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减震平衡车,包括平衡车主体,所述平衡车主体由设置在该平衡车主体一侧的平衡车架及设置在该平衡车主体侧面的减震车架构成,所述减震车架的底端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且所述减震弹簧的顶部对减震车架施加压力,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后轮架,该种儿童减震平衡车,为一种复合儿童人体学设计的平衡车,平衡车主体安装有踏板,一般儿童在使用儿童减震平衡车后,当平衡车主体跑起来时,可将脚部搭置在踏板上放松,且踏板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置物盒,可提供物件存储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儿童对儿童减震平衡车的体验指数,增加儿童减震平衡车的销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减震平衡车
本技术涉及平衡车
,具体为一种儿童减震平衡车。
技术介绍
所谓平衡车,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工具的改进,传统学步车在欧美国家正逐步淡出年轻父母的视野,更多家长开始选择新的学步工具——平衡车,平衡车的外形酷似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车座和车把,平衡车被认为很可能取代传统学步车成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儿童平衡车目前正在国内流行起来。对于一些习惯被动学步的婴幼儿来说,平衡车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去学习,调查发现,有的孩子在初期尝试平衡车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害怕,但当他们掌握技巧后,会很快明白,只需要步子更大一点用力一点,就可以抬起双脚轻松自由地滑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这会让他们体验到在平衡车上主动运用自己的力量去驱动车子前行的愉悦快感。但现有的平衡车,设计中不符合儿童的人体学,且儿童使用平衡车一段时间后没有可提供休息与储物的结构,导致儿童对平衡车的体验指数降低,降低平衡车的市场营销量,平衡车使用中没有减震处理,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儿童减震平衡车,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减震平衡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减震平衡车,包括平衡车主体,所述平衡车主体由设置在该平衡车主体一侧的平衡车架及设置在该平衡车主体侧面的减震车架构成,所述减震车架的底端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且所述减震弹簧的顶部对减震车架施加压力,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后轮架,所述减震车架的顶部安装有坐垫,所述坐垫的底部安装有伸缩管,且所述坐垫嵌套设置在伸缩管的端部,所述伸缩管的侧面安装有紧固调节环,所述平衡车架的顶部安装有踏板,所述踏板的侧面安装有置物盒,所述踏板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且所述置物盒嵌入设置在踏板中,并与踏板通过复位弹簧活动连接,所述平衡车架的一侧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侧面安装有导向管,且所述套筒嵌套设置在导向管的中心位置,并与平衡车架紧密焊接,所述导向管的顶部安装有车龙头,所述车龙头的两端均安装有手柄,且所述手柄嵌套设置在车龙头的端部,所述导向管的底部安装有前轮架,且所述导向管嵌入设置在前轮架中,所述前轮架和后轮架的底端均安装有车轮,所述车轮的侧面安装有车轮轴,且所述车轮均与前轮架和后轮架通过车轮轴传动连接,所述车轮的底部安装有加气管,且所述加气管嵌入设置在车轮中。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调节环的侧面安装有紧固螺栓,且所述紧固螺栓嵌入设置在紧固调节环中。进一步的,所述踏板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管,所述踏板与固定管之间呈120度角设置,并与平衡车架通过固定管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龙头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嵌入设置在导向管中,另一端与车龙头紧密焊接。进一步的,所述车轮的侧面安装有钢丝架,且所述钢丝架嵌入设置在车轮轴中。进一步的,所述加气管的顶部安装有螺纹帽盖,且所述螺纹帽盖与加气管通过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儿童减震平衡车,为一种复合儿童人体学设计的平衡车,在平衡车主体安装有踏板,一般儿童在使用儿童减震平衡车后,当平衡车主体跑起来时,可将脚部搭置在踏板上放松,且踏板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置物盒,可提供物件存储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儿童对儿童减震平衡车的体验指数,增加儿童减震平衡车的销量,安装了减震弹簧,减震弹簧能在车轮行进中颠簸时,为平衡车主体提供减震处理,有效地防止儿童减震平衡车因抖动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伸缩管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踏板剖视图;图中:1-手柄;2-支撑管;3-车龙头;4-导向管;5-套筒;6-前轮架;7-车轮轴;8-加气管;9-钢丝架;10-踏板;11-置物盒;12-车轮;13-螺纹帽盖;14-固定管;15-平衡车架;16-坐垫;17-减震车架;18-减震弹簧;19-后轮架;20-平衡车主体;21-紧固调节环;22-紧固螺栓;23-伸缩管;24-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儿童减震平衡车,包括平衡车主体20,所述平衡车主体20由设置在该平衡车主体20一侧的平衡车架15及设置在该平衡车主体20侧面的减震车架17构成,所述减震车架17的底端