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7192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0:22
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所述的缓冲罐通过管一连接预冷器,所述的预冷器通过管二连接冷却器一,所述的冷却器一通过管三连接冷却器二,所述的冷却器二通过管四连接冷却器三,所述的预冷器的底端连接出水管,所述的冷却器一、冷却器二与冷却器三的底端分别连接出油管,所述的出水管与所述的出油管均通过L形流通管连接油水分离器,所述的,所述的油水分离器通过管五连接存油罐,所述的油水分离器的底端连接排水管,所述的油水分离器与所述的存油罐均装入底格,所述的排水管穿过所述的底格的底门,所述的底板开有通口,所述的通口装入所述的L形流通管穿过所述的隔板的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油气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
技术介绍
现在的油气回收系统多为固定连接在某地,使得安装与拆卸异常的麻烦,对于需要少量进行检测使用的油气回收系统来说使用有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可携带的、可直接将回收的少量油气进行直接分离的,使用方便的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其组成包括:密封箱本体,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包括底板1、顶盖2、前板、后板、左侧板5与右侧板6,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内装入隔板7,所述的隔板7将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分为空槽一8、空槽二9、空槽三10、空槽四11与空槽五12,所述的空槽内分别装入缓冲罐13、预冷器14、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所述的密封箱的左侧板5开有进气孔18,所述的进气孔18内连接进气管19,所述的进气管19连接所述的缓冲罐13,所述的缓冲罐13装入所述的空槽一8内,所述的缓冲罐13的底部连接弧形定位块20,所述的弧形定位块2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底板1的内表面,所述的空槽二9、空槽三10、空槽四11与空槽五12的底端分别连接悬空架21,所述的悬空架21上装入所述的预冷器14、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所述的缓冲罐13通过管一22连接预冷器14,所述的预冷器14通过管二23连接冷却器一15,所述的冷却器一15通过管三24连接冷却器二16,所述的冷却器二16通过管四25连接冷却器三17,所述的预冷器14的底端连接出水管26,所述的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的底端分别连接出油管27,所述的出水管26与所述的出油管27均通过L形流通管29连接油水分离器28,所述的油水分离器28通过管五连接存油罐30,所述的油水分离器28的底端连接排水管31,所述的油水分离器28与所述的存油罐30均装入底格32,所述的排水管31穿过所述的底格32的底门35,所述的底板1开有通口33,所述的通口33装入所述的L形流通管29穿过所述的隔板7的底端,所述的冷却器三17的顶端连接L形排气管3,所述的L形排气管3穿过所述的顶盖2。所述的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所述的缓冲罐13的外表面与所述的空槽一8之间装入防震泡沫34,所述的悬空架21与管一22、管二23、管三24与管四25之间分别装入防震泡沫34。所述的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所述的底门35通过底轴4连接所述的底格32的侧壁的一端,所述的底门35通过V形卡片36连接所述的底格32的侧壁的另一端;所述的顶盖2通过顶轴38连接所述的左侧板5,所述的顶盖2通过磁片37连接所述的右侧板6。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密封箱配合防震泡沫使用,减少内部设备的晃动与振动,增加使用次数减少安全隐患。2.本技术的悬空架既可以稳定住预冷器、冷却器一、冷却器二与冷却器三又可以方便出水管与出油管通过L形流通管连接油水分离器使用,可直接进行油气分离,使用方便。3.本技术的底格的底门配合顶盖使密封箱本体内的全部物品可取出,方便更换与清洗。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其组成包括:密封箱本体,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包括底板1、顶盖2、前板、后板、左侧板5与右侧板6,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内装入隔板7,所述的隔板7将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分为空槽一8、空槽二9、空槽三10、空槽四11与空槽五12,所述的空槽内分别装入缓冲罐13、预冷器14、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所述的密封箱的左侧板5开有进气孔18,所述的进气孔18内连接进气管19,所述的进气管19连接所述的缓冲罐13,所述的缓冲罐13装入所述的空槽一8内,所述的缓冲罐13的底部连接弧形定位块20,所述的弧形定位块2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底板1的内表面,所述的空槽二9、空槽三10、空槽四11与空槽五12的底端分别连接悬空架21,所述的悬空架21上装入所述的预冷器14、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所述的缓冲罐13通过管一22连接预冷器14,所述的预冷器14通过管二23连接冷却器一15,所述的冷却器一15通过管三24连接冷却器二16,所述的冷却器二16通过管四25连接冷却器三17,所述的预冷器14的底端连接出水管26,所述的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的底端分别连接出油管27,所述的出水管26与所述的出油管27均通过L形流通管29连接油水分离器28,所述的油水分离器28通过管五连接存油罐30,所述的油水分离器28的底端连接排水管31,所述的油水分离器28与所述的存油罐30均装入底格32,所述的排水管31穿过所述的底格32的底门35,所述的底板1开有通口33,所述的通口33装入所述的L形流通管29穿过所述的隔板7的底端,所述的冷却器三17的顶端连接L形排气管3,所述的L形排气管3穿过所述的顶盖2。