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耗能限位变曲率滑动摩擦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座装置,是一种可以满足隔震、耗能以及限位要求,并具有变刚度特性的滑动摩擦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中间,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多为强震区,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抗震形势严峻。传统抗震方法主要是通过提高结构构件强度(如增大截面)或屈服后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如塑性铰),造成的结果是造价的不经济和造型的不美观;而减隔震技术是将刚度较小的隔震支座放置于结构和基础之间,使其可以发生相对变形。通过这种方式增大结构的基本周期,避开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此外,依靠隔震支座的阻尼消耗部分能量,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从而达到较好隔震的效果。现有减隔震支座可以分为两类:橡胶类隔震支座和摩擦类隔震支座。橡胶类支座减隔震性能较好,应用广泛,但是其承载能力低,受环境影响较大,耐久性能差,水平位移小。滑动摩擦隔震支座具有承载能力大、耐久性好,对地震动敏感性较低等优点。然而,目前广泛应用的滑动摩擦隔震支座为单曲率摩擦摆,即具有确定曲率的滑动球面,因而其隔震周期为一定值,在长周期地震动的激励下,容易发生共振现象。变曲率摩擦摆支 ...
【技术保护点】
耗能限位变曲率滑动摩擦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3)、滑块(2)、滑板(5)、限位挡块(4)和绞线(6);上支座板(1)的下表面为凹曲面,沿支座对称轴所截凹曲面得到的曲线由五段不同曲率半径的曲线组成;曲线分为三个分段,第一分段曲线L1位于中心,第二分段曲线L2两条曲线分别与中心段曲线左右相接,第三分段曲线L3两条曲线分别对称连接在第二分段曲线L2上,整条曲线处处都有切线,且切线随切点的移动而连续转动,即为光滑曲线;上支座板(1)上的凹曲面与滑块(2)上的凸曲面相接触,滑块(2)上的凸曲面能在上支座板(1)的凹曲面内滑动,上支座板(1)的凹曲面为金属 ...
【技术特征摘要】
1.耗能限位变曲率滑动摩擦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3)、滑块(2)、滑板(5)、限位挡块(4)和绞线(6);上支座板(1)的下表面为凹曲面,沿支座对称轴所截凹曲面得到的曲线由五段不同曲率半径的曲线组成;曲线分为三个分段,第一分段曲线L1位于中心,第二分段曲线L2两条曲线分别与中心段曲线左右相接,第三分段曲线L3两条曲线分别对称连接在第二分段曲线L2上,整条曲线处处都有切线,且切线随切点的移动而连续转动,即为光滑曲线;上支座板(1)上的凹曲面与滑块(2)上的凸曲面相接触,滑块(2)上的凸曲面能在上支座板(1)的凹曲面内滑动,上支座板(1)的凹曲面为金属板,滑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强,梁旭,温佳年,许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