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645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Busbar生产领域应用的自动生产线。其结构包括焊接工位、整型工位和检测工位,包括用于将原料放置到载具相应位置的自动上料工位、自动盛装工位和用于将载具运输至自动上料工位的回流线,所述自动上料工位、焊接工位、整型工位、检测工位和自动盛装工位通过传递装置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工作工位依次通过传递装置进行连接,避免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逐个的拿取进而实现加工的操作过程,同时机器的使用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长期工作疲劳感的产生,为工作的可对持续性以及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原料倒入以及包装完成的拿取,减少了该生产过程对工作人员的需求,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usbar production field. Welding station, integer station and the examination station including its structure, including for raw materials will be plac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vehicle automatic feeding station, automatic holding station and vehicle for transportation to the return line automatic feeding station, automatic feeding station, welding station, whole type station, inspection stations and automatic holding station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will work station successively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to connect, to avoid the staff one by one of the pick up so as to realize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the use of the machine to avoid staff long-term work fatigue, for the work of sustainable quality and products provide a guarantee. The workers only need to pour raw materials into the packaging and take them out, which reduces the demand for worker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nsures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Busbar生产领域应用的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Busbar为使用高导电率的铜、铝质材料而制作形成,用以传输电能,具有汇集和分配电力的作用。由于在运行过程中,Busbar有巨大的电能通过,当出现短路现象时,该Busbar结构会承受很大的发热和电动力效应。由此要求该结构的生产必须合理的选用材料、截面形状和截面积以符合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为保证该结构的应用产品的稳定运行,对Busbar的生产规格具有较高的要求。Busbar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作人员对原料进行对应载具位置的一一放置,进而将其拿到相对应的焊接机的下方实现焊接操作,然后对焊接完成的产品进行检测放入整型设备进行整型操作。此时对整型结束后的产品进行检测冶具的通过,当产品不能通过相对应的冶具时则为次品,若可以通过相对应的冶具,则为合格产品,通过工作人员进行盛装打包操作。整个生产线保证了成品的生产规格,但是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的参与,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利于生产过程的持续操作,并且对资源的使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自动生产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生产线,包括焊接工位、整型工位和检测工位,还包括用于将原料放置到载具的自动上料工位、自动盛装工位和用于将载具运输至自动上料工位的回流线,所述自动上料工位、焊接工位、整型工位、检测工位和自动盛装工位通过传递装置依次连接。本技术将自动上料工位、焊接工位、整型工位、检测工位和自动盛装工位通过传递装置依次进行连接,避免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人工的拿取进而实现依次的加工处理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机器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工作人员疲劳度的产生,为生产质量提供了保障。进一步的是,所述自动上料工位与焊接工位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原料放置位置的放置检测工位,所述载具包括预放置位,所述预放置位包括用于固定原料的夹具和用于检测原料放置位置的检测孔。进一步的是,所述自动上料工位包括入料口、振动盘、用于采集原料状态的检测相机精定位结构和用于拿取原料的机械手。进一步的是,所述整型工位与检测工位之间设置有缓存位。进一步的是,所述载具包括成品放置槽,所述焊接工位与整型工位之间设置有位置转换工位,所述位置转换工位用于将焊接成品放入成品放置槽。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测工位包括轮廓检测装置和高度检测装置。进一步的是,所述轮廓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焊接成品的固定装置和用于采集焊接成品轮廓图形的若干相机。进一步的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夹爪和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为透明玻璃。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次品通道。