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所述的缓冲罐13的外表面与所述的空槽一8之间装入防震泡沫34,所述的悬空架21与管一22、管二23、管三24与管四25之间分别装入防震泡沫34。实施例3实施例1所述的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所述的底门35通过底轴4连接所述的底格32的侧壁的一端,所述的底门35通过V形卡片36连接所述的底格32的侧壁的另一端;所述的顶盖2通过顶轴38连接所述的左侧板5,所述的顶盖2通过磁片37连接所述的右侧板6。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其组成包括:密封箱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包括底板(1)、顶盖(2)、前板、后板、左侧板(5)与右侧板(6),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内装入隔板(7),所述的隔板(7)将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分为空槽一(8)、空槽二(9)、空槽三(10)、空槽四(11)与空槽五(12),所述的空槽内分别装入缓冲罐(13)、预冷器(14)、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所述的密封箱的左侧板(5)开有进气孔(18),所述的进气孔(18)内连接进气管(19),所述的进气管(19)连接所述的缓冲罐(13),所述的缓冲罐(13)装入所述的空槽一(8)内,所述的缓冲罐(13)的底部连接弧形定位块(20),所述的弧形定位块(2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底板(1)的内表面,所述的空槽二(9)、空槽三(10)、空槽四(11)与空槽五(12)的底端分别连接悬空架(21),所述的悬空架(21)上装入所述的预冷器(14)、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所述的缓冲罐(13)通过管一(22)连接预冷器(14),所述的预冷器(14)通过管二(23)连接冷却器一(15),所述的冷却器一(15)通过管三(24)连接冷却器二(16),所述的冷却器二(16)通过管四(25)连接冷却器三(17),所述的预冷器(14)的底端连接出水管(26),所述的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的底端分别连接出油管(27),所述的出水管(26)与所述的出油管(27)均通过L形流通管(29)连接油水分离器(28),所述的油水分离器(28)通过管五连接存油罐(30),所述的油水分离器(28)的底端连接排水管(31),所述的油水分离器(28)与所述的存油罐(30)均装入底格(32),所述的排水管(31)穿过所述的底格(32)的底门(35),所述的底板(1)开有通口(33),所述的通口(33)装入所述的L形流通管(29)穿过所述的隔板(7)的底端,所述的冷却器三(17)的顶端连接L形排气管(3),所述的L形排气管(3)穿过所述的顶盖(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回收系统测试仪,其组成包括:密封箱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包括底板(1)、顶盖(2)、前板、后板、左侧板(5)与右侧板(6),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内装入隔板(7),所述的隔板(7)将所述的密封箱本体分为空槽一(8)、空槽二(9)、空槽三(10)、空槽四(11)与空槽五(12),所述的空槽内分别装入缓冲罐(13)、预冷器(14)、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所述的密封箱的左侧板(5)开有进气孔(18),所述的进气孔(18)内连接进气管(19),所述的进气管(19)连接所述的缓冲罐(13),所述的缓冲罐(13)装入所述的空槽一(8)内,所述的缓冲罐(13)的底部连接弧形定位块(20),所述的弧形定位块(2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底板(1)的内表面,所述的空槽二(9)、空槽三(10)、空槽四(11)与空槽五(12)的底端分别连接悬空架(21),所述的悬空架(21)上装入所述的预冷器(14)、冷却器一(15)、冷却器二(16)与冷却器三(17),所述的缓冲罐(13)通过管一(22)连接预冷器(14),所述的预冷器(14)通过管二(23)连接冷却器一(15),所述的冷却器一(15)通过管三(24)连接冷却器二(16),所述的冷却器二(16)通过管四(25)连接冷却器三(17),所述的预冷器(14)的底端连接出水管(2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孙艳鹏张海学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华裕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