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097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09:06
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而由电动机(21)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在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以同心状配置;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小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将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高相对增高而增大棘轮效应扭矩,抑制棘轮效应。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mechanis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
技术介绍
当前已知如下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即,该可变压缩比机构使用多连杆式活塞曲柄机构,该多连杆式活塞曲柄机构利用经由齿轮减速器而传递的致动器的旋转驱动力使控制轴的旋转位置进行变更,由此能够对内燃机的压缩比进行变更。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使用利用了差动齿轮原理的减速器,由此增大减速器中所使用的齿轮的模数且确保大减速比,从而不会因减速器中使用的齿轮的模数减小而导致齿轮的强度下降、齿面的磨损。然而,对于这种可变压缩比机构的齿轮减速器,要求使得布局在有限的车载空间内成立、且要求轻量化、高度耐久化、低音振化,要求进一步的改善。专利文献1:WO2014/109179号公报专利文献2:WO2014/274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其经由对致动器的旋转进行减速的齿轮减速器将驱动扭矩传递至控制轴,通过对该控制轴的旋转位置进行变更而能够变更内燃机的内燃机压缩比,其中,上述齿轮减速器具有:输入侧部件,其与上述致动器的旋转轴连结;输出侧部件,其将减速后的上述致动器的旋转传递至上述控制轴;固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其经由对致动器的旋转进行减速的齿轮减速器将驱动扭矩传递至控制轴,通过对该控制轴的旋转位置进行变更而能够变更内燃机的内燃机压缩比,其中,上述齿轮减速器具有:输入侧部件,其与上述致动器的旋转轴连结;输出侧部件,其将减速后的上述致动器的旋转传递至上述控制轴;固定部件,其固定于上述致动器的壳体;以及中间部件,其将来自上述输入侧部件的扭矩传递至上述输出侧部件以及上述固定部件,上述中间部件具有:第1齿轮部,其与形成于上述固定部件的固定齿轮部啮合;以及第2齿轮部,其与形成于上述输出侧部件的输出侧齿轮部啮合,上述固定齿轮部的齿数相对于上述第1齿轮部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小于上述输出侧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02 JP 2015-1118131.一种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其经由对致动器的旋转进行减速的齿轮减速器将驱动扭矩传递至控制轴,通过对该控制轴的旋转位置进行变更而能够变更内燃机的内燃机压缩比,其中,上述齿轮减速器具有:输入侧部件,其与上述致动器的旋转轴连结;输出侧部件,其将减速后的上述致动器的旋转传递至上述控制轴;固定部件,其固定于上述致动器的壳体;以及中间部件,其将来自上述输入侧部件的扭矩传递至上述输出侧部件以及上述固定部件,上述中间部件具有:第1齿轮部,其与形成于上述固定部件的固定齿轮部啮合;以及第2齿轮部,其与形成于上述输出侧部件的输出侧齿轮部啮合,上述固定齿轮部的齿数相对于上述第1齿轮部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小于上述输出侧齿轮部的齿数相对于上述第2齿轮部的齿数的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其中,使上述第1齿轮部的齿数和上述第2齿轮部的齿数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吉亮介田中仪明清泽芳秀半田纯永井希志郎鬼形淳一郎山田吉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