打开,燃油箱内的油气充入具有吸附作用的碳罐内,油气会被碳罐吸附。当发动机开始运转时,碳罐中的油气就会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从而作为燃料被使用。但是,在油气流量大的情况下,碳罐对大量的油气吸附困难,在碳罐达到饱和状态时,油气容易泄露到大气中。因此需较大容积的碳罐,而车辆布置空间有限,同时还要加上清洗装置,将碳罐内吸附的油气完全脱附给发动机,因此布置较为困难。另外,在油箱内的剩余油气,在加油打开燃油箱锁时会直接泄漏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为解决该问题,现有的ORVR系统在加油时利用油液在加油管口径位置形成的液封来避免油气进入大气中。但是,很多供应商都是依靠经验来设计液封,并没有相关的技术标准,小小的加工偏差就会导致加油不顺畅,或者实现不了液封功能,或出现加油反喷现象,或出现提前跳枪现象,不能保障ORVR的顺利实施。因此,需要对现有的ORVR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燃油油气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ORVR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油油气回收系统,包括燃油箱及用于吸附所述燃油箱内的油气的碳罐,所述燃油油气回收系统还包括具有进气口的油气罐,所述燃油箱通过第一排气管路与所述油气罐的所述进气口连接,其中在所述燃油箱和所述油气罐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管路上设置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将所述燃油箱的油气泵入所述油气罐中并使得油气在所述油气罐中至少部分被加压形成油液。进一步的,所述油气罐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碳罐通过第二排气管路与所述油气罐的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油气罐和所述碳罐之间的所述第二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油气罐上还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所述燃油箱相连;所述油气罐与所述燃油箱之间的所述回油管路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油气罐中的油液向所述燃油箱排出的单向阀。进一步的,所述燃油箱与所述油气罐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二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燃油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负压泵连接以控制所述负压泵的运行。进一步的,所述燃油箱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控制所述负压泵的运行。进一步的,所述燃油油气回收系统包括用于指示加油操作的加油指示单元,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加油指示单元指示所述燃油箱进行加油操作时控制所述负压泵运行。进一步的,所述加油指示单元包括位于驾驶室中的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加油按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加油按钮被按压以指示加油操作时控制所述负压泵运行。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还与加油口盖的加油口盖锁连接,所述加油按钮被按压后且所述燃油箱内的压力小于预定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加油口盖锁打开。进一步的,所述燃油油气回收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燃油箱中的油气是否泄漏的油气泄漏检测单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油油气回收系统,能够减轻碳罐的工作压力,不会因碳罐中的油气达到饱和而将油气泄漏到大气中,也无需设置较大容积的碳罐,节省布置空间。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油油气回收系统还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加油口液封导致的加油不畅的问题,并可减少加油时产生的油气泄漏到大气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燃油油气回收系统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燃油油气回收系统的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燃油箱;2-油气罐;3-负压泵;4-碳罐;5-第一控制阀;6-单向阀;7-第二控制阀;8-控制装置;9-发动机;10-加油按钮;11-第一排气管路;12-第二排气管路;13-第三排气管路;14-回油管路;15-燃油箱回油管;16-出油管;17-燃油泵;18-碳罐空滤,19-加油管;20-加油口盖;21-燃油箱锁;22-电动机。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油油气回收系统,该燃油油气回收系统包括燃油箱1及用于吸附所燃油箱1内的油气的碳罐4,该燃油油气回收系统还包括具有进气口的油气罐2,所述燃油箱1通过第一排气管路11与所述油气罐2的所述进气口连接,其中在所述燃油箱1和所述油气罐2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管路11上设置有负压泵3,所述负压泵3将所述燃油箱1的油气泵入所述油气罐2中并使得油气在所述油气罐2中至少部分被加压形成油液。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油油气回收系统,通过设置负压泵3将燃油箱1内的油气送入油气罐2中加压形成油液,可减轻碳罐4的工作压力,不会因碳罐4中的油气达到饱和而将油气泄漏到大气中,也无需设置较大容积的碳罐,节省布置空间。另外,通过设置负压泵3抽吸燃油箱1中的油气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加油口液封导致的加油不畅的问题,并可减少加油时产生的油气泄漏到大气中。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燃油箱1与油气罐2之间通过第一排气管路11连接,在第一排气管路11上设置有负压泵3,所述负压泵3优选采用多级柱塞负压泵,以能够有效地将油气压缩成油液。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气罐2上还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碳罐4通过第二排气管路12与所述油气罐2的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碳罐4进一步通过第三排气管路13与发动机9连接。优选地,在所述油气罐2和所述碳罐4之间的所述第二排气管路上12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控制阀5,该第一控制阀5可为电磁阀。负压泵3将燃油箱1中的油气泵入油气罐2中后,部分油气被压缩形成油液,而剩余的油气则在第一控制阀5打开后可进入到碳罐4中,通过碳罐4进行吸附并脱附到发动机9中参与燃烧。当然,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碳罐4与油气罐2的出气口相连,例如,也可设置碳罐4与燃油箱1可通断地直接连接,碳罐4与油气罐2的工作状态可根据燃油箱1内的具体油气压力情况进行具体控制。例如,在燃油箱1内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可关闭碳罐4与燃油箱1的连接,并打开负压泵3,将燃油箱1内的油气泵入油气罐2中形成油液,在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则可关闭负压泵3而开通碳罐4,从而可保持碳罐4的正常工作压力。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气罐2上还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回油管路14与所述燃油箱1相连,以将油气罐2中压缩形成的油液再回流到燃油箱1中。优选地,所述油气罐2与所述燃油箱1之间的所述回油管路14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油气罐2中的油液向所述燃油箱1排出的单向阀6。在油气罐6中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单向阀6打开,油气罐6中压缩形成的油液通过回油管路14回流到燃油箱1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油箱1与所述油气罐2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管路11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二控制阀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燃油油气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油气回收系统,包括燃油箱(1)及用于吸附所述燃油箱(1)内的油气的碳罐(4),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油气回收系统还包括具有进气口的油气罐(2),所述燃油箱(1)通过第一排气管路(11)与所述油气罐(2)的所述进气口连接,其中在所述燃油箱(1)和所述油气罐(2)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管路(11)上设置有负压泵(3),所述负压泵(3)将所述燃油箱(1)的油气泵入所述油气罐(2)中并使得油气在所述油气罐(2)中至少部分被加压形成油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油气回收系统,包括燃油箱(1)及用于吸附所述燃油箱(1)内的油气的碳罐(4),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油气回收系统还包括具有进气口的油气罐(2),所述燃油箱(1)通过第一排气管路(11)与所述油气罐(2)的所述进气口连接,其中在所述燃油箱(1)和所述油气罐(2)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管路(11)上设置有负压泵(3),所述负压泵(3)将所述燃油箱(1)的油气泵入所述油气罐(2)中并使得油气在所述油气罐(2)中至少部分被加压形成油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罐(2)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碳罐(4)通过第二排气管路(12)与所述油气罐(2)的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油气罐(2)和所述碳罐(4)之间的所述第二排气管路上(12)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控制阀(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罐(2)上还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回油管路(14)与所述燃油箱(1)相连;所述油气罐(2)与所述燃油箱(1)之间的所述回油管路(14)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油气罐(2)中的油液向所述燃油箱(1)排出的单向阀(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箱(1)与所述油气罐(2)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管路(11)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二控制阀(7)。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阔天李长江张新明何彦彬武晟锋刘立朝岳永亮喻兴超徐肇振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