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制动器总成以及挂车桥,该制动器总成包括安装架,该安装架包括用于供车轴穿入的环状套接部;两个制动蹄,该两制动蹄的上端部均枢接在安装架上、下端部形成自由端;凸轮,其枢接在安装架上并位于两制动蹄的自由端之间,该凸轮用于在转动时抵顶制动蹄的自由端以使制动蹄相对于安装架转动;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设置于环状套接部与凸轮之间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制动蹄;其中,环状套接部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避让复位弹簧的避空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复位弹簧置于该避空位中,可将复位弹簧上移,防止复位弹簧与安装架发生干涉,同时,增大了凸轮的转动范围,能够使制动蹄具有较大的摆动幅度,并且避免凸轮与复位弹簧产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车制动器总成以及挂车桥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制动
,具体涉及一种挂车制动器总成以及挂车桥。
技术介绍
制动器是机动车辆的重要部件,其通常是用于安装在车轴上与车轮配合的位置,挂车的制动器目前大多采用鼓式结构,其具体包括安装架以及两个对置的制动蹄,制动蹄的外缘面设置摩擦片,制动蹄的一端为与安装架上的销轴枢转配合的转动端、另一端为与刹车驱动凸轮配合的自由端,刹车驱动凸轮设置在两个制动蹄的自由端之间,制动器动作时,刹车驱动凸轮转动,驱动两个制动蹄绕销轴转动,继而使制动器形成向外扩张的变形趋势,制动蹄外周缘的摩擦片与安装在车轮上的制动鼓内缘接触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以减小车轮相对于车轴的转动速率,达到制动、刹车的目的。另外,为了实现两个制动蹄复位,还需要设置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挂接在两制动蹄的自由端,刹车完成后,制动蹄凸轮复位,依靠复位弹簧的弹性应力将两制动蹄拉回至初始位置。通常情况下,要确保制动蹄凸轮有足够大的转动半径,以使制动蹄在绕其转动端转动后能够与制动鼓接触,在确保制动蹄凸轮转动半径的前提下,就使得制动蹄凸轮与安装架之间的间距非常有限,如在该间距内安装复位弹簧,则容易导致复位弹簧与制动蹄凸轮以及安装架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挂车制动器总成,其能够在确保凸轮具有较大转动半径的前提下,避免复位弹簧与凸轮和安装架之间发生干涉。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挂车桥。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挂车制动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该安装架包括用于供车轴穿入的环状套接部;两个制动蹄,该两制动蹄的上端部均枢接在安装架上、下端部形成自由端;凸轮,其枢接在安装架上并位于两制动蹄的自由端之间,该凸轮用于在转动时抵顶制动蹄的自由端以使制动蹄相对于安装架转动;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设置于环状套接部与凸轮之间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制动蹄;其中,环状套接部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避让复位弹簧的避空位。复位弹簧包括位于其中部的连接销以及分别位于连接销两端的两个弹簧单元,两弹簧单元的内侧端分别挂接于连接销的两端,两弹簧单元的外侧端分别连接在两制动蹄上,连接销嵌置于避空位中,且连接销的外径小于弹簧单元的外径。弹簧单元的外径由与连接销挂接的一端向着远离连接销的一端逐渐增大。制动蹄上设置有一挂接轴,弹簧单元的外侧端形成一挂钩并挂接在该挂接轴上。避空位为将环状套接部的外周面底部的圆弧面切削成一平面而形成。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销轴,两制动蹄的上端部分别枢接在两销轴上。该制动器总成还包括有一凸轮轴,该凸轮轴穿接在安装架上的轴套内并与安装架枢转配合,凸轮与凸轮轴同步联接。两制动蹄均呈弧形,且制动蹄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片。制动蹄的自由端枢接有与凸轮配合的滚柱。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挂车桥,包括车轴以及上述的挂车制动器总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挂车制动器总成,在安装架上设置避让复位弹簧的避空位,使复位弹簧置于该避空位中,可将复位弹簧上移,防止复位弹簧与安装架发生干涉,同时,在复位弹簧上移的前提上,增大了凸轮的转动范围,确保凸轮在转动时,能够使制动蹄具有较大的摆动幅度,并且避免凸轮与复位弹簧产生干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制动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制动器总成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图3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复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复位弹簧的剖视图;其中:10、安装架;11、销轴;12、避空位;14、环状套接部;20、制动蹄;21、挂接轴;30、复位弹簧;31、连接销;32、弹簧单元;40、凸轮;41、凸轮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3、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挂车制动器总成,其包括安装架10、两制动蹄20、凸轮40以及复位弹簧30,其中,安装架10作为安装基础,其用于将制动器总成适配的安装在车轴上,安装架10的主体部分包括一个环状套接部14,该环状套接部14上的通孔可供车轴穿入,两个制动蹄20相对设置,制动蹄20优选的呈弧形,其二者大致围成一个位于环状套接部14外部的环形结构,两制动蹄20的上端部均枢接在安装架10上,制动蹄20的下端部则形成自由端,也就是说,制动蹄20具有相对于安装架10转动的自由度,在受到外部驱动力的情况下,制动蹄20能够向外转动,以与刹车鼓内表面接触从而实现车辆的制动。