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声专利>正文

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31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包括上滑道和下滑道,上滑道内设有沿其滑移的第一行走滑轮,上滑道的一端设有主动轮,下滑道内设有沿其滑移的第二行走滑轮,下滑道的一端设有从动轮,下滑道与从动轮的中心轴固定安装形成杠杆组件;还包括变速链轮,第一行走滑轮、变速链轮、主动轮、从动轮与第二行走滑轮依次连接形成变速传动组件;还包括动力输出轮,第二行走滑轮、第一行走滑轮与动力输出轮依次连接形成动力传输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调节灵活,可以实现无级不间断调速的杠杆式无级变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杠杆式无级变速器
本技术涉及车用变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杠杆式无级变速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无级机械变速器结构复杂,响应滞后,效率低,维护成本高,不能提供大扭矩输出。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0520055447.5中公开的往复摇杆式无级变速器,其需要两个单向棘轮才能维持不间断的力矩输出,如果采用摩擦棘轮,就无法提供大扭矩输出,采用齿式棘轮只能做有级调速,噪音、冲剂和磨损较大,不适宜用于高速情况;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91655.2中公开的杠杆式无极变速器,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高扭力短,不能无级变速,棘轮角速度太低,造成增速机负担重,而且无法应用于脚踏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调节灵活,可以实现无级不间断调速的杠杆式无级变速器。本技术一种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包括上滑道和下滑道,所述上滑道内设有沿其滑移的第一行走滑轮,所述上滑道的一端设有主动轮,所述下滑道内设有沿其滑移的第二行走滑轮,所述下滑道的一端设有从动轮,所述下滑道与从动轮的中心轴固定安装形成杠杆组件;还包括变速链轮,所述第一行走滑轮、变速链轮、主动轮、从动轮与第二行走滑轮依次连接形成变速传动组件;还包括动力输出轮,所述第二行走滑轮、第一行走滑轮与动力输出轮依次连接形成动力传输组件。本技术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一行走滑轮、变速链轮、主动轮、从动轮与第二行走滑轮之间设有变速链条并通过所述变速链条传动连接。本技术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变速链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行走滑轮的中心轴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行走滑轮的中心轴上。本技术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变速链条为整体链条结构且长度固定。本技术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均为定滑轮。本技术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二行走滑轮、第一行走滑轮与动力输出轮之间设有动力传输链条并通过所述动力传输链条传动连接。本技术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动力传输链条为整体链条结构且长度固定。本技术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动力传输链条上靠近所述第二行走滑轮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靠近所述动力输出轮的一端为动力输出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变速链轮的作用带动第一行走滑轮与第二行走滑轮分别同步在上滑道与下滑道上做往复运动,由于下滑道与从动轮之间形成杠杆组件,从动轮为杠杆组件的支点,从而使下滑道绕着支点上下运动,根据杠杆定理,第二行走滑轮距支点的距离越近,动力输入端所需的力在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输出端输出的力就越大,实现了无级不间断调速以及改变输出扭矩的大小;(2)本技术结构简单,调节灵活,可以手动调节也可以机动调节,能够根据实际操作需要适应不同的速度和扭矩需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杠杆式无级变速器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杠杆式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1、上滑道;2、动力输出轮;3、下滑道;4、从动轮;5、第二行走滑轮;6、传输链条;7、变速链轮;8、第一行走滑轮;9、变