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446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X向限位装置,Y向夹紧装置,Z向限位夹紧装置及检测装置,所述Z向限位夹紧装置包括支撑台以及位于支撑台上方与支撑台配合的Z向快速夹具;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支撑座以及穿过检测支撑座活动伸出的检测销,所述检测销位于Z向限位夹紧装置的支撑台、Z向快速夹具夹合时形成的空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X向、Y向定位后,Z向限位夹紧装置将扭力梁左右拖曳臂的两端在Z向进行定位,此处扭力梁定位最牢固,从而此处设置检测装置,使检测在稳定状态下进行,当检测销可以穿过衬套孔,则零件合格。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torsion beam positioning dete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sitioning of a new type of compound torsion beam detection dev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wherein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X to Y to the limit device, clamping device, Z to limit the clamping device and a detection device, the Z to the limit clamping device comprises a support table and a support table the top and the supporting table with the Z to rapid fixture; the detection device comprises a detection pin supporting seat and the supporting seat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activities out of the detection, the detection pin is located in Z to limit the clamping device to support Taiwan, Z fast clamps in the space formed by. The invention of X to Y to Z to the ends of positioning, clamping device will limit the torsion beam drag arm around in the Z to locate the location, here the most solid torsion beam, thereby to set detection device, the detection in the steady state, when the detection pin can pass through the hole, then qualifie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检测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新型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后扭力梁带铰链总成产品由多个钣金折弯焊接而成,而且会与其他产品产生连接关系,这就使得扭力梁带铰链总成上的孔位和定位面有了精度要求。如中国技术2016208529910中公开的,后扭力梁包括横梁以及两端的左拖曳臂、右拖曳臂,左右拖曳臂和横梁间均设有弹簧盘,两侧的弹簧盘与拖曳臂间设有减震器安装部,弹簧盘上沿圆周间隔设有漏水孔,左右拖曳臂端部设有套管,套管内设有橡胶硫化金属形成的衬套,衬套作为扭力梁与车身连接的重要部分,衬套孔的位置十分重要。目前各主机厂均无相关扭力梁衬套孔的检测装置,导致扭力梁与其他机械部件装配及合装时,经常出现无法装配或错孔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整车厂总装的正常装配工艺。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可以对扭力梁的衬套孔进行检测的装置,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便于调整更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对扭力梁的衬套孔进行检测,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便于调整更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X向限位装置,Y向夹紧装置,Z向限位夹紧装置及检测装置,所述Z向限位夹紧装置包括支撑台以及位于支撑台上方与支撑台配合的Z向快速夹具;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支撑座以及穿过检测支撑座活动伸出的检测销,所述检测销位于Z向限位夹紧装置的支撑台、Z向快速夹具夹合时形成的空间内。优选的,所述X向限位装置沿Y向在底板两侧对称设置,所述X向限位装置包括顶部朝下开设定位孔的X向支撑座,所述定位孔内设有定位销且定位孔对定位销在X向定位、Y向过定位,所述定位销在定位孔内Y向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X向支撑座上设有与定位孔连通的Y向通孔,所述Y向通孔内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开有与定位销底部形状对应的套孔,所述定位销位于套孔内,所述活动杆设有复位装置。更进一步的,所述复位装置包括活动杆凸出于X向支撑座的两端设置的垫片,活动杆两端垫片与X向支撑座间均设有常态为压缩状态的弹簧。优选的,所述Y向夹紧装置包括Y向支撑座以及设置在Y向支撑座上的Y向快速夹具,Y向支撑座上设有与Y向快速夹具配合的支撑块。优选的,所述Z向限位夹紧装置还包括Z向支撑座,Z向快速夹具位于Z向支撑座上。优选的,所述Z向限位夹紧装置位于底板四个角落处,所述检测装置为两个,与其中两个Z向限位夹紧装置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检测支撑座设有水平贯穿检测支撑座、与检测销外径配合的导向孔,所述检测销穿过导向孔。优选的,检测装置还包括对接块,对接块与检测支撑座相对间隔设置且开有供检测销端部进入的端孔,支撑台位于检测支撑座与对接块之间,所述导向孔与端孔相对处均设有导向圈。