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504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具有燃气进口的燃气管和套设在燃气管外部的外筒,外筒内壁与燃气管外壁围合成预混腔,外筒一端设有空气入口,另一端设有能沿着外筒的轴心线周向转动的叶轮,所述的燃气管上具有燃气出口且燃气出口位于叶轮和空气入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供风吹动叶轮自转产生强烈的气流扰动,强制掺混空气与燃气,实现全预混燃烧,燃烧时会形成短焰燃烧或无焰燃烧,燃烧充分、燃烧强度大,且烟气排放中的NOx含量小,节能环保效果好,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强制掺混结构相对电机带动叶轮的掺混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Forced mixing structure applied to low nitrogen short flame burner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burner, in particular to a forced mixing structure used in low nitrogen short flame burners.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gas pipe and a gas inlet is sheathed on the outer cylinder gas pipe outsid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gas tube enclosed premixed chamber, the outer cylinder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air entrance,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impeller along the axis of the outer cylinder, the gas is the gas outlet and gas outle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impeller and the air entrance. The utility model for the wind through the impeller rotation to generate strong airflow disturbance, forced mixing of air and gas, to achieve full pre mixed combustion, combustion will form short flame combustion or flameless combustion, complete combustion, high combustion intensity, and the content of NOx in flue gas emissions is small,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ect, forced mixing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mixed structure relative to the motor drives the impeller mixing mode,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
技术介绍
燃气在燃烧之前和空气的混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燃气在燃烧时的燃烧状态和燃烧质量,如果燃气和空气混合时间较短或混合不够均匀、完全的话,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并且同时产生含量较高的有毒有害气体,这不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也是对能源的浪费。全预混燃气燃烧器燃烧时会形成短焰燃烧或无焰燃烧,燃烧充分、燃烧强度大,且烟气排放中的NOx含量小,节能环保效果好。目前市场上的预混燃烧器,多采用固定结构件的被动掺混方式或采用电机带动掺混叶轮的主动掺混方式。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预混燃烧器[申请号:201510176690.0],该申请采用将混合器加工成叶轮形使得空气和燃气在通过混合器时得到混合,但这种利用固定结构件被动掺混的燃气与空气,掺混不均匀,燃烧效果相对较差;另一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燃气全预混器[申请号:201120359184.2],该技术专利通过利用电极带动叶轮转动以实现燃气和空气的均匀混合,虽然电机带动叶轮主动掺混相对均匀,但对燃烧器的电机位置的布置要求较高,使得加工制造的成本大大增高。故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混合效果好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包括具有燃气进口的燃气管和套设在燃气管外部的外筒,外筒内壁与燃气管外壁围合成预混腔,外筒一端设有空气入口,另一端设有能沿着外筒的轴心线周向转动的叶轮,所述的燃气管上具有燃气出口且燃气出口位于叶轮和空气入口之间。在上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中,所述的燃气管连接有与外筒的轴心线重合的燃气分配管,所述的燃气分配管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叶轮,在燃气分配管上设有至少一根位于叶轮和空气入口之间的燃气支管,燃气支管上设有燃气出口。在上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中,所述的燃气支管有2-36根且沿燃气分配管的周向均匀分布。在上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中,所述的燃气支管有4-12根且沿燃气分配管的周向均匀分布。在上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中,所述的燃气支管沿燃气分配管的轴向分成若干层,每层燃气支管包括若干根沿燃气分配管的轴向均匀分布的燃气支管,若干层燃气支管的长度由空气入口往叶轮的方向逐渐变大,燃气支管上设有燃气出口。在上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中,所述的燃气支管上的燃气出口为沿燃气支管的轴向分布的若干小孔,若干小孔的孔径由靠近燃气分配管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大,或者,所述的燃气支管上的燃气出口为沿燃气支管的轴向分布的细槽,所述的细槽的横截面积由靠近燃气分配管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大,所述的燃气出口沿燃气分配管的径向设置。