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后整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72597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6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染色牢度高、手感柔软、成本相对较低、环保的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后整饰工艺,包括水洗、染色、后整理、水洗及干燥步骤,所述染色处理前还进行挤压超细纤维基布处理,所述挤压超细纤维基布处理的具体步骤为:采用一对挤压辊,超细纤维基布从挤压辊之间的缝隙经过,进而进入染色处理液中染色处理,染色处理液中含有无醛固色剂、手感处理剂、丙烯酸苯酯,染色处理为分阶段升温处理;所述烘干方法为:将经过水洗的超细纤维基布进行挤水,然后放入烘干室烘干,烘干室的温度控制在80~90℃,烘干室设有加热装置和换气装置,通过加热装置与换气装置的运作控制烘干室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后整饰工艺
技术介绍
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结构与性能酷似真皮,它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是a、适合大规模连续化工业生产;b、束装超细纤维的形成及连续的网状聚氨酯结构使它具有部分接近天然皮革的结构与手感;c、物理化学性能优异:在机械强度、耐水、耐油、耐气候性等方面均天然皮革,特别适合在恶劣的环境和高强度、高湿度、大运动量条件下使用;d、加工手段多样,花色品种繁多;e、革体均一无部位差,在厚薄上可调整自如,适应多种产品的需要,它的使用能有效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因而在军工、劳保、箱包、家具、服装以及运动器材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它的外观优美性及品位的再现化与天然皮革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色泽保持时间短、手感上纤维编织密度低、基布表现密度低、坯革空松、手感扁薄等方面。从色泽上分析:超细纤维基布上的活性基团很少,与蛋白纤维相比,仅有其的10%左右,大多数染料难于上染,同时纤维极细,比表面积很大,染料消耗量大,如果仅靠染料自身的沉积作用使纤维上色,其水洗牢度将很差,因而超细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后整饰工艺,包括水洗、染色、后整理、水洗及干燥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处理前还进行挤压超细纤维基布处理,所述挤压超细纤维基布处理的具体步骤为:采用一对挤压辊,超细纤维基布从挤压辊之间的缝隙经过,进而进入染色处理液中染色处理,染色处理液中含有无醛固色剂、手感处理剂、丙烯酸苯酯,所述无醛固色剂占染色处理液重的10~15%,所述手感处理剂占染色处理液重的0.3~1%,所述丙烯酸苯酯占染色处理液重的11~15%,染色处理为分阶段升温处理,第一阶段为从常温升到45℃,升温速度为2℃/min,第二阶段为从45℃~60℃,升温速度为1℃/min,第三阶段为从60~90℃,升温速度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后整饰工艺,包括水洗、染色、后整理、水洗及干燥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处理前还进行挤压超细纤维基布处理,所述挤压超细纤维基布处理的具体步骤为:采用一对挤压辊,超细纤维基布从挤压辊之间的缝隙经过,进而进入染色处理液中染色处理,染色处理液中含有无醛固色剂、手感处理剂、丙烯酸苯酯,所述无醛固色剂占染色处理液重的10~15%,所述手感处理剂占染色处理液重的0.3~1%,所述丙烯酸苯酯占染色处理液重的11~15%,染色处理为分阶段升温处理,第一阶段为从常温升到45℃,升温速度为2℃/min,第二阶段为从45℃~60℃,升温速度为1℃/min,第三阶段为从60~90℃,升温速度为1℃/2min;所述烘干方法为:将经过水洗的超细纤维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仁孙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隆上超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