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司机全包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20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公交车司机全包围结构,它包括过渡门、包围门和后包围型材,所述转角型材与侧包围组件连接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L型内腔和第二L型内腔,所述第一L型内腔和第二L型内腔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L型内腔一端设有第一斜边,所述第二L型内腔一端设有第二斜边,所述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相对应设置;所述侧包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型材和第二连接型材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第一横置型材、第二横置型材和第三横置型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角型材与第一连接型材之间的卡合通过四个L型内腔包围形成矩形空腔,提高受压强度,转角型材与第一连接型材的斜边两两贴合,安装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交车司机全包围结构
本技术涉及公交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司机全包围结构。
技术介绍
公交车司机包围,是为了给公交车司机提供相对独立的驾驶空间,确保车辆的行车安全。公交车司机包围位于司机驾驶座和紧邻驾驶座的乘客座位之间,使驾驶座与乘客座位隔离开,以保证司机能够无干扰的驾驶客车,公交车司机包围包括后包围、包围门以及过渡门。目前的研究与方向主要在后包围和包围门组件上,针对过渡门的改进很少,但是过渡门作为后包围和包围门的连接件,其强度和安装便捷性也很重要,直接影响到使用;而且现有的司机包围结构普遍采用玻璃钢浇制造而成,存在安装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安装难度大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安装便捷且高强度的全包围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公交车司机全包围结构,提高强度,安装便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公交车司机全包围结构,它包括过渡门、包围门和后包围型材,所述过渡门包括转角型材和侧包围组件,所述转角型材与侧包围组件连接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L型内腔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车司机全包围结构,它包括过渡门、包围门和后包围型材,所述过渡门包括转角型材和侧包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型材与侧包围组件连接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L型内腔和第二L型内腔,所述第一L型内腔和第二L型内腔的连接处设有前侧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L型内腔远离第二L型内腔的一端设有第一斜边,所述第二L型内腔远离第一L型内腔的一端设有第二斜边,所述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相对应设置;/n所述侧包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型材和第二连接型材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第一横置型材、第二横置型材和第三横置型材;所述第一连接型材与转角型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型材的一端为前侧开口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司机全包围结构,它包括过渡门、包围门和后包围型材,所述过渡门包括转角型材和侧包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型材与侧包围组件连接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L型内腔和第二L型内腔,所述第一L型内腔和第二L型内腔的连接处设有前侧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L型内腔远离第二L型内腔的一端设有第一斜边,所述第二L型内腔远离第一L型内腔的一端设有第二斜边,所述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相对应设置;
所述侧包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型材和第二连接型材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第一横置型材、第二横置型材和第三横置型材;所述第一连接型材与转角型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型材的一端为前侧开口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L型内腔和第四L型内腔,所述第三L型内腔和第四L型内腔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矩形凹槽开口一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斜边和第四斜边,所述第三斜边与第一斜边相贴合,所述第四斜边与第二斜边相贴合,且第三斜边和第四斜边的前端均设有卡钩;所述第一连接型材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安装槽,两个安装槽之间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型材的中部设有一个第一T型内腔,所述第一T型内腔的下方设有一个矩形内腔;
所述包围门包括第三连接型材和第四连接型材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第四横置型材和第五横置型材;所述后包围型材的一端设由固定槽,另一端设有前安装槽和后安装槽,所述前安装槽和后安装槽之间设有内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司机全包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型材的外侧边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内陷的弧形槽,相应的内壁上设有对应的凸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蕴朱天锡张小池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俊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