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夹手的公交车司机用包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8994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夹手的公交车司机用包围装置,包括后包围板、第一侧包围板、卡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固定柱以及第二侧包围板;第一滑槽的顶部一侧与卡槽的底端相通连接,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平行固接;第一滑槽与第一侧包围板之间滑动连接;第二滑槽与第二侧包围板之间滑动连接;固定柱内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端穿过安装槽与第二侧包围板固接;后包围板的内侧固接有承载板,承载板远离卡槽的一侧设有推拉把手,推拉把手朝向承载板的一侧固接有锁定杆,锁定杆穿过承载板后插入卡槽与第一侧包围板连接;锁定杆的上下侧于承载板和卡槽之间对称固接有限位杆;有效解决了侧包围板不能根据身高进行调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夹手的公交车司机用包围装置
本技术涉及公交车零部件
,具体为一种防夹手的公交车司机用包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公交车技术的发展及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驾驶员的乘坐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驾驶区作为公交车操纵和监控的中心,其安全性直接涉及全车人员的安全性,不可忽视。目前的公交车,很多都在驾驶区设置了驾驶员安全包围,现有的包围圈包括后包围、侧包围,后包围与侧包围将驾驶员包围起来,为驾驶员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但目前常见的公交车驾驶员安全包围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侧包围一旦安装固定将不能更改,一些身高较高的驾驶员驾驶时座椅会后移,侧包围板的存在会影响驾驶员看后视镜,进而可能引发一些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夹手的公交车司机用包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夹手的公交车司机用包围装置,包括后包围板、第一侧包围板、卡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固定柱以及第二侧包围板;所述后包围板、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以及固定柱均固接在公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夹手的公交车司机用包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包围板(1)、第一侧包围板(2)、卡槽(3)、第一滑槽(4)、第二滑槽(5)、固定柱(6)以及第二侧包围板(7);所述后包围板(1)、第一滑槽(4)、第二滑槽(5)以及固定柱(6)均固接在公交车的车板上;所述卡槽(3)固接在后包围板(1)的内侧,第一滑槽(4)的顶部一侧与卡槽(3)的底端相通连接,第二滑槽(5)与第一滑槽(4)平行固接;所述第一滑槽(4)与第一侧包围板(2)的底部之间滑动连接,第一侧包围板(2)的一侧嵌入到卡槽(3)内;第二滑槽(5)与第二侧包围板(7)的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6)设置在第二侧包围板(7)远离后包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夹手的公交车司机用包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包围板(1)、第一侧包围板(2)、卡槽(3)、第一滑槽(4)、第二滑槽(5)、固定柱(6)以及第二侧包围板(7);所述后包围板(1)、第一滑槽(4)、第二滑槽(5)以及固定柱(6)均固接在公交车的车板上;所述卡槽(3)固接在后包围板(1)的内侧,第一滑槽(4)的顶部一侧与卡槽(3)的底端相通连接,第二滑槽(5)与第一滑槽(4)平行固接;所述第一滑槽(4)与第一侧包围板(2)的底部之间滑动连接,第一侧包围板(2)的一侧嵌入到卡槽(3)内;第二滑槽(5)与第二侧包围板(7)的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6)设置在第二侧包围板(7)远离后包围板(1)的一侧,固定柱(6)内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内安装有气缸(10),气缸(10)的活塞端穿过安装槽(9)与第二侧包围板(7)固接;所述后包围板(1)的内侧固接有承载板(11),承载板(11)远离卡槽(3)的一侧设有推拉把手(13),推拉把手(13)朝向承载板(11)的一侧固接有锁定杆(14),锁定杆(14)远离推拉把手(13)的一端穿过承载板(11)后插入卡槽(3)与第一侧包围板(2)连接;所述锁定杆(14)的上下侧于承载板(11)和卡槽(3)之间对称固接有限位杆(15)。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洋郑家钢罗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弗洛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