速链条;10、主动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包括上滑道1和下滑道3,上滑道1内设有沿其滑移的第一行走滑轮8,上滑道1的一端设有主动轮10,下滑道3内设有沿其滑移的第二行走滑轮5,下滑道3的一端设有从动轮4,下滑道3与从动轮4的中心轴固定安装形成杠杆组件,从动轮4的中心轴为杠杆组件的支点,主动轮10与从动轮4均为定滑轮;还包括变速链轮7,第一行走滑轮8、变速链轮7、主动轮10、从动轮4与第二行走滑轮5依次连接形成变速传动组件,第一行走滑轮8、变速链轮7、主动轮10、从动轮4与第二行走滑轮5之间设有变速链条9并通过所述变速链条9传动连接,变速链条9的一端位于第一行走滑轮8的中心轴上,另一端位于第二行走滑轮5的中心轴上,变速链条9为整体链条结构且长度固定;还包括动力输出轮2,第二行走滑轮5、第一行走滑轮8与动力输出轮2依次连接形成动力传输组件,第二行走滑轮5、第一行走滑轮8与动力输出轮2之间设有动力传输链条6并通过动力传输链条6传动连接,动力传输链条6上靠近第二行走滑轮5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靠近动力输出轮2的一端为动力输出端,动力传输链条6为整体链条结构且长度固定。当变速链轮7逆时针转动时,由于变速链条9的长度固定,链条9即拉动下滑道3内的第二行走式滑轮5向右移动,上滑道1内的第一行走式滑轮8,也同步向右运动,由此实现第一行走式滑轮8与第二行走滑轮5同步向右运动,即距从动轮4的距离越近,由于下滑道3与从动轮4之间形成杠杆组件,从动轮4为杠杆组件的支点,根据杠杆定理,第二行走滑轮5距支点的距离越近,动力输入端输入的动力不变时,动力输出端输出的力就越大,由于传输链条6的长度固定,传输链条6在上下滑道之间的行程却越小,速度越慢;同样,当变速链轮7顺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一行走滑轮8与第二行走滑轮5同步向左运动,即距从动轮4距支点的距离越远,根据杠杆定理,第二行走滑轮5距支点的距离越远,动力输入端输入的动力不变时,则动力输出端输出的力越小,但传输链条6在上下滑道之间的行程却越大,速度越快,由此实现了无级不间断调速以及改变输入输出扭矩大小的作用。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本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为成对存在,以应用于自行车为例,上滑道1即为自行车的上横梁,即将上横梁的圆管型改成方管型或六棱管型,并在上横梁内安装有行走滑轮,动力输入端即为自行车脚踏处使用者所施加的力,动力输出端为自行车后轮所输出转速大小,使用者可以骑行前通过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对自行车进行调速,也可以在骑行时通过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对自行车进行调速。本技术通过变速链轮7的作用带动第一行走滑轮8与第二行走滑轮5分别同步在上滑道1与下滑道3上做往复运动,由于下滑道3与从动轮4之间形成杠杆组件,从动轮4为杠杆组件的支点,从而使下滑道3绕着支点上下运动,根据杠杆定理,第二行走滑轮5距支点的距离越近,动力输入端所需的力在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输出端输出的力就越大,实现了无级不间断调速以及改变输出扭矩的大小;本技术结构简单,调节灵活,可以手动调节也可以机动调节,能够根据实际操作需要适应不同的速度和扭矩需求。本技术的上滑道1与下滑道3无论为任何形式或形状,只要是在杠杆式变速器基本范围上,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中第一行走滑轮8与第二行走滑轮5可以安装在管状滑道内,也可以安装在滑块上,也可以安装在旋转螺栓上实现同步滑移。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杠杆式无级变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滑道和下滑道,所述上滑道内设有沿其滑移的第一行走滑轮,所述上滑道的一端设有主动轮,所述下滑道内设有沿其滑移的第二行走滑轮,所述下滑道的一端设有从动轮,所述下滑道与从动轮的中心轴固定安装形成杠杆组件;还包括变速链轮,所述第一行走滑轮、变速链轮、主动轮、从动轮与第二行走滑轮依次连接形成变速传动组件;还包括动力输出轮,所述第二行走滑轮、第一行走滑轮与动力输出轮依次连接形成动力传输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滑道和下滑道,所述上滑道内设有沿其滑移的第一行走滑轮,所述上滑道的一端设有主动轮,所述下滑道内设有沿其滑移的第二行走滑轮,所述下滑道的一端设有从动轮,所述下滑道与从动轮的中心轴固定安装形成杠杆组件;还包括变速链轮,所述第一行走滑轮、变速链轮、主动轮、从动轮与第二行走滑轮依次连接形成变速传动组件;还包括动力输出轮,所述第二行走滑轮、第一行走滑轮与动力输出轮依次连接形成动力传输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滑轮、变速链轮、主动轮、从动轮与第二行走滑轮之间设有变速链条并通过所述变速链条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链条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声李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