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马铃薯收获机结构设计不合理,分离效果差,需要进行大量的后期处理,且机械振动大,导致马铃薯收获机运行不稳定,大大影响马铃薯收获机的使用寿命,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及其工作方法,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从前往后顺序设置有挖掘铲、前振动筛以及后振动筛,所述挖掘铲的后端连接至前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的后端连接至后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包含前摇杆,所述前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前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的另一端经第一连杆与前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前筛体的另一端经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第一连杆、前筛体、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后振动筛包含后摇杆,所述后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后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后摇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从前往后顺序设置有挖掘铲、前振动筛以及后振动筛,所述挖掘铲的后端连接至前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的后端连接至后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包含前摇杆,所述前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前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的另一端经第一连杆与前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前筛体的另一端经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第一连杆、前筛体、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后振动筛包含后摇杆,所述后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后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后摇杆的另一端经第四连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从前往后顺序设置有挖掘铲、前振动筛以及后振动筛,所述挖掘铲的后端连接至前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的后端连接至后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包含前摇杆,所述前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前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的另一端经第一连杆与前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前筛体的另一端经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前摇杆、第一连杆、前筛体、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后振动筛包含后摇杆,所述后摇杆的一端伸出为输入端,所述后摇杆的中部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后摇杆的另一端经第四连杆与后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后筛体的另一端经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相铰接,所述后摇杆、第四连杆、后筛体、第五连杆以及第六连杆也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分别由驱动装置驱动往复摆动,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在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的振动频率与幅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晖,张翔,林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