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公祥专利>正文

一种轻量化车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576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量化车桥,包括桥管和转动连接在桥管两端的轮毂,桥管上方和下方固定有连接配件的支架,所述桥管为矩形截面的薄壳结构,桥管的前后两立面的壁厚小于上下两平面的壁厚,前后立面的壁厚为11mm,上下平面的壁厚为14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前后两立面的厚度小于传统桥管的厚度,相比于传统的车桥减轻桥管的重量而不降低车桥整体的承载强度,进而增加了货物的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挂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车桥
技术介绍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挂车在运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挂车的车桥整体重量大,壁厚为相同,降低整车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车桥整体重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桥管的前后立面的厚度小于上下平面的厚度的轻量化车桥。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桥管和转动连接在桥管两端的轮毂,桥管上方和下方固定有连接配件的支架,所述桥管为矩形截面的薄壳结构,桥管的前后两立面的壁厚小于上下两平面的壁厚。优选的,所述前后立面的壁厚为11mm,上下平面的壁厚为14mm。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前后两立面的厚度小于传统桥管的厚度,相比于传统的车桥减轻桥管的重量而不降低车桥整体的承载强度,进而增加了货物的运输量,提尚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桥管截面图。图中1.桥管,11.前立面,12.上平面,2.主轴,3.轮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桥管I和转动连接在桥管两端的轮毂3,桥管I上方和下方固定有连接配件的支架,桥管I为矩形截面的薄壳结构,桥管I的前后两立面11的壁厚小于上下两平面12的壁厚。优选的,所述前立面11与后立面的壁厚为11mm,上平面12与下平面的壁厚为14mm。【主权项】1.一种轻量化车桥,包括桥管(I)和转动连接在桥管两端的轮毂(3),桥管(I)上方和下方固定有连接配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管(I)为矩形截面的薄壳结构,桥管(I)的前后两立面的壁厚小于上下两平面的壁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立面的壁厚为11mm,上下平面的壁厚为14mm。【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轻量化车桥,包括桥管和转动连接在桥管两端的轮毂,桥管上方和下方固定有连接配件的支架,所述桥管为矩形截面的薄壳结构,桥管的前后两立面的壁厚小于上下两平面的壁厚,前后立面的壁厚为11mm,上下平面的壁厚为14mm。本技术由于前后两立面的厚度小于传统桥管的厚度,相比于传统的车桥减轻桥管的重量而不降低车桥整体的承载强度,进而增加了货物的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IPC分类】B60B35-08【公开号】CN204398755【申请号】CN201520030554【专利技术人】罗公祥 【申请人】罗公祥【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5年1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量化车桥,包括桥管(1)和转动连接在桥管两端的轮毂(3),桥管(1)上方和下方固定有连接配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管(1)为矩形截面的薄壳结构,桥管(1)的前后两立面的壁厚小于上下两平面的壁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公祥
申请(专利权)人:罗公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