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脚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7220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脚矫正装置,包括固定板,还包括固设于固定板的中部的主板、设于主板中部的高度矫正组件以及设于主板两侧的间距矫正组件,主板的上端设有呈矩形排列的四个活动孔,高度矫正组件包括两压板和设于两压板两端的升降杆,升降杆与活动孔配合,间距矫正组件包括棱形升降梯及设于棱形升降梯的每一棱形结构的一侧的压头。上述引脚矫正装置,先将元器件放于主板上,并将元器件的引脚放置于压板的上方,按住元器件,并使压板向上抬升,带动引脚在同一水平面上抬升,达到矫正高度的目的,完成高度矫正后,再将引脚依次放置在相邻两压头之间,调节棱形升降梯,使相邻两压头的距离与预设的引脚距离相同,达到矫正引脚间距的目的。

Pin corr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in corr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plate, also includes a central central fixing plat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motherboard, the mother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height correction module and mainboard spac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correction component, the mother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has four movable hole rectangular arrangement, the lifting rod assembly includes a plate and two height correction at the two ends of the plate, the lifting rod matched with the movable hole head, spacing correction of one side of each prismatic structure assembly includes a prismatic elevator and a lift of the prism. The pin correcting device, the components on the motherboard, and above, the components of the pin is placed on the platen press components, and the plate to lift up the drive pin at the same level to correct the uplift, height, height of complete correction, and then placed in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pins head, adjust the prismatic elevator, so that two adjacent head distance and the preset pin is equal to the distance, to correct the pitch of the objec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脚矫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脚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DIP(dualinline-pin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封装产品在电子行业中得到广范使用,DIP封装产品在下游生产过程中具有穿孔安装,设备自动贴装的特点,同时DIP产品还具有引脚多,间距小,引脚引线长的特点。在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过程中,引脚成型工序是将切筋分离后的单一产品按标准将引脚成型,由成型原理可知产品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受到冲压折弯和挤压的机械应力,在成型的过程中,引脚与引脚间距一致性和引脚成型后的平行度无法保证,需要通过人工将电子元器件的引脚矫正。现有的矫正电子元器件的引脚矫正方法,通过人工矫正,加工精度和加工数度均比较缓慢,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脚矫正装置。一种引脚矫正装置,包括固定板,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中部的主板、设于所述主板中部的高度矫正组件以及设于所述主板两侧的间距矫正组件,所述主板的上端设有呈矩形排列的四个活动孔,所述高度矫正组件包括两块压板和设于两块所述压板两端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活动孔配合,所述间距矫正组件包括棱形升降梯及设于所述棱形升降梯的每一棱形结构的一侧的压头,所述棱形升降梯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板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主板上,所述压板设于待矫正的元器件的引脚的下端,通过调节所述棱形升降梯以调节相邻的所述压头的间距。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引脚矫正装置,先将元器件放于所述主板上,并将元器件的引脚放置于所述压板的上方,按住所述元器件,并使所述压板向上抬升,带动所述引脚在同一水平面上抬升,达到矫正高度的目的,完成高度矫正后,再将引脚依次放置在相邻两压头之间,调节所述棱形升降梯,使相邻两压头的距离与预设的引脚距离相同,达到矫正引脚间距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上端的两侧均设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横向位置设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一螺杆,将所述螺杆向所述主板的中部旋转时,所述螺杆的自由末端抵靠于所述元器件的侧边。进一步地,所述螺杆靠近所述元器件的一端设有缓冲垫。进一步地,所述棱形升降梯的自由末端设有一固定杆。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与所述固定杆对应的位置设有刻度线。