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区护围门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驾驶区护围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客车驾驶员区域通常是开放状态或半封闭状态,驾驶员未与乘客隔离开。在车上乘客较多时,有些乘客可能会因为车厢内拥挤而被主动或被动地进入驾驶员区域,例如由于车辆晃动,或者被其它乘客挤入,从而影响并妨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目前,也有一些公交车或大巴,其驾驶区域与乘客区之间加装了围栏,但围栏结构较为简单,仅由几根杆件构成,且其高度一般都在1m以下,在乘客拥挤的状况下,还是会对驾驶员正常工作产生干扰,甚至会发生乘客与驾驶员的肢体接触,危及驾驶员的人身安全,还有可能发生绑架驾驶员恶性事件,给所述车辆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现有专利号为CN201010623761.4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告日为2011年6月15日,专利名称为:公路公共交通车辆驾驶员围栏。该申请案包括可供驾驶员出入的透明围栏门组件和用来分隔驾驶员座舱与乘客舱的隔离栏,且隔离栏由直置框栏和斜置框栏斜通过中空铝合金转角型材相嵌装连接而成。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驾驶区护围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驾驶座后部的后围(1)和一侧与后围(1)转动连接且另一侧与护围门转动连接的侧围(2),所述的后围(1)、侧围(2)以及护围门共同围成一封闭的驾驶区域,所述的后围(1)包括后围框架(11)和设于后围框架(11)上的后围隔离板,所述的后围框架(11)的下部设有电柜箱(15),所述的后围框架(11)包括设于后围隔离板两侧的后围外立柱(111)和后围内立柱(112),所述的侧围(2)包括侧围框架(21)和设于侧围框架(21)上的侧围隔离板,所述的侧围框架(21)包括设于侧围隔离板两侧的侧围外立柱(211)和侧围内立柱(212),所述的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区护围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驾驶座后部的后围(1)和一侧与后围(1)转动连接且另一侧与护围门转动连接的侧围(2),所述的后围(1)、侧围(2)以及护围门共同围成一封闭的驾驶区域,所述的后围(1)包括后围框架(11)和设于后围框架(11)上的后围隔离板,所述的后围框架(11)的下部设有电柜箱(15),所述的后围框架(11)包括设于后围隔离板两侧的后围外立柱(111)和后围内立柱(112),所述的侧围(2)包括侧围框架(21)和设于侧围框架(21)上的侧围隔离板,所述的侧围框架(21)包括设于侧围隔离板两侧的侧围外立柱(211)和侧围内立柱(212),所述的后围内立柱(112)和侧围内立柱(212)铰接,且后围内立柱(112)和侧围内立柱(212)之间设有能够限定侧围(2)相对于后围(1)的转角的限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区护围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围内立柱(112)的与侧围内立柱(212)的铰接处为内凹圆弧面,所述的侧围内立柱(212)的与后围内立柱(112)的连接处为与外凸圆弧面,所述的后围内立柱(112)的内凹圆弧面的中间设有一突出部(1121),所述的侧围内立柱(212)的外凸圆弧面的中部设有一容置上述的突出部(1121)且尺寸略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彬,姚振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英马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