在上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中,所述叶轮包括若干叶片和位于中心位置的叶轮轮盘,叶片沿叶轮轮盘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叶片表面开有若干通孔,通孔的孔径由靠近叶轮中心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大。在上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中,所述的燃气分配管顶部具有台阶部,在台阶部上设有轴承,叶轮套设在轴承外,轴承内圈与台阶部固定连接。在上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中,所述的台阶部顶部具有外螺纹,螺帽螺接在台阶部的顶部并将轴承压紧在台阶部上。在上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中,燃气管具有竖直段,所述的燃气分配管可拆卸的连接在竖直段上。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强制掺混空气与燃气,实现全预混燃烧,燃烧时会形成短焰燃烧或无焰燃烧,燃烧充分、燃烧强度大,且烟气排放中的NOx含量小,节能环保效果好。2、本技术通过供风吹动叶轮自转产生强烈的气流扰动,相比于利用电机带动叶轮的掺混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一种燃气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另一种燃气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叶轮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燃气管1、燃气出口11、燃气支管12、小孔111、细槽112、外筒2、预混腔3、空气入口4、叶轮5、叶片51、叶轮轮盘52、通孔511、燃气分配管6、台阶部7、轴承8、螺帽9、竖直段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包括具有燃气进口的燃气管1和套设在燃气管1外部的外筒2,外筒2内壁与燃气管1外壁围合成预混腔3,外筒2一端设有空气入口4,另一端设有能沿着外筒2的轴心线周向转动的叶轮5,所述的燃气管1上具有燃气出口11且燃气出口11位于叶轮5和空气入口4之间。燃气管1的一端连接有能沿着外筒2的轴心线周向转动的叶轮5,外筒2内壁与燃气管1外壁围合成预混腔3,预混腔3底部连通有一空气入口,燃气从燃气管1的另一端进入,由于燃气管1具有位于叶轮5和空气入口4之间的燃气出口11,所以燃气通过燃气管1后到达预混腔3中,并且位于叶轮5和空气入口4之间。空气从空气入口吹入,并且空气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故空气能带动叶轮5做绕外筒2的轴心线的周向转动,使得空气和燃气在燃烧之前能够混合均匀,从而实现全预混燃烧,燃烧时会形成短焰燃烧或无焰燃烧,燃烧充分、燃烧强度大,且烟气排放中的NOx含量小,本技术对叶轮的具体形状、大小及叶片的数量、形状、连接方式均不作限定,只需能够在空气的带动下,实现促进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的目的即可。结合图1-3所示本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还包括与燃气管1连接的,与外筒2的轴心线重合的燃气分配管6,所述的燃气分配管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叶轮5,在燃气分配管6上设有至少一根位于叶轮5和空气入口4之间的燃气支管12,燃气支管12上设有燃气出口11。燃气管1连接有燃气分配管6,燃气可通过燃气管1进入燃气分配管6,为了让燃气在混合前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预混腔3中以降低混合难度,增强混合效果,燃气分配管6上设有至少一根位于叶轮5和空气入口4之间的燃气支管12,燃气支管12与燃气分配管6相连通。本技术对燃气支管12的数量不做限定,但优选地燃气支管12的数量是2-36根,进一步优选地燃气支管12的数量4-12根。燃气支管12的数量过少会导致燃气的流量过小,影响燃烧的效果,燃气支管12的数量过多会占用过多的预混腔3的体积,影响混合效率,同时也会增加加工制造成本。本技术对燃气支管12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棱柱体;本技术对燃气支管12在燃气分配管6上的分布不做限定,但优选地燃气支管12沿燃气分配管6的轴向分成若干层,每层燃气支管12包括若干根沿燃气分配管6的轴向均匀分布的燃气支管12。燃气支管12沿燃气分配管6的轴向均匀分布的分布方式使得燃气支管12对预混腔3内气体的流通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空气与燃气在预混腔3内的预混效果。本技术对燃气支管12的长短也不做限定,可以为均一长度,只要能进一步使得燃气在混合前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预混腔3中即可。优选地,燃气支管12的长度由空气入口4往叶轮5的方向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燃气进口的燃气管(1)和套设在燃气管(1)外部的外筒(2),外筒(2)内壁与燃气管(1)外壁围合成预混腔(3),外筒(2)一端设有空气入口(4),另一端设有能沿着外筒(2)的轴心线周向转动的叶轮(5),所述的燃气管(1)上具有燃气出口(11)且燃气出口(11)位于叶轮(5)和空气入口(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燃气进口的燃气管(1)和套设在燃气管(1)外部的外筒(2),外筒(2)内壁与燃气管(1)外壁围合成预混腔(3),外筒(2)一端设有空气入口(4),另一端设有能沿着外筒(2)的轴心线周向转动的叶轮(5),所述的燃气管(1)上具有燃气出口(11)且燃气出口(11)位于叶轮(5)和空气入口(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管(1)连接有与外筒(2)的轴心线重合的燃气分配管(6),所述的燃气分配管(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叶轮(5),在燃气分配管(6)上设有至少一根位于叶轮(5)和空气入口(4)之间的燃气支管(12),燃气支管(12)上设有燃气出口(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支管(12)有2-36根且沿燃气分配管(6)的周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支管(12)有4-12根且沿燃气分配管(6)的周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低氮短焰燃烧器的强制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支管(12)沿燃气分配管(6)的轴向分成若干层,每层燃气支管(12)包括若干根沿燃气分配管(6)的轴向均匀分布的燃气支管(12),若干层燃气支管(12)的长度由空气入口(4)往叶轮(5)的方向逐渐变大,燃气支管(12)上设有燃气出口(11)。6.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百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