进一步地,所述棱形升降梯的节点位置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滑块,所述主板与所述滑块对应的位置设有一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孔呈长椭圆状,且所述活动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引脚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压头的宽度小于相邻两所述引脚的间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引脚矫正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引脚矫正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圈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固定板10间距矫正组件40螺杆60滑槽11棱形升降梯41缓冲垫70主板20压头42引脚矫正装置100活动孔21滑块43元器件200高度矫正组件30固定杆44引脚201压板31刻度线45伸缩杆32固定座5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脚矫正装置100,还包括固定板10和固定设于所述固定板10的中部的主板20、设于所述主板20中部的高度矫正组件30以及设于所述主板20两侧的间距矫正组件40。可以理解的,所述固定板10用于将所述引脚矫正装置100固定在工作台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0为一表面光滑的矩形板。所述主板20的上端设有呈矩形排列的四个活动孔21,所述高度矫正组件30包括两块压板31和设于两块所述压板31两端的升降杆32,所述升降杆32与所述活动孔21配合,所述间距矫正组件40包括棱形升降梯41及设于所述棱形升降梯41的每一棱形结构的一侧的压头42,所述棱形升降梯41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板20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主板20上,所述压板31设于待矫正的元器件200的引脚201的下端,通过调节所述棱形升降梯41以调节相邻的所述压头42的间距。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头42表面还可以设置如橡胶等柔性材料,避免在矫正所述引脚201的间距时损伤引脚201。上述引脚矫正装置,先将元器件200放于所述主板上,并将元器件200的引脚201放置于所述压板31的上方,按住所述元器件200,并使所述压板31向上抬升,带动所述引脚在同一水平面上抬升,达到矫正高度的目的,完成高度矫正后,再将引脚201依次放置在相邻两压头42之间,调节所述棱形升降梯41,使相邻两压头42的距离与预设的引脚距离相同,达到矫正引脚201间距的目的。请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引脚矫正装置100,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固定所述元器件200,在所述固定板10的上端的两侧均设有一固定座50,所述固定座50的横向位置设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一螺杆60,旋转使所述螺杆60向主板20的中部延伸时,所述螺杆60的自由末端抵靠于所述元器件200的侧边,实现从而夹紧所述元器件20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所述螺杆60在夹紧所述元器件200的过程中划伤所述元器件,所述螺杆60的靠近所述元器件200的一端均设有缓冲垫7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70的材料为橡胶制成,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70还可以为其他如乳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节达到棱形升降梯41,在所述棱形升降梯41的自由末端设有一固定杆44,可以理解的,为了精准确定所述棱形升降梯41的调整距离,在所述主板20与所述固定杆44对应的位置设有刻度线4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所述棱形升降梯41在伸缩的时候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棱形升降梯41的节点位置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滑块43,所述主板20与所述滑块对43应的位置设有一滑槽11,所述滑块43与所述滑槽11滑动连接,使所述棱形升降梯41在所述滑槽11内固定移动,矫正效果更精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孔21呈长椭圆状,且所述活动孔21的长度大于所述引脚201的长度,且所述活动孔21纵向设于所述主板20上,使所述压板31能够更具所述引脚201的宽度,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增加两所述压板31的距离。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引脚矫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脚矫正装置,包括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中部的主板、设于所述主板中部的高度矫正组件以及设于所述主板两侧的间距矫正组件,所述主板的上端设有呈矩形排列的四个活动孔,所述高度矫正组件包括两块压板和设于两块所述压板两端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活动孔配合,所述间距矫正组件包括棱形升降梯及设于所述棱形升降梯的每一棱形结构的一侧的压头,所述棱形升降梯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板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主板上,所述压板设于待矫正的元器件的引脚的下端,通过调节所述棱形升降梯以调节相邻的所述压头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脚矫正装置,包括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中部的主板、设于所述主板中部的高度矫正组件以及设于所述主板两侧的间距矫正组件,所述主板的上端设有呈矩形排列的四个活动孔,所述高度矫正组件包括两块压板和设于两块所述压板两端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活动孔配合,所述间距矫正组件包括棱形升降梯及设于所述棱形升降梯的每一棱形结构的一侧的压头,所述棱形升降梯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板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主板上,所述压板设于待矫正的元器件的引脚的下端,通过调节所述棱形升降梯以调节相邻的所述压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上端的两侧均设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横向位置设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一螺杆,将所述螺杆向所述主板的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林杨小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