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米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7663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马铃薯米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马铃薯全粉、米粉全粉和苦荞粉按照科学配比进行融合,并通过限制性糊化技术和挤出成型加工成普通大米、粳米或灿米的各种形态,成型好,且蒸煮性能和口感良好,产品天然、安全、方便、营养均衡,促进人体健康和幼儿生长发育,大大提高了马铃薯的利用率,有效改善了粮食结构。

Potato ric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铃薯米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大米是中国大多数人主食,因其量大和方便性,是保障人们健康的主要营养来源。但由于长期以来养成的饮食习惯,以及经济、大米加工业状况和科学膳食知识缺乏等原因,膳食营养结构严重失衡,人们的健康水平较低。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在消费方式上,仍然以贫困地区口粮、饥荒时期救济粮和日常鲜食菜用为主,马铃薯当主食主要以蒸、煮、烤为主,不仅原料不易保存,而且烹制不方便,不适合大众化消费;马铃薯全粉、淀粉价格高,作为主食不易推广;还有就是大众对马铃薯营养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因此马铃薯未像大米、小麦一样成为老百姓一日三餐的主食。而将马铃薯作为原料加工成大米主食,能大幅提高粮食利用率,变相的增加粮食总产量,缓解我国粮食危机,确保粮食安全。同时也节省耕地、节省水源,节省劳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公开号为CN107095218公开的马铃薯米及其加工方法,其中采用马铃薯全粉、马铃薯淀粉、玉米粉和大豆粉等进行混合后,挤压成型并干燥得到。但由于直接挤压成型,成型后的马铃薯米的形状和色泽降低,其吸附性能大大增强,影响马铃薯米的口感和品质。公开号为CN104705644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营养米及其制造方法,该马铃薯营养米的主要采用马铃薯、米粉和枸杞,其中马铃薯和枸杞先通过蒸煮后再与米粉一起造粒,造粒后再进行气蒸。由于马铃薯已经蒸煮,但是米粉却没有,因此在后续造粒时两者不易融合,马铃薯营养米的外形、蒸煮性能和口感均收到影响。另外公开号为CN104256431公开的马铃薯保健粉,公开号为CN106858307公开的马铃薯米粉加工工艺及装置,其中所用的马铃薯粉主要为马铃薯淀粉,或是先将马铃薯蒸煮软化后再与米粉混合得到。但是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全粉具有较大区别。马铃薯全粉中除了含有淀粉外,还含有VB1、VB2、VC和矿物质钙、钾、铁等营养成分,营养更加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外形、蒸煮性能和口感均与大米相似,且天然、安全、方便、营养均衡,可以大众化食用的马铃薯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马铃薯米,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15%-50%、米粉50%-65%、苦荞粉0%-20%;所述米粉包括大米粉、碎米粉、灿米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马铃薯苦荞米,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25%、米粉65%、苦荞粉10%。优选的,所述马铃薯苦荞米,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50%、米粉50%。优选的,所述马铃薯苦荞米,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30%、米粉50%、苦荞粉20%。优选的,所述米粉为直接粉碎的米粉,所述米粉的粒度为60-80目。马铃薯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马铃薯全粉、米粉和苦荞粉按照比例混合充分后,得到混合物I,备用;(2)将混合物I加水调制后充分糊化后骤冷至温度为10℃以下,再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压成大米或粳米或籼米形态,降温、干燥、冷却、分级、计量包装、进库,即得。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糊化包括四段糊化,所述第一段糊化温度为75℃-90℃,其中最适温度为80℃,糊化时间为20min;所述第二段糊化温度为85℃-100℃,其中最适温度为90℃,糊化时间为30min;所述第三段糊化温度为90℃-100℃,其中最适温度为100℃,糊化时间为20min;所述第四段糊化温度为100℃-120℃,其中最适温度为110℃,糊化时间为10min。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螺杆挤出机的挤压腔内按照出料顺序依次包括一区、二区和三区;所述一区温度为进料的温度,所述二区温度为100℃-110℃;所述三区温度为110℃。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干燥为微波干燥。优选的,步骤(2)中混合物I与水调制的比例为100:3-5。本专利技术马铃薯米及其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马铃薯全粉、米粉全粉和苦荞进行融合,能够保存马铃薯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提高人体健康和幼儿发育;同时加入了苦荞粉,苦荞全粉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原花青素,能够吞噬人体自由基的能力,具有抗氧化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心脏、肾脏和大脑等人体器官。