进一步的是,所述自动盛装工位包括用于盛装成品的放置盒、用于拿取成品的盛装机械手和放置盒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工作工位依次通过传递装置进行连接,避免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逐个的拿取进而实现加工操作过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为工作的可对持续性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对工作人员的需求,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率;2、所述放置检测工位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后续加工过程的稳步进行,避免了放置的错误而导致的后续加工操作的误差,为成品的质量效果提供了保障,避免了资源的浪费;3、位置转换工位的设置,保证了产品位置的正确放置,将焊接成品与未焊接成品进行分别的位置设置,保证了工序的有序进行,避免了产品的误操作;4、缓存位的设置,使生产过程在后续工作突停的状况下,前序生产过程仍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避免了后续工作的不稳定因素对整条生产线的影响,为生产过程的稳定进行提供了保障;5、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轮廓检测装置和高度检测装置,有效保证了检测工作的进行,避免了不合格产品的误销售,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设置有次品通道,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有序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自动生产线的自动上料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自动生产线的载具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自动生产线的自动上料工位和检测工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自动生产线的焊接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自动生产线的位置转换工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自动生产线的检测工位和自动盛装工位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8中C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自动生产线的回流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自动上料工位1,入料口11,振动盘12,检测相机13,机械手14,精定位结构15,定位块16,楔形块17,放置检测工位2,焊接工位3,焊接头31,位置转换工位4,吸盘A41,转动轴42,翻转夹爪43,吸盘B44,整型工位5,缓存位6,检测工位7,轮廓检测装置71,高度检测装置72,固定装置73,相机74,放置台75,检测板76,位移传感器77,定位夹78,自动盛装工位8,放置盒81,盛装机械手82,放置盒出口83,载具9,预放置位91,成品放置槽92,夹具93,检测孔94,控制杆95,复位弹簧96,定位孔97,回流线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自动生产线包括自动上料工位1、焊接工位3、整型工位5、检测工位7、自动盛装工位8通过传递装置依次连接。所述传递装置为现有技术可以为传送带,丝杆模组等。当该生产线的传送带数量设置为一个时,此时上料工位1、焊接工位3、整形工位5、检测工位7、自动盛装工位8依次设置在传送带的一侧,载具9放置在传送带上,通过传送带进行移动至各个工位,通过气缸移动至加工位置进行加工操作。所述传递装置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丝杆模组,此时自动上料工位1和焊接工位3之间设置为第一丝杆模组,载具9放置在相应的运动台上跟随运动轨道进行从自动上料工位1至焊接工位3的移动,当到达焊接工位3时通过夹具对其进行夹取至焊接台面上进行焊接操作。同时在焊接结束后利用夹具移动至第二丝杆模组运动台上。此时整型工位5、检测工位7、自动盛装工位8依次设置在第二丝杆模组的一侧。所述自动上料工位1可以直接设置机械手14对原料进行拿取放置到载具9上。其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如图2所示,该自动上料工位1由入料口11、振动盘12、检测相机13和机械手14组成。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原料倒入入料口11,通过入料口11进入振动盘12。所述振动盘12的振动实现可以通过气缸的活塞运动,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振动电机使振动盘12产生相对应的振动效果。同时原料在振动盘12进行振动的过程中会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及翻滚现象。如图2所示,检测相机13设置在振动盘12的上方,此时位于振动盘12内的原料都处于检测相机13的采集视野中,并将采集到的原料状态与预设定状态进行对比。当出现与预设定状态相同的原料并保证该原料为单独存在,即其周围状态允许机械手14对其进行拿取操作时,机械手14对其进行拿取放置到相对应的载具9上。机械手14通过编程可以完成各种预期的操作,在构造和性能上兼具人类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有效的保证了原料拿取操作的稳续进行。该机械手14可以选用四轴机械手、六轴机械手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生产线

【技术保护点】
自动生产线,包括焊接工位(3)、整型工位(5)和检测工位(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原料放置到载具(9)的自动上料工位(1)、自动盛装工位(8)和用于将载具(9)运输至自动上料工位(1)的回流线(10),所述自动上料工位(1)、焊接工位(3)、整型工位(5)、检测工位(7)和自动盛装工位(8)通过传递装置依次连接,所述自动上料工位(1)包括入料口(11)、振动盘(12)、用于采集原料状态的检测相机(13)、精定位结构(15)和用于拿取原料的机械手(14),所述检测工位(7)包括轮廓检测装置(71)和高度检测装置(72)。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生产线,包括焊接工位(3)、整型工位(5)和检测工位(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原料放置到载具(9)的自动上料工位(1)、自动盛装工位(8)和用于将载具(9)运输至自动上料工位(1)的回流线(10),所述自动上料工位(1)、焊接工位(3)、整型工位(5)、检测工位(7)和自动盛装工位(8)通过传递装置依次连接,所述自动上料工位(1)包括入料口(11)、振动盘(12)、用于采集原料状态的检测相机(13)、精定位结构(15)和用于拿取原料的机械手(14),所述检测工位(7)包括轮廓检测装置(71)和高度检测装置(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工位(1)与焊接工位(3)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原料放置位置的放置检测工位(3),所述载具(9)包括预放置位(91),所述预放置位(91)包括用于固定原料的夹具(93)和用于检测原料放置位置的检测孔(9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锏夏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襄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