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61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以超细纤维为材料,设计一种生产工艺简单,结实牢固,不变型,成本低廉,防水性好,保养方便,适合于活动量较大的人群穿用的合成革鞋,彻底解决成鞋帮底结合部位牢度不足特别是掉跟的问题,推广应用后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鞋。现今,由于合成革鞋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条件要求不高,下料、缝帮、绷帮、配底、整饰等主要工序一般小工厂即可完成,因此国内外许多厂家都在生产合成革鞋。而生产超细纤维合成革鞋的厂家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制鞋工艺的限制,还只停留在冷粘工艺,尤其是帮底结合部位牢度是薄弱环节,且鞋帮寿命远远大于鞋底寿命和帮底结合部位寿命,给有限的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本技术的目的是以超细纤维为材料,设计一种生产工艺简单,结实牢固,不变型,成本低廉,防水性好,保养方便,适合于活动量较大的人群穿用的合成革鞋,彻底解决成鞋帮底结合部位牢度不足特别是掉跟的问题。参见本技术的说明书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跟面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跟剖面图A。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采用超细纤维合成革为制鞋原料,下料方式为径向30~60°角方式裁料。内包头1、鞋里2、帮面3、内底4、主跟5、连跟外底6均为粘接。鞋的内底4由涤纶纤维片做成,鞋帮3胶粘后加缝一道内线,鞋内线要求沿子口线向内平移5~15mm处透缝,用6~14股苎麻线,经松香蜡浸透,针码为0.8~2cm/针。这样可将帮脚内底4与连跟外底6夹起来缝成一体。为提高连跟外底6后跟部位的帮底结合牢度,在模压连跟外底的时候,预先放入外底后跟部5~9个垫片8,垫片8的厚度为0.7-1.1mm,外径8-10mm,内径2.5~3.5mm。垫片8放置形状平行于跟面,垫片8位置距跟面6~10mm,5~9个垫片沿鞋跟周边均匀分布如图2。将带有垫片8的连根外底与鞋帮3粘好之后,用5~9颗退火后的沉头钉7分别从5~9个垫片8中穿过并钉入鞋内。沉头钉要求有足够长,穿透到鞋内膛后回头,沉头钉的钉帽要大于垫片8内径,而钉子直径要小于垫片8内径。钉好后的钉子剖面如图3。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生产工艺简单,结实牢固,不变型,相当于真皮鞋的2-3双;成本降低,只是真皮鞋的2/3;防水性好,保养方便,无需鞋油,适合于活动量较大的人群穿用,如军人、矿工等。不仅解决了成鞋牢度不足的问题,还使掉跟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推广应用后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实施例男鞋,采用超细纤维合成革为制鞋原料,后跟高为28mm,垫片8选用镀锌铁片,厚度为1mm,内径为3mm,外径为8mm,将带有垫片8的连跟外底6与鞋帮3粘合起来,刷胶前要起毛处理,粘合后进行热交联。用长2.8mm,直径小于3mm,经退火处理过的七颗沉头钉7从跟面向鞋里钉入,当钉帽与垫片内径完全配合好之后再把鞋里的钉尖打弯,砸平,即安装好牢固的后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鞋,其特征在于,该鞋由内包头1、鞋里2、帮面3、内底4、主跟5、连跟外底6粘接而成,鞋内底4由涤纶纤维片做成,鞋帮3胶粘后加缝一道内线,鞋内线沿子口线向内平移5-15mm处用苎麻线透缝,针码为0.8-2cm/针,将帮脚内底4与连跟外底6缝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鞋,其特征在于,该鞋由内包头1、鞋里2、帮面3、内底4、主跟5、连跟外底6粘接而成,鞋内底4由涤纶纤维片做成,鞋帮3胶粘后加缝一道内线,鞋内线沿子口线向内平移5-15mm处用苎麻线透缝,针码为0.8-2cm/针,将帮脚内底4与连跟外底6缝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纤维合成革鞋,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跟外底6后跟部设有5-9个垫片8,垫片8的厚度在0.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升任隆寿王春梅严自力邹放成
申请(专利权)人: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