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涡轮增压器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89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涡轮增压器消声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管状体和外壳体组成,所述管状体的两端在位于外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管状体由第一直管、第一弯管、第二直管、第二弯管和第三直管组成,所述第一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管焊接,所述第一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管焊接,所述第二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管焊接,所述第二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直管焊接,所述管状体的外壁与管状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分布在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及第三直管的外围,所述环形腔内设置有若干个环形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涡轮增压器消声器的消音效果,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涡轮增压器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消音器
,具体为一种汽车涡轮增压器消声器。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是一项将发动机排气中的剩余能量转化为发动机有效功率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还能够减少发动机排放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具有节能、环保功效。同时该项技术又是高原地区发动机功率恢复的重要手段,使发动机能适应不同海拔高度的运行要求。所以,涡轮增压器技术已经成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目前对于涡轮增压器的这种噪声一般有主动和被动两种降噪方法,主动降噪方法就是提高转子动平衡质量,这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但随着车用增压器转子转速的不断提高,这种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抑制这种噪声的产生,于是在噪声传递路径上增加消声器这种被动降噪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由增压器转子不平衡量引起的一阶噪声频率高、频带范围广,这对消声器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工作频率范围必须要涵盖噪声所处的频率范围。目前使用的涡轮增压器消声器通常设置有消声孔和消声器,通过中间段的消声腔后,压力脉动的强度得到充分降低,使得传播到另一端的脉动波不足以产生过大的噪声,然而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也受到传播路径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涡轮增压器消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涡轮增压器消声器,包括主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7)由管状体(3)和外壳体(5)组成,所述管状体(3)的两端在位于外壳体(5)上设置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1),所述管状体(3)由第一直管(31)、第一弯管(32)、第二直管(34)、第二弯管(35)和第三直管(33)组成,所述第一直管(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管(32)焊接,所述第一弯管(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管(34)焊接,所述第二直管(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管(35)焊接,所述第二弯管(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直管(33)焊接,所述管状体(3)的外壁与管状体(3)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6),所述环形腔(6)分布在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涡轮增压器消声器,包括主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7)由管状体(3)和外壳体(5)组成,所述管状体(3)的两端在位于外壳体(5)上设置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1),所述管状体(3)由第一直管(31)、第一弯管(32)、第二直管(34)、第二弯管(35)和第三直管(33)组成,所述第一直管(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管(32)焊接,所述第一弯管(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管(34)焊接,所述第二直管(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管(35)焊接,所述第二弯管(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直管(33)焊接,所述管状体(3)的外壁与管状体(3)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6),所述环形腔(6)分布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伯海夏连波李萍吕鑫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凯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