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轴、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及公交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52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2
一种连接轴、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及公交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中垂直型材的侧部通过两个部件之间的抵接作用,限制型材只能够沿其侧部部件之间的轴向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结构,能够避免型材之间的连接轴凸出于结构表面,因而不易剐蹭,更加安全。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轴仅通过设置在型材上下两端的部件实现连接,其结构简单,易于拆卸,安装后也能够较为方便的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之间垂直方向的抵接作用限制型材旋转的轴线,在型材、门框结构变形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因而使用寿命更长,变形后也方便替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轴、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及公交车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附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轴、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及公交车。
技术介绍
现有机动车,尤其是公交车或大巴,其为保障驾驶人员的安全,会在驾驶区与乘客区域之间设置防护隔离装置。但是,现有的防护隔离装置设计不合理。首先,现有的防护隔离装置各组件之间通过螺栓或铰链等结构连接。铰链两侧通常也需要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而固定时,螺栓的端部突出于装置平面,凸出的结构容易在急刹等状况下造成伤害。螺栓、铰链等结构不易于拆卸,较难在安装后进行调整,并且容易出现变形,影响实用。其次,现有的防护隔离装置没有设置照明系统,夜间行车时,光线不足容易被乘客忽视而造成磕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轴、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及公交车,其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连接轴,用于将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的门连接至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侧边围,所述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门包括设置在其侧边的门侧边型材,所述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侧边围包括设置在其侧边的侧边围型材,其包括:天轴,其一端设置在门侧边型材的顶端,另一端设置在侧边围型材的顶端;地轴,其一端设置在门侧边型材的底端,另一端设置在侧边围型材的底端;所述门侧边型材绕天轴和地轴转动。可选的,上述的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天轴和地轴均包括:第一天地轴部件,其固定在侧边围型材的侧边凹槽,其包括有平行于该垂直型材的凸出轴;第二天地轴部件,其固定在门侧边型材的端部;所述凸出轴安装在第二天地轴部件的内部,并且能在第二天地轴部件的内部转动。可选的,上述的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地轴部件包括:固定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天地轴部件垂直方向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第一天地轴部件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凸出轴,平行于所述固定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天地轴部件垂直方向的另一侧,其轴向设置有凸出端面,所述凸出端面与所述第二天地轴部件的内壁抵接。可选的,上述的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地轴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垂直型材同一侧上端和下端的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天地轴部件的凸出轴相向设置。可选的,上述的连接轴,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第二天地轴部件的垂直型材,其至少一侧沿垂直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圆管结构,所述第二天地轴部件设置于所述圆管结构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抵接在所述圆管结构与所述凸出轴之间,能够绕所述凸出轴的轴向旋转。可选的,上述的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地轴部件包括:圆环部,抵接于所述圆管结构的端面;延伸部,由所述圆环部延伸入所述圆管结构的内部,其内壁与所述凸出轴的凸出端面相抵接。可选的,上述的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地轴部件与所述凸出轴之间相互抵接的部位设置有缓冲材料。可选的,上述的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包括尼龙。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的连接轴。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公交车,其包括上述任一的连接轴。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公交车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中垂直型材的侧部通过两个部件之间的抵接作用,限制型材只能够沿其侧部部件之间的轴向旋转。各部件之间采用隐藏式的安装方式,能够避免型材之间的连接轴凸出于结构表面,因而不易剐蹭,在保证乘客安全的同时具有更大的安装活动角度,能够方便的安装在各类型车辆的驾驶区。进一步,本技术的连接轴仅通过设置在型材上下两端的部件实现连接,其结构简单,易于拆卸,安装后也能够较为方便的进行调整。尤其,本技术通过结构之间垂直方向的抵接作用限制型材旋转的轴线,在型材、门框结构变形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因而使用寿命更长,变形后也方便替换。本技术将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各表面设置为能够透光的玻璃材质并加设相应的灯光提示。透光材质表面还可进一步设置金刚网或遮阳用的伸缩挂帘避免光线眩目,能够进一步保障司机和乘客安全。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轴的安装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型材上端的天地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型材下端的天地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表示后围;2表示侧边围;3表示门;311表示伸缩挂帘;312表示金属网;4表示L型底部支架;5表示连接轴;51表示第一天地轴部件;511表示固定连接部;512表示凸出轴;52表示第二天地轴部件;6表示竖直固定杆;61表示连接件;62表示轴套;63表示连接套环;64表示连接套件;65表示连接件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技术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本技术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本身而言,指向驾驶区域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本技术中所述的“左、右”的含义指的是使用者坐在驾驶区域面向车辆的前进方向时,使用者的左边即为左,使用者的右边即为右,而非对本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本技术中所述的“前、后”的含义指的是使用者坐在驾驶区域面向车辆的前进方向时,使用者的前边即为前,使用者的后边即为后,而非对本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本技术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本技术中所述的“上、下”的含义指的是使用者正对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时,由车辆底部指向车顶的方向即为上,反之即为下,而非对本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图1或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用于车辆,例如公交车。其包括从后向前顺次连接以包围在驾驶区域周围的:后围1、侧边围2和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轴,用于将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的门连接至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侧边围,所述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门包括设置在其侧边的门侧边型材,所述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侧边围包括设置在其侧边的侧边围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n天轴,其一端设置在门侧边型材的顶端,另一端设置在侧边围型材的顶端;/n地轴,其一端设置在门侧边型材的底端,另一端设置在侧边围型材的底端;/n所述门侧边型材绕天轴和地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7 CN 20191044518791.一种连接轴,用于将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的门连接至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侧边围,所述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门包括设置在其侧边的门侧边型材,所述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侧边围包括设置在其侧边的侧边围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轴,其一端设置在门侧边型材的顶端,另一端设置在侧边围型材的顶端;
地轴,其一端设置在门侧边型材的底端,另一端设置在侧边围型材的底端;
所述门侧边型材绕天轴和地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天轴和地轴均包括:
第一天地轴部件(51),其固定在侧边围型材的侧边凹槽,其包括有平行于该垂直型材的凸出轴(512);
第二天地轴部件(52),其固定在门侧边型材的端部;
所述凸出轴(512)安装在第二天地轴部件(52)的内部,并且能在第二天地轴部件(52)的内部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地轴部件(51)包括:固定连接部(511),设置在所述第一天地轴部件(51)垂直方向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第一天地轴部件(51)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
凸出轴(512),平行于所述固定连接部(511),设置在所述第一天地轴部件(51)垂直方向的另一侧,其轴向设置有凸出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振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英马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丹阳益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