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从前往后顺序设置有挖掘铲、前振动筛以及后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包含前摇杆、第一连杆、前筛体、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所述前摇杆、第一连杆、前筛体、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后振动筛包含后摇杆、第四连杆、后筛体、第五连杆以及第六连杆,所述后摇杆、第四连杆、后筛体、第五连杆以及第六连杆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在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的工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高效便捷,实现土块与马铃薯的分离,而且前振动筛与后振动筛各自产生的惯性力刚好相互抵消,大大减少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马铃薯收获机结构设计不合理,分离效果差,需要进行大量的后期处理,且机械振动大,导致马铃薯收获机运行不稳定,大大影响马铃薯收获机的使用寿命,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及其工作方法,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从前往后顺序设置有挖掘铲、前振动筛以及后振动筛,所述挖掘铲的后端连接至前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的后端连接至后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包含前摇杆,所述前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前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的另一端经第一连杆与前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前筛体的另一端经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第一连杆、前筛体、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后振动筛包含后摇杆,所述后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后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后摇杆的另一端经第四连杆与后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后筛体的另一端经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后摇杆、第四连杆、后筛体、第五连杆以及第六连杆也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分别由驱动装置驱动往复摆动,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在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优选的,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的振动频率与幅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挖掘铲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挖掘铲的前端设置有折线形前齿,所述挖掘铲的中部设置有输送辊刷组,所述输送辊刷组包含若干顺序设置的输送辊刷,任意两相邻之间的输送辊刷之间具有用以砂土落下的间隙,所述挖掘铲的后部设置有防止马铃薯回落的倒刺。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连接有行走轮。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的工作方法,包含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含以下步骤:(1)所述机架前行,所述挖掘铲进入土中,将土与马铃薯一起铲起,所述机架不断前行,所述挖掘铲上的土与马铃薯不断进入前振动筛进行分离,经过所述前振动筛的分离后的土与马铃薯继续进入后振动筛进行分离;(2)所述前振动筛与后振动筛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往复摆动,所述前振动筛与后振动筛在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此时,所述前振动筛内的土与马铃薯在不断振动的过程中完成分离,同时由于所述前振动筛与后振动筛各自产生的惯性力相反而相互抵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高效便捷,实现土块与马铃薯的分离,而且前振动筛与后振动筛各自产生的惯性力刚好相互抵消,大大减少振动。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挖掘铲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机架,2-挖掘铲,21-前齿,22-输送辊刷组,23-倒刺,3-前振动筛,31-前摇杆,32-第一连杆,33-前筛体,34-第二连杆,35-第三连杆,4-后振动筛,41-后摇杆,42-第四连杆,43-后筛体,44-第五连杆,45-第六连杆,5-行走轮。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2所示,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从前往后顺序设置有挖掘铲2、前振动筛3以及后振动筛4,所述挖掘铲2的后端连接至前振动筛3,所述前振动筛3的后端连接至后振动筛4,所述前振动筛3包含前摇杆31,所述前摇杆31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前摇杆31的中部与机架1相铰接,所述前摇杆31的另一端经第一连杆32与前筛体33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前筛体33的另一端经第二连杆34与第三连杆35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35的另一端与机架1相铰接,所述前摇杆31、第一连杆32、前筛体33、第二连杆34以及第三连杆35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后振动筛4包含后摇杆41,所述后摇杆41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后摇杆41的中部与机架1相铰接,所述后摇杆41的另一端经第四连杆42与后筛体43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后筛体43的另一端经第五连杆44与第六连杆45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六连杆45的另一端与机架1相铰接,所述后摇杆41、第四连杆42、后筛体43、第五连杆44以及第六连杆45也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前摇杆31与后摇杆41分别由驱动装置驱动往复摆动,所述前摇杆31与后摇杆41在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所述前筛体33与后筛体43均包含若干纵横交错分布的筛条,若干所述筛条之间具有间隙,若干所述筛条上间隔布置有若干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助于土块与马铃薯进行分离。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前摇杆31与后摇杆41的振动频率与幅度相同。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挖掘铲2倾斜设置。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附图中未画出)包含前偏心轮与后偏心轮,所述前偏心轮与后偏心轮由同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前偏心轮经前连接杆与前摇杆31的输入端相铰接形成曲柄摇杆机构,将所述前偏心轮的旋转运动化为前摇杆31的左右摇摆运动;所述后偏心轮经后连接杆与后摇杆41的输入端相铰接也形成曲柄摇杆机构,将所述后偏心轮的旋转运动化为后摇杆41的左右摇摆运动,将两个曲柄摇杆机构的相位差设计为180°,从而实现所述前摇杆31与后摇杆41往复摆动且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附图中未画出)包含驱动电机与曲柄滑块机构,所述曲柄滑块机构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上铰接有前连接杆与后连接杆,所述前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前摇杆31的输入端相铰接,所述后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后摇杆41的输入端相铰接,所述前连接杆、前摇杆31、后连接杆以及后摇杆41形成类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工作,所述滑块上下运动,带动所述类平行四边形机构张合,从而实现所述前摇杆31与后摇杆41往复摆动且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挖掘铲2的前端设置有折线形前齿21,所述挖掘铲2的中部设置有输送辊刷组22,所述输送辊刷组22包含若干顺序设置的输送辊刷,所述输送辊刷不但起到运输土与马铃薯的作用,而且在运输过程中,所述输送辊刷上的刷毛将土与马铃薯进行粗分离,任意两相邻之间的输送辊刷之间具有用以砂土落下的间隙,所述挖掘铲2的后部设置有防止马铃薯回落的倒刺23,避免所述前振动筛3在振动的过程中将土与马铃薯回落至挖掘铲2,有效提高效率。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连接有行走轮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的工作方法,包含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含以下步骤:(1)所述机架1前行,所述挖掘铲2进入土中,将土与马铃薯一起铲起,所述机架1不断前行,所述挖掘铲2上的土与马铃薯不断进入前振动筛3进行分离,经过所述前振动筛3的分离后的土与马铃薯继续进入后振动筛4进行分离;(2)所述前振动筛3与后振动筛4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往复摆动,所述前振动筛3与后振动筛4在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此时,所述前振动筛3内的土与马铃薯在不断振动的过程中完成分离,同时由于所述前振动筛3与后振动筛4各自产生的惯性力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从前往后顺序设置有挖掘铲、前振动筛以及后振动筛,所述挖掘铲的后端连接至前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的后端连接至后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包含前摇杆,所述前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前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的另一端经第一连杆与前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前筛体的另一端经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第一连杆、前筛体、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后振动筛包含后摇杆,所述后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后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后摇杆的另一端经第四连杆与后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后筛体的另一端经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后摇杆、第四连杆、后筛体、第五连杆以及第六连杆也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分别由驱动装置驱动往复摆动,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在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从前往后顺序设置有挖掘铲、前振动筛以及后振动筛,所述挖掘铲的后端连接至前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的后端连接至后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包含前摇杆,所述前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前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的另一端经第一连杆与前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前筛体的另一端经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第一连杆、前筛体、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后振动筛包含后摇杆,所述后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后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后摇杆的另一端经第四连杆与后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后筛体的另一端经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后摇杆、第四连杆、后筛体、第五连杆以及第六连杆也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分别由驱动装置驱动往复摆动,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在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的振动频率与幅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晖,张翔,林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