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病毒活性寡聚肽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1866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复合酶分步定向酶解牡蛎制取抗病毒活性的寡聚肽的方法,其特征是向牡蛎肉加入Tris-HCl缓冲液打浆,该缓冲液的升数为牡蛎肉千克数的2-3倍,按照60-65U/g肉的比例加入胰蛋白酶,恒温搅拌,在40-50℃下酶解3-4小时,然后灭酶,冷却;用酸调pH至5-6,按照70-75U/g肉的比例加入菠萝蛋白酶,搅拌,45-55℃下恒温酶解5-6小时,灭酶,冷却,离心,取上清液经过超滤、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DEAE  Sephadex  A-25离子交换柱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后,冻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活性高,对流感病毒和疱疹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复合酶定向酶解牡蛎制取具有抗病毒活性寡聚肽的方法。
技术介绍
病毒是一类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寄生微生物,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猴天花、西尼罗与埃博拉等病毒的出现与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病毒引起的疾病不仅具有高致病性,而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因此,这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的、持久的难题。自1941年青霉素问世,抗生素的迅猛发展使许多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而防治病毒性疾病则比前者困难得多,已成为目前传染性疾病的突出问题。由于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不同于细菌,它们缺乏自身的繁殖的酶系统,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借助于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合成其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才能生长繁殖,这就使药物在对病毒产生作用的同时也可杀伤宿主的正常细胞,故使抗病毒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经常在病毒生长的高峰之后出现,也导致药物难以发挥作用。目前,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大多为西药,存在种种副作用。尚未见到从牡蛎蛋白中制备抗病毒的寡聚肽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复合酶分步定向酶解牡蛎制取具有抗病毒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复合酶分步定向酶解牡蛎制取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寡聚肽的方法,其特征是向牡蛎肉加入Tris-HCl缓冲液,打浆,该缓冲液的升数为牡蛎肉千克数的2-3倍,按照60-65U/g肉的比例加入胰蛋白酶,恒温搅拌,在40-50℃下酶解3-4小时,然后灭酶,冷却;用酸调pH至5-6,按照70-75U/g肉的比例加入菠萝蛋白酶,搅拌,45-55℃下恒温酶解5-6小时,灭酶,冷却,离心,取上清液经过超滤、SephadexG-25凝胶柱层析、DEAESephadexA-25离子交换 柱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后,冻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名湧刘尊英董士远李八方崔文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