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18,且所述减震弹簧18的顶部对减震车架17施加压力,所述减震弹簧18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后轮架19,所述减震车架17的顶部安装有坐垫16,所述坐垫16的底部安装有伸缩管23,且所述坐垫16嵌套设置在伸缩管23的端部,所述伸缩管23的侧面安装有紧固调节环21,所述平衡车架15的顶部安装有踏板10,所述踏板10的侧面安装有置物盒11,所述踏板10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24,且所述置物盒11嵌入设置在踏板10中,并与踏板10通过复位弹簧24活动连接,所述平衡车架15的一侧安装有套筒5,所述套筒5的侧面安装有导向管4,且所述套筒5嵌套设置在导向管4的中心位置,并与平衡车架15紧密焊接,所述导向管4的顶部安装有车龙头3,所述车龙头3的两端均安装有手柄1,且所述手柄1嵌套设置在车龙头3的端部,所述导向管4的底部安装有前轮架6,且所述导向管4嵌入设置在前轮架6中,所述前轮架6和后轮架19的底端均安装有车轮12,所述车轮12的侧面安装有车轮轴7,且所述车轮12均与前轮架6和后轮架19通过车轮轴7传动连接,所述车轮12的底部安装有加气管8,且所述加气管8嵌入设置在车轮12中,所述加气管8能在车轮12没气时,通过打气设备为车轮12做打气处理。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调节环21的侧面安装有紧固螺栓22,且所述紧固螺栓22嵌入设置在紧固调节环21中,所述紧固螺栓22能为紧固调节环21做加紧处理。进一步的,所述踏板10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管14,所述踏板10与固定管14之间呈120度角设置,并与平衡车架15通过固定管14固定连接,加固了踏板10,防止踏板10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现象。进一步的,所述车龙头3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的一端嵌入设置在导向管4中,另一端与车龙头3紧密焊接,所述导向管4能在车龙头3的带动下,有效地控制车轮12的前进方向。进一步的,所述车轮12的侧面安装有钢丝架9,且所述钢丝架9嵌入设置在车轮轴7中,所述钢丝架9能有效地为车轮12做加固处理。进一步的,所述加气管8的顶部安装有螺纹帽盖13,且所述螺纹帽盖13与加气管8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帽盖13能在加气管8为车轮12加完气后,对加气管8做密封处理。工作原理:首先,儿童家长协助儿童,待儿童骑上儿童减震平衡车后,根据儿童的身高,卸下紧固螺栓22,使紧固调节环21松动,改变伸缩管23的长度进行坐垫16的高度调节,调节完成后,为紧固调节环21加上紧固螺栓22,使紧固调节环21卡死伸缩管23完成固定,此时儿童打开置物盒11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减震平衡车,包括平衡车主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车主体(20)由设置在该平衡车主体(20)一侧的平衡车架(15)及设置在该平衡车主体(20)侧面的减震车架(17)构成,所述减震车架(17)的底端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18),且所述减震弹簧(18)的顶部对减震车架(17)施加压力,所述减震弹簧(18)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后轮架(19),所述减震车架(17)的顶部安装有坐垫(16),所述坐垫(16)的底部安装有伸缩管(23),且所述坐垫(16)嵌套设置在伸缩管(23)的端部,所述伸缩管(23)的侧面安装有紧固调节环(21),所述平衡车架(15)的顶部安装有踏板(10),所述踏板(10)的侧面安装有置物盒(11),所述踏板(10)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24),且所述置物盒(11)嵌入设置在踏板(10)中,并与踏板(10)通过复位弹簧(24)活动连接,所述平衡车架(15)的一侧安装有套筒(5),所述套筒(5)的侧面安装有导向管(4),且所述套筒(5)嵌套设置在导向管(4)的中心位置,并与平衡车架(15)紧密焊接,所述导向管(4)的顶部安装有车龙头(3),所述车龙头(3)的两端均安装有手柄(1),且所述手柄(1)嵌套设置在车龙头(3)的端部,所述导向管(4)的底部安装有前轮架(6),且所述导向管(4)嵌入设置在前轮架(6)中,所述前轮架(6)和后轮架(19)的底端均安装有车轮(12),所述车轮(12)的侧面安装有车轮轴(7),且所述车轮(12)均与前轮架(6)和后轮架(19)通过车轮轴(7)传动连接,所述车轮(12)的底部安装有加气管(8),且所述加气管(8)嵌入设置在车轮(1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减震平衡车,包括平衡车主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车主体(20)由设置在该平衡车主体(20)一侧的平衡车架(15)及设置在该平衡车主体(20)侧面的减震车架(17)构成,所述减震车架(17)的底端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18),且所述减震弹簧(18)的顶部对减震车架(17)施加压力,所述减震弹簧(18)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后轮架(19),所述减震车架(17)的顶部安装有坐垫(16),所述坐垫(16)的底部安装有伸缩管(23),且所述坐垫(16)嵌套设置在伸缩管(23)的端部,所述伸缩管(23)的侧面安装有紧固调节环(21),所述平衡车架(15)的顶部安装有踏板(10),所述踏板(10)的侧面安装有置物盒(11),所述踏板(10)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24),且所述置物盒(11)嵌入设置在踏板(10)中,并与踏板(10)通过复位弹簧(24)活动连接,所述平衡车架(15)的一侧安装有套筒(5),所述套筒(5)的侧面安装有导向管(4),且所述套筒(5)嵌套设置在导向管(4)的中心位置,并与平衡车架(15)紧密焊接,所述导向管(4)的顶部安装有车龙头(3),所述车龙头(3)的两端均安装有手柄(1),且所述手柄(1)嵌套设置在车龙头(3)的端部,所述导向管(4)的底部安装有前轮架(6),且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