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甲基四氢-β-咔啉-3-甲酰RGD肽,其合成,抗血栓作用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1-甲基-四氢-β-咔啉-3-甲酰RGD肽(式中AA为Ser,Val或Phe),涉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涉及它们的纳米结构,涉及它们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高度选择性,涉及它们的强抗血栓活性以及作为抗血栓剂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在全球范围内,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首位。通常,血管损伤处所发生的止血作用称为生理性凝血,血管壁未受损伤发生的止血过程称为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与凝血系统有关。根据反应起始点的凝血因子和复合物形成的途径,凝血系统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完全依赖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具体凝血过程是,血浆中的凝血因子XII与受损伤的血管壁内的胶原或基膜接触,被激活成XIIa,然后催化因子XI成为Xia。XIa继而催化因子IX成为IXa。因子IXa,因子VIII,Ca2+和血小板磷脂等共同催化因子X成Xa。Xa与因子V,Ca2+和血小板磷脂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外源性凝血系统是指组织受外伤时,释放出因子III,发 ...
【技术保护点】
通式I代表的(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甲酰RGD肽,其中咔啉的1位碳和3位碳为S构型,肽链中的AA为Ser,Val或Phe,
【技术特征摘要】
1.通式I代表的(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甲酰RGD肽,其中咔啉的1位碳和3位碳为S构型,肽链中的AA为Ser,Val或Phe,2.制备权利要求1的(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甲酰RGD肽的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1)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N-羟基苯并三唑(HOBt)存在下采用液相法制备Boc-Arg(NO2)-Gly-Asp(OBzl)-Ser(Bzl)-OBzl,Boc-Arg(NO2)-Gly-Asp(OBzl)-Val-OBzl和Boc-Arg(NO2)-Gly-Asp(OBzl)-Phe-OBzl;(2)在氯化氢-乙酸乙酯溶液中将Boc-Arg(NO2)-Gly-Asp(OBzl)-Ser(Bzl)-OBzl,Boc-Arg(NO2)-Gly-Asp(OBzl)-Val-OBzl和Boc-Arg(NO2)-Gly-Asp(OBzl)-Phe-OBzl脱除Boc,生成HCl·Arg(NO2)-Gly-Asp(OBzl)-Ser(Bzl)-OBzl,HCl·Arg(NO2)-Gly-Asp(OBzl)-Val-OBzl和HCl·Arg(NO2)-Gly-Asp(OBzl)-Phe-OBzl;(3)在稀硫酸中,室温下,L-Trp与乙醛反应12h直接生成(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并以无色固体的形态从反应液中沉淀析出;(4)将(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的2位N用Boc保护生成(1S,3S)-1-甲基-2-Boc-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5)在DCC和HOBt存在下将(1S,3S)-1-甲基-2-Boc-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的3-羧基与HCl·Arg(NO2)-Gly-Asp(OBzl)-Ser(Bzl)-OBzl,HCl·Arg(NO2)-Gly-Asp(OBzl)-Val-OBzl或HCl·Arg(NO2)-Gly-Asp(OBzl)-Phe-OBzl偶联生成(1S,3S)-1-甲基-2-Boc-1,2,3,4-四氢-β-咔啉-3-甲酰-Arg(NO2)-Gly-Asp(OBzl)-Ser(Bzl)-OBzl,(1S,3S)-1-甲基-2-Boc-1,2,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彭师奇,王玉记,吴建辉,任宏雪,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