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器组件以及具有该制动器组件的车轴总成,制动器组件包括安装架,该安装架上设置有一孔位;ABS传感器,其穿接在孔位内,且ABS传感器凸出于安装架内侧面;两个相对设置的制动蹄,两制动蹄的顶部均铰接在安装架上、底部均形成一个自由端;拉簧,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制动蹄上,该拉簧位于ABS传感器的上方,且拉簧的中部形成有一用于避让ABS传感器的避让凹位。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ABS传感器与拉簧干涉的问题,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器组件以及具有该制动器组件的车轴总成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制动
,具体涉及一种制动器组件,以及具有该制动器组件的车轴总成。
技术介绍
制动器是机动车辆的重要部件,其一般安装在车轴上与车轮配合的位置,以挂车桥制动器为例,其通常包括安装架以及两个对置的制动蹄,制动蹄的外缘面设置摩擦片,制动蹄的一端为与安装架上的销轴枢转配合的转动端、另一端为与刹车驱动凸轮配合的自由端,刹车驱动凸轮设置在两个制动蹄的自由端之间,制动器动作时,刹车驱动凸轮转动,驱动两个制动蹄绕销轴转动,继而使制动器形成向外扩张的变形趋势,制动蹄外周缘的摩擦片与安装在车轮上的制动鼓内缘接触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以减小车轮相对于车轴的转动速率,达到制动、刹车的目的;另外,为了实现两个制动蹄复位,还需要设置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挂接在两制动蹄的自由端,刹车完成后,制动蹄凸轮复位,依靠复位弹簧的弹性应力将两制动蹄拉回至初始位置;此外,为了确保制动器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增加复位弹簧的使用寿命,在两制动蹄的转动端之间还连接有一拉簧。在现有的制动器结构中,制动蹄包括弯板、以及设置在弯板内表面腹板,为匹配车轴的装配以及弯板的形状,腹板被设置为弧形,其靠近制动蹄转动端的一端设置有与销轴枢转配合的凹孔,销轴嵌在凹孔内,拉簧的两端分别挂接在两个制动蹄的腹板上;另外,为了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在车轴上还需要安装一ABS传感器,该ABS传感器被固定在车轴的上部,并穿入到安装架上预设的孔位内,并由孔位穿出,ABS传感器的引线穿过制动器后,经由制动器防尘盖穿出,由于拉簧、ABS传感器均是在车轴的上部,ABS传感很容易与拉簧发生干涉,影响制动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制动器组件,其能够防止拉簧与ABS传感器发生干涉,使制动器结构更为紧凑合理。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制动器组件的车轴总成。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制动器组件,包括安装架,该安装架上设置有一孔位;ABS传感器,其穿接在孔位内,且ABS传感器凸出于安装架内侧面;两个相对设置的制动蹄,两制动蹄的顶部均铰接在安装架上、底部均形成一个自由端;拉簧,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制动蹄上,该拉簧位于ABS传感器的上方,且拉簧的中部形成有一用于避让ABS传感器的避让凹位。拉簧包括位于其中部的连接销以及分别位于连接销两端的两个弹簧,两弹簧的内侧端分别挂接于连接销的两端,两弹簧的外侧端分别挂接于两弯板上,连接销的外径小于弹簧的外径,凹位由连接销的外表面和两个弹簧的内侧端围成。弹簧与连接销挂接的部分的内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制动蹄包括弯板、固定于弯板内表面的支架、以及附着于弯板外表面的摩擦片;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支承销,支架的顶端设置有一枢接部,两支承销分别与枢接部枢转配合以使制动蹄能够相对于安装架转动。弯板上设置靠近制动蹄顶端且位于支架外侧的挂接件,弹簧的外侧端设置有与挂接件匹配的挂钩。挂接件为在弯板上冲裁后向着弯板的内侧折弯形成,其上设置有与挂钩匹配的挂接孔。两弹簧的外侧端分别挂接在两制动蹄的支架上。支架包括两个沿着弯板的宽度方向排列的腹板,枢接部为设置在两腹板上的枢接孔,与制动蹄对应的支承销的两端分别插接在该制动蹄上的两腹板的枢接孔内。该制动器组件包括两个拉簧,该两拉簧位于两腹板的外侧。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车轴总成,其包括轴体、刹车鼓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动器组件,在安装架上设置有一轴安装孔,轴体穿接在该轴安装孔内,刹车鼓套设在制动器的外部,刹车鼓的内表面与摩擦片的外表面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拉簧的中部与ABS传感器距离最近的位置设置一个避让凹位,该避让凹位容纳ABS传感器顶部的至少一部分,使拉簧与ABS传感器之间形成一个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间隙,这样,避免了拉簧与ABS传感器发生干涉,提高了行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制动器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制动器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拉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拉簧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车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安装架;11、支承销;12、孔位;20、制动蹄;21、弯板;211、挂接件;22、腹板;221、枢接孔;23、摩擦片;40、拉簧;41、连接销;42、弹簧;50、轴体;60、刹车鼓;70、ABS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制动器组件,其包括安装架10、两个制动蹄20、拉簧40、ABS传感器70,其中安装架10作为整个制动器组件的安装基础与车轴配合安装,安装架10上设置有两个支承销11,两支承销分别嵌在安装架10的轴孔内,当然,支承销也可以是与安装架10一体成型,具体为由安装架10表面凸出的圆柱状结构;两个制动蹄20相对设置,该制动蹄呈弧形,其弧度接近180°,将两制动蹄20对置后,其二者围成一个圆形的结构,两制动蹄20的具体结构包括弯板21、两个腹板22以及摩擦片23,摩擦片23附着在弯板的外表面,弯板21为一弧形板,腹板22固定于弯板21的内表面,腹板22呈弧形,其与弯板21的弧度一致,腹板22与弯板21对接的部分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制动蹄20的A端为转动端,B端为自由端,自由端为与刹车驱动凸轮配合的一端,在两腹板22上靠近A端的一端设置有一枢接部,两制动蹄20上的枢接部分别与两支承销11枢转配合,以使两制动蹄20能够分别相对于安装架10转动,即是说,在刹车驱动凸轮抵顶制动蹄20的B端时,两制动蹄20能够分别相对于与其对应的支承销11转动,以使制动器组件发生向外扩张的形变;本技术中,拉簧4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制动蹄20上,ABS传感器70穿接在安装架10上开设的孔位12中,并且ABS传感器70至少有一部分是凸出于安装架10的内侧面的,拉簧40位于ABS传感器70的上方(即在径向上,拉簧40位于ABS传感器70的外侧),拉簧40的中部形成有一避让凹位,该避让凹位容纳ABS传感器70的顶部,从而避让ABS传感器70,以防止拉簧40与ABS传感器发生干涉。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制动蹄20与安装架10的枢接结构不仅限于上述利用支撑销11的结构,其还可以是其他的枢接结构,例如,在制动蹄20的腹板22上设置凸轴,将凸轴嵌在安装架10上预设的轴孔上。枢接部为开设在腹板22上的枢接孔221,支承销11的端部嵌在枢接孔221中并与枢接孔221枢转配合,上述的支承销11的两端是分别嵌在同一个制动蹄20的两个腹板22的枢接孔221中的。优选的,为了防止两制动蹄20的转动端发生干涉,尽量的减小两支承销11的间距,上述的枢接孔221为一个弧度大于或等于180°的半圆,其他部位为镂空。上述的结构中,将拉簧40连接在弯板21上,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在轴向(即弯板21的宽度方向)上,拉簧40位于腹板22的外侧,即拉簧40位于支承销11的端部外侧,也就是说,通过将拉簧40的端部连接在弯板21上,可使拉簧40在轴向上与支承销11错开,那么就可以将拉簧40与支承销11设置在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上,使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该安装架上设置有一孔位;ABS传感器,其穿接在孔位内,且ABS传感器凸出于安装架内侧面;两个相对设置的制动蹄,两制动蹄的顶部均铰接在安装架上、底部均形成一个自由端;拉簧,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制动蹄上,该拉簧位于ABS传感器的上方,且拉簧的中部形成有一用于避让ABS传感器的避让凹位。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该安装架上设置有一孔位;ABS传感器,其穿接在孔位内,且ABS传感器凸出于安装架内侧面;两个相对设置的制动蹄,两制动蹄的顶部均铰接在安装架上、底部均形成一个自由端;拉簧,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制动蹄上,该拉簧位于ABS传感器的上方,且拉簧的中部形成有一用于避让ABS传感器的避让凹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拉簧包括位于其中部的连接销以及分别位于连接销两端的两个弹簧,两弹簧的内侧端分别挂接于连接销的两端,两弹簧的外侧端分别挂接于两弯板上,连接销的外径小于弹簧的外径,凹位由连接销的外表面和两个弹簧的内侧端围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弹簧与连接销挂接的部分的内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制动蹄包括弯板、固定于弯板内表面的支架、以及附着于弯板外表面的摩擦片;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支承销,支架的顶端设置有一枢接部,两支承销分别与枢接部枢转配合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枢,林划,鲁启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