本专利技术采用马铃薯全粉和荞麦全粉,营养价值高,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结构。(2)将马铃薯加工成米的状态,能够大大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粮食利用率。(3)在制备方法中,不同段位对马铃薯粉、大米粉和苦荞粉糊化,利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能够使马铃薯粉和大米粉中的淀粉结构发生变化,控制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吸附能力,最大限度保存马铃薯和大米两者的味道和口感;通过适宜的温度、压力、湿度、时间等物料湿热挤压加工条件,使破碎的大米粉加上马铃薯全粉,重新得到修复、重塑成与普通大米一样外观、口感和蒸煮性能的大米颗粒。(4)糊化后将温度骤冷至10℃,在冷却过程中内部分子结构和堆积状态得到进一步改善,形成良好的外观和口感。同时在干燥工艺中采用微波干燥,进一步提升大米的口感和颗粒成型。(5)马铃薯全粉、大米粉和苦荞全粉采用特定的配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能够改变物料中各组分分子之间的结合强度,改变物料的熔融温度和抗机械强度性能,使加工中的各物料,完全熔融成一体,实现马铃薯与米粉的最大混合比,增加了马铃薯粉的添加量,突破了马铃薯在复配大米制造中的添加量、成型和口感瓶颈,具有显著的进步。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马铃薯米与现有市购马铃薯复配米相比,其结构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表1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马铃薯米的具体性能指标如表2所示:表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马铃薯米,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25%、大米粉10%、碎米粉55%、苦荞粉10%。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马铃薯全粉、米粉和苦荞粉按照比例混合充分后,得到混合物I,备用;(2)将混合物I加水调制,其中混合物I与水的质量比为100:3,调制后充分糊化,糊化包括四段糊化,第一段糊化温度为80℃,糊化时间为20min;第二段糊化温度为90℃,糊化时间为30min;第三段糊化温度为100℃,糊化时间为20min;第四段糊化温度为110℃,糊化时间为10min;糊化完成后骤冷至温度为10℃以下,再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压成大米或粳米或籼米形态,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压腔内按照出料顺序依次包括一区、二区和三区,一区温度为进料的温度,二区温度为100℃;三区温度为110℃;挤出成型后人工快速降温至室温后,利用微波干燥、冷却、分级、计量包装、进库,即得。实施例2一种马铃薯米,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50%、大米粉20%、南方灿米粉30%。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马铃薯全粉和米粉按照比例混合充分后,得到混合物I,备用;(2)将混合物I加水调制,其中混合物I与水的质量比为100:5,调制后充分糊化,糊化包括四段糊化,第一段糊化温度为80℃,糊化时间为20min;第二段糊化温度为90℃,糊化时间为30min;第三段糊化温度为100℃,糊化时间为20min;第四段糊化温度为110℃,糊化时间为10min;糊化完成后骤冷至温度为10℃以下,再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压成大米或粳米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15%‑50%、米粉50%‑65%、苦荞粉0%‑20%;所述米粉包括大米粉、碎米粉、灿米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15%-50%、米粉50%-65%、苦荞粉0%-20%;所述米粉包括大米粉、碎米粉、灿米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铃薯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25%、米粉65%、苦荞粉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铃薯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50%、米粉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铃薯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马铃薯全粉30%、米粉50%、苦荞粉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铃薯米,其特征在于:所述米粉为直接粉碎的米粉,所述米粉的粒度为60-80目。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项所述马铃薯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马铃薯全粉、米粉和苦荞粉按照比例混合充分后,得到混合物I,备用;(2)将混合物I加水调制后充分糊化后骤冷至温度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正中代竞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