凸轮40为直接驱动制动蹄20相对于安装架10转动的部件,该凸轮40枢接在安装架10上并被设置在两制动蹄20的自由端之间,与现有技术相通的,凸轮40大致呈S形,其在朝着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可抵顶两个制动蹄20的自由端均向外摆动一定的角度。复位弹簧30被设置在环状套接部14与凸轮之间,并且复位弹簧3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制动蹄20上,其中,在环状套接部14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一避空位12,该避空位12用于避让复位弹簧30,尤其是避让复位弹簧30中间的部分。本技术的挂车制动器总成,在安装架10上设置避让复位弹簧30的避空位12,使复位弹簧30置于该避空位12中,如此,可将复位弹簧30上移,防止复位弹簧30与安装架10发生干涉,同时,在复位弹簧30上移的前提上,增大了凸轮40的转动范围,确保凸轮40在转动时,能够使制动蹄20具有较大的摆动幅度,并且避免凸轮40与复位弹簧30产生干涉。为了进一步避免上述的干涉,结合图5、6所示,本技术的复位弹簧30具体包括连接销31以及两弹簧单元32,其中连接销31位于复位弹簧30的中部,弹簧单元32则分别位于连接销31的两端,弹簧单元32的内侧端挂接在连接销31的端部,两弹簧单元32的外侧端则分别连接在两制动蹄20上,复位弹簧30用于在完成制动、刹车后,将两制动蹄20拉回至初始位置,连接销31的外径小于弹簧单元32的外径,连接销31置于上述的避空位12中,如此一来,由于复位弹簧30中部的连接销31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即复位弹簧30中部具有相对较小的径向尺寸,尽可能的为安装架10以及凸轮40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当然,在上述复位弹簧30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弹簧单元32设置为一锥状构造,也就是说,弹簧单元32的外径由与连接销31挂接的一端向着远离连接销31的一端逐渐增大,这样就可以配合环状套接部14的外周缘面形状,进一步避免安装架10与复位弹簧30发生干涉。按照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复位弹簧30并不局限于上述包含连接销31和弹簧单元32的分体式结构,其还可以是如普通的弹簧结构一样,是一个整体式的弹簧。在本技术中,上述的避空位12为将环状套接部14的外周面底部的圆弧面切削成一平面而形成,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加工时,将换装套接部14外周缘面的底端部切掉,切掉后形成空位形成避空位12,此种结构易于安装架10的加工成型;当然,也可以是设置在环状套接部14底部的凹槽或孔,该凹槽或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贯穿环状套接部14的左右两侧,安装时,将连接销31插入到该凹槽或孔中,当上述的避空位12被设置为凹槽或孔时,其还能够用于防止连接销31摆动,从而确保复位弹簧30对制动蹄施加的弹性应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挂车制动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该安装架包括用于供车轴穿入的环状套接部;两个制动蹄,该两制动蹄的上端部均枢接在安装架上、下端部形成自由端;凸轮,其枢接在安装架上并位于两制动蹄的自由端之间,该凸轮用于在转动时抵顶制动蹄的自由端以使制动蹄相对于安装架转动;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设置于环状套接部与凸轮之间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制动蹄;其中,环状套接部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避让复位弹簧的避空位。
【技术特征摘要】
1.挂车制动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该安装架包括用于供车轴穿入的环状套接部;两个制动蹄,该两制动蹄的上端部均枢接在安装架上、下端部形成自由端;凸轮,其枢接在安装架上并位于两制动蹄的自由端之间,该凸轮用于在转动时抵顶制动蹄的自由端以使制动蹄相对于安装架转动;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设置于环状套接部与凸轮之间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制动蹄;其中,环状套接部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避让复位弹簧的避空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制动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包括位于其中部的连接销以及分别位于连接销两端的两个弹簧单元,两弹簧单元的内侧端分别挂接于连接销的两端,两弹簧单元的外侧端分别连接在两制动蹄上,连接销嵌置于避空位中,且连接销的外径小于弹簧单元的外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车制动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弹簧单元的外径由与连接销挂接的一端向着远离连接销的一端逐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枢,林划,鲁启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