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沿X向、Y向的百格线,所述底板位于移动小车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X向限位装置将扭力梁在X向定位、Y向过定位,从而调整扭力梁位置,与Y向夹紧装置配合后Y向定位,检测完毕取出扭力梁后X向限位装置的复原装置使定位销恢复原位。2.X向、Y向定位后,Z向限位夹紧装置将扭力梁左右拖曳臂的两端在Z向进行定位,此处扭力梁定位最牢固,从而此处设置检测装置,使检测在稳定状态下进行,当检测销可以穿过衬套孔,则零件合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X向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活动杆零件图图4为定位销零件图图5为Z向限位夹紧装置与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X向限位装置2-Y向夹紧装置3-Z向限位夹紧装置4-检测装置5-底板6-定位孔7-X向支撑座8-定位销9-通孔10-活动杆11-垫片12-弹簧13-套孔14-小车21-Y向支撑座22-Y向快速夹具23-支撑块31-支撑台32-Z向快速夹具33-Z向支撑座41-检测支撑座42-检测销43-对接块44-导向圈61-第一X向限位装置62-第二X向限位装置63-第一Z向限位夹紧装置64-第二Z向限位夹紧装置65-第三Z向限位夹紧装置66-第四Z向限位夹紧装置67-第一检测装置68-第二检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5上设有X向限位装置1,Y向夹紧装置2,Z向限位夹紧装置3及检测装置4,本专利技术中X向为图1中底板宽度方向(略倾斜的上下向),Y相为底板的长度方法(略倾斜的左右向)。底板5上设有沿X向、Y向的百格线(图中未画出),底板5位于移动小车14上。如图2-4所示,X向限位装置1包括结构相同、沿Y向在底板5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X向限位装置61和第二X向限位装置62。第一X向限位装置61包括顶部朝下开设定位孔6的X向支撑座7,定位孔6内设有定位销8且定位孔6对定位销8在X向定位、Y向过定位,定位销8在定位孔6内Y向活动连接。X向支撑座7上设有与定位孔6连通的Y向通孔9,Y向通孔9内设有活动杆10,活动杆10上开有与定位销8底部形状对应的套孔13,定位销位于套孔13内,活动杆10设有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活动杆10凸出于X向支撑座的两端设置的垫片11,活动杆两端垫片11与X向支撑座7间均设有常态为压缩状态的弹簧12。本实施例中活动杆10开有套孔13的中间部分直径大于两端,便于活动杆10在通孔9内活动。定位孔6为长度Y向、宽度X向的方孔,宽度与定位销8在该处的直径对应。两弹簧12合力使定位销8初态下位于定位孔6的Y向中间处,两侧都有活动空间。第二X向限位装置62结构与第一X向限位装置61结构相同,不再赘述。Y向夹紧装置2包括Y向支撑座21以及设置在Y向支撑座上的Y向快速夹具22,Y向支撑座21上设有与Y向快速夹具22配合的支撑块23。本实施例中Y向夹紧装置2位于底板右上角。Z向限位夹紧装置3位于底板5四个角落处,依次为第一Z向限位夹紧装置63、第二Z向限位夹紧装64、第三Z向限位夹紧装置65、第四Z向限位夹紧装置66。如图5所示,Z向限位夹紧装置3包括支撑台31、Z向快速夹具32以及Z向支撑座33,Z向快速夹具32位于Z向支撑座33上与支撑台31配合。检测装置4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检测装置67、第二检测装置68,两检测装置两个Z向限位夹紧装置3(第二Z向限位夹紧装64、第三Z向限位夹紧装置65)对应设置。如图5所示,检测装置4包括检测支撑座41以及穿过检测支撑座41活动伸出的检测销42,检测支撑座41设有水平贯穿检测支撑座41、与检测销42外径配合的导向孔,所述检测销42穿过导向孔。检测销42位于Z向限位夹紧装置的支撑台31、Z向快速夹具32夹合时形成的空间内,检测装置4还包括对接块43,对接块43与检测支撑座41相对间隔设置且开有供检测销42端部进入的端孔,支撑台31位于检测支撑座41与对接块43之间,导向孔与端孔相对处均设有相对突起的导向圈44。本专利技术是针对扭力梁设置,当扭力梁定位于底板上时,两个X向限位装置1的定位销与扭力梁弹簧盘上的漏水孔对应,Y向夹紧装置2与左拖曳臂的端部对应(扭力梁倒放在图1的底板上),也可以对称设置在右拖曳臂端部对应处,Z向限位夹紧装置3分别与左右拖曳臂的两端处对应,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5),所述底板(5)上设有X向限位装置(1),Y向夹紧装置(2),Z向限位夹紧装置(3)及检测装置(4),所述Z向限位夹紧装置(3)包括支撑台(31)以及位于支撑台(31)上方与支撑台配合的Z向快速夹具(32);所述检测装置(4)包括检测支撑座(41)以及穿过检测支撑座(41)活动伸出的检测销(42),所述检测销(42)位于Z向限位夹紧装置的支撑台(31)、Z向快速夹具(32)夹合时形成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5),所述底板(5)上设有X向限位装置(1),Y向夹紧装置(2),Z向限位夹紧装置(3)及检测装置(4),所述Z向限位夹紧装置(3)包括支撑台(31)以及位于支撑台(31)上方与支撑台配合的Z向快速夹具(32);所述检测装置(4)包括检测支撑座(41)以及穿过检测支撑座(41)活动伸出的检测销(42),所述检测销(42)位于Z向限位夹紧装置的支撑台(31)、Z向快速夹具(32)夹合时形成的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限位装置(1)包括结构相同、沿Y向在底板(5)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X向限位装置(61)和第二X向限位装置(62),所述第一X向限位装置(61)包括顶部朝下开设定位孔(6)的X向支撑座(7),所述定位孔(6)内设有定位销(8)且定位孔(6)对定位销(8)在X向定位、Y向过定位,所述定位销(8)在定位孔(6)内Y向活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支撑座(7)上设有与定位孔(6)连通的Y向通孔(9),所述Y向通孔(9)内设有活动杆(10),所述活动杆(10)上开有与定位销(8)底部形状对应的套孔(13),所述定位销(8)位于套孔(13)内,所述活动杆(10)设有复位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复合式扭力梁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活动杆(10)凸出于X向支撑座的两端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毅胡昌华钱军李柱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