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202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桥结构,包括轮毂、转向节、主销、壳体、球形支座、内半轴、差速器、主减速箱、主减速器壳、半轴套管、万向节、车轮和外半轴;所述轮毂安装于外半轴表面且所述外半轴一端与万向节紧密连接;所述轮毂表面安装有车轮;所述万向节一侧设置有球形支座且所述球形支座内部有主销穿过;所述万向节一端与内半轴连接且所述内半轴安装于半轴套管内部;所述半轴套管一端与主减速器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主减速器壳内部安装有主减速箱,并且所述主减速箱一侧安装有差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连接紧凑,万向节能够保证车轮很容易转向,且轮毂耐磨损,能够在长时间工作下性能稳定,使用寿命久,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桥结构,属于电力设备

技术介绍
车桥的功能就是传递车架与车轮之间各方向作用力及其力矩,其对汽车的动力性,稳定性,承载能力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是作为驱动桥,除了承载作用外还起到驱动、减速和差速的作用。卡车一般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布置方法。一般情况下,前桥都是转向桥,而驱动桥在后桥卡车前桥由主要由前梁,转向节,主销和轮毂等部分组成。车桥两端与转向节绞接。前梁的中部为实心或空心梁。对一些载重较大的载重汽车,要求较大的减速比,用单级主减速器传动,则从动齿轮的直径就必须增大,会影响驱动桥的离地间隙,所以采用两次减速,通常称为双级减速器。双级减速器有两组减速齿轮,实现两次减速增扭。目前我国车桥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车桥结构不稳定;车桥自身重量过重,导致车辆行驶困难,一些车桥控制性差,且连接不紧凑,使用久了之后会发生断裂,安全性能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车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车桥结构,车桥结构稳定,连接紧凑,控制性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桥结构,包括轮毂、转向节、主销、壳体、球形支座、内半轴、差速器、主减速箱、主减速器壳、半轴套管、万向节、车轮和外半轴;所述轮毂安装于外半轴表面且所述外半轴一端与万向节紧密连接;所述轮毂表面安装有车轮;所述万向节一侧设置有球形支座且所述球形支座内部有主销穿过;所述万向节一端与内半轴连接且所述内半轴安装于半轴套管内部;所述半轴套管一端与主减速器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主减速器壳内部安装有主减速箱,并且所述主减速箱一侧安装有差速器。进一步的,所述轮毂一侧安装有转向节。进一步的,所述差速器为L形结构,并且所述差速器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球形支座外表面设置有壳体,并且壳体为圆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主减速器壳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连接紧凑,万向节能够保证车轮很容易转向,且轮毂耐磨损,能够在长时间工作下性能稳定,使用寿命久,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适合推广使用能够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轮毂;2、转向节;3、主销;4、壳体;球形支座;5、内半轴;6、差速器;7、主减速箱;8、主减速器壳;9、半轴套管;10、万向节;11、车轮;12、外半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车桥结构,包括轮毂1、转向节2、主销3、壳体4、球形支座5、内半轴6、差速器7、主减速箱8、主减速器壳9、半轴套管10、万向节11、车轮11和外半轴12 ;所述轮毂1安装于外半轴12表面且所述外半轴12 —端与万向节11紧密连接;所述轮毂1表面安装有车轮11 ;所述万向节11 一侧设置有球形支座5且所述球形支座5内部有主销3穿过;所述万向节11 一端与内半轴6连接且所述内半轴6安装于半轴套管10内部;所述半轴套管10—端与主减速器壳9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主减速器壳9内部安装有主减速箱8,并且所述主减速箱8 一侧安装有差速器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轮毂1 一侧安装有转向节2 ;所述差速器7为L形结构,并且所述差速器7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球形支座5外表面设置有壳体4,并且壳体4为圆弧形结构;所述主减速器壳9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螺栓。本技术在使用时,要是增大后桥速比,单级主减速桥就需要更大的盆齿,卡车的离地间隙变小,通过性较差。而轮边减速器则很好的解决了这对矛盾,在车轮半轴轴头和车轮之间再加装一个减速齿轮,主减速器盆齿直径减小,车桥升高了,通过性提高,能适应各种复杂路况。但是,轮减桥因为结构更复杂,导致其自重大,机械效率低,能量损耗大,较费油,同时发热量大使轮端温度高,容易发生爆胎。单减桥适合公路运输,传动效率高,并能减少油耗。而轮减桥适合路况不好的车辆选用,轮减桥可以提高通过性,并输出较大的扭矩。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车桥结构,包括轮毂(1)、转向节(2 )、主销(3 )、壳体(4 )、球形支座(5 )、内半轴(6)、差速器(7)、主减速箱(8)、主减速器壳(9)、半轴套管(10)、万向节(11)、车轮(11)和外半轴(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安装于外半轴(12)表面且所述外半轴(12) 一端与万向节(11)紧密连接;所述轮毂(1)表面安装有车轮(11);所述万向节(11) 一侧设置有球形支座(5)且所述球形支座(5)内部有主销(3)穿过;所述万向节(11)一端与内半轴(6)连接且所述内半轴(6 )安装于半轴套管(10 )内部;所述半轴套管(10 ) —端与主减速器壳(9 )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主减速器壳(9)内部安装有主减速箱(8),并且所述主减速箱(8) —侧安装有差速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一侧安装有转向节(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7)为L形结构,并且所述差速器(7 )通过螺栓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支座(5)外表面设置有壳体(4 ),并且壳体(4 )为圆弧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壳(9)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螺栓。【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桥结构,包括轮毂、转向节、主销、壳体、球形支座、内半轴、差速器、主减速箱、主减速器壳、半轴套管、万向节、车轮和外半轴;所述轮毂安装于外半轴表面且所述外半轴一端与万向节紧密连接;所述轮毂表面安装有车轮;所述万向节一侧设置有球形支座且所述球形支座内部有主销穿过;所述万向节一端与内半轴连接且所述内半轴安装于半轴套管内部;所述半轴套管一端与主减速器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主减速器壳内部安装有主减速箱,并且所述主减速箱一侧安装有差速器;本技术结构连接紧凑,万向节能够保证车轮很容易转向,且轮毂耐磨损,能够在长时间工作下性能稳定,使用寿命久,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IPC分类】B60K17/16, B60K17/08【公开号】CN205022368【申请号】CN201520589872【专利技术人】戴静益 【申请人】无锡市悦丰化工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申请日】2015年8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桥结构,包括轮毂(1)、转向节(2)、主销(3)、壳体(4)、球形支座(5)、内半轴(6)、差速器(7)、主减速箱(8)、主减速器壳(9)、半轴套管(10)、万向节(11)、车轮(11)和外半轴(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安装于外半轴(12)表面且所述外半轴(12)一端与万向节(11)紧密连接;所述轮毂(1)表面安装有车轮(11);所述万向节(11)一侧设置有球形支座(5)且所述球形支座(5)内部有主销(3)穿过;所述万向节(11)一端与内半轴(6)连接且所述内半轴(6)安装于半轴套管(10)内部;所述半轴套管(10)一端与主减速器壳(9)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主减速器壳(9)内部安装有主减速箱(8),并且所述主减速箱(8)一侧安装有差